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是永不灰心的愛(許萬常)2022.09.29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2.09.29

許萬常

 

“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 (《林後》12:8)。保羅曾經為自己身上的刺,做了三次禱告:他記得很清楚,不多不少,總共祈求了三次。

 

與刺共存

結果如何呢?這是主給他的答覆:“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林後》12:9)。從此以後,保羅就得學習靠著主的恩典,一生一世與刺共存,每一次被刺痛都要迫切的禱告。

禱告的目的,不是挪去,是覆庇。上帝不挪去這根刺有祂的道理,為要使保羅對主有更深的相依。

人天生的軟弱是自己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是個整體,有時候會顧此失彼,把部分拿去我們就會失去自己。人活著不能過分的挑剔,人生的本質就是不圓滿,大刺小刺人人都有,堅持完美主義是用腳踢刺。

這並不是消極的認命,而是積極的順服,縱使有人天生躁鬱,也能靠著主的恩典享受自己。

這是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跟保羅一樣,主也曾為這刺禱告了三次。主耶穌身上的刺是十字架的釘子,每一根都要釘在他自己的身上。

不是嗎?禱告的原則一向都是“只要照你的意思”。這時候,主耶穌早就知道天父的意思如何,為何還要為這事禱告?難道他想說服天父,改變祂既定的旨意嗎?

或許有人說,既然上帝的意旨安定在天,永不改變,人的禱告於事無補,不過是增加本身內心的苦楚,不禱告還好,越禱告越灰心。

事實並非如此。“耶穌設一個比喻,是要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 (《路》18:1);其次,他又說道:“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11:9)。身為人子,主耶穌給我們做了一個美好的榜樣:禱告如同呼吸,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主來說,活著就是禱告。

 

親密溝通

禱告並非只是祈求,也是親密的溝通,世間所有美好的關係都是從交流開始。愛是有説不完的話,一天到晚都是那麼喋喋不休。禱告是以言語親吻、用眼目傳情,枕邊灶旁,朝朝暮暮的事。不說話是冬天的第一陣涼風,愛的結束總是無語。

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因為愛是不灰心。

本質上,禱告是一個學習順服的過程,並不是說服上帝按照我的意思,而是說服自己按著祂的意思。

禱告也是一個尋求上帝旨意的過程。真理愈辯愈明,禱告是跟神“抬槓“——上帝的旨意越禱告越清楚。最重要的是這個:禱告是一個認識上帝的經歷,也是一個與上帝不斷的建立關係的過程。

上帝不像人,完全經得起被認識的考驗,人所知愈多就愛上帝愈深。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