指向永恆的真愛(許萬常)2022.09.17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2.09.17

許萬常

 

有需要從來都是人的寫照。人的相愛是彼此相需,愛和被愛都是一種需求,愛是需要和被需要。然而,上帝的愛,是基於自身即愛的位格:上帝就是愛,祂的愛不是基於需要與被需要。

 

人敢愛,就要敢對自己說不

有時候,需要和被需都帶著強烈的利益色彩。這種愛的實質,還是為了本身著想:愛的是自己,並非所愛的對象。

“沒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這好像是一句情話,人都很愛聽。其實這是絕對的自私,重點並不在對方,而是在我的身上,在於失去了你對我造成的影響。

真愛都是從負向開始的:重在虛己與捨己。愛的藝術重在無我,愛的創作是自我的逃避,愛的過程是對自己說不,愛的原則是“攻克己身”。

“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不喜歡不義”(《林前》13:4-6)。談到愛的真諦,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一口氣說了8個“不”字,這是“真愛八不”,人敢愛就要敢對自己說不。

愛上帝的起頭是從“不可”開始: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創》2:17)。愛的真諦是對自己說不,上帝的誡命也是從不做開始的,愛上帝就是不違背上帝的誡命,數了一下,十誡當中也有這八不。

 

真愛是拒絕佔據

真愛是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絕對必須。愛的捨己是放棄自己在人身上的佔據,把愛的對象領到基督那裡去;讓自己成為別人的不可或缺並非愛人,而是害人。

愛的尋求,在本質上是對完美的渴望。這個完美在人身上找不著,因此,兒女私情都是始於期盼,終於失望。想在人身上找到完美,是緣木求魚,是望梅止渴。主耶穌問:“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太》7:16)?

真愛是拒絕自己被需要、被依賴、被作為救贖。從某些層面來看,愛的殘缺,像是律法主要的目的: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人的相愛也是一種盼望,一個等待:等那完全的來到。 

愛情失敗的主因大都是人的神化——把人當上帝來愛肯,定會成為人生最大的捆綁: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上帝(《出》20:3)。愛的目的是“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腓》1:20)。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