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音進中國,福音出中國(李秀全、林靜芝)

李秀全、林靜芝

本文原刊於《舉目》13期

歷史的巨門

      1973年,筆者讀到一本小冊,深受感動和激勵。其書名是“When China Opens”(《當中國之門開啟時》)。作者帶著信心的遠見,強調:不是“如果”中國的門開啟,而是“當”中國這扇巨門打開時,許多在海外的基督徒,有否預備好自己,去面對這一片廣大的福音禾田?

        果然,數年之後,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信心的遠見變成了事實,中國這扇緊閉了將近三十年的龐然巨門,竟然于1978年對外開啟。于是,每年數百萬人次進出中國:探親、學習、經商、尋根,同時也把福音帶進中國,這全然是掌管歷史的主奇妙的作為,因為祂顧念中國。

福音進中國

        《約翰福音》3:16清楚地說明了神愛“全人類”的心意。也正因為“神愛世人”,復活的主在升天之前,向門徒頒佈了“大使命”,要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使人人有機會聽見福音,得著救恩。

         在萬民之中,中國人的人數最多。根據廿一世紀初的普查顯示,中國人口已超過十三億。身為中國基督徒,向中國同胞傳福音是第一職責。正如保羅的心態,雖然他所 領受的託付是作外邦的使徒,他卻時時心繫祖國。為了猶太人--他的骨肉之親,得以認識基督,領受救恩,他心裡憂愁、時常傷痛,寧願犧牲自己、成全同胞。

        回顧二千年教會歷史,我們發現,西方宣教士曾四次將福音帶進中國。雖然前三次福音行動,在悠久的中國歷史中,如同曇花一現。然第四次則于1807年,藉著英國的馬禮遜宣教士,不但進入中國,而且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開花、結果,使中國人可以享受福音,將近二百年之久。

        身為中國基督徒,當跨進廿一世紀的門檻,當眺望中國浩瀚的福音禾田,念及十三億骨肉同胞的屬靈飢渴,關懷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心靈需要時,怎能不從心底吶喊:“中國,中國,你何日才歸向基督?”

        西方宣教士已在中國的福音工場上劬勞了將近兩百年,今天,身為中國基督徒,豈能繼續袖手旁觀?這是我們該當興起,與西方宣教士一同配搭,齊心協力,把福音遍傳中國的時候了。

        身為中國基督徒,“福音進中國,人人有責!”

福音出中國

        綜覽過去二百年中國歷史時,發現中國在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的傷害下,國家支離破碎、人民疾苦流離,可以用“苦難的中國”來描述。然而,在苦難與壓力的背後,主奇妙的作為再次彰顯:

        十九世紀初,西方宣教士把福音帶來中國,雖然工作艱辛,推展不易,但經過“生命”、“禱告”、“金錢”的獻上,以及“流汗”、“流淚”、“流血”的見證,終于在中國的土壤上結出了紮實的果子。

         到十九世紀末期,神已經在中國本土興起一些傳道人;進入廿世紀,更多神重用的僕人在各地興起,領導中國教會繼續往前;廿世紀四零年代,中國的大學生自沿海遷往內地,在聖靈奇妙的動工下,許多知識份子歸信基督。

         1945 年,一百五十三位來自各地的大學生聚集在重慶,參加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夏令營;1947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夏令營在南京舉行,四百位大學生前往參加。聖靈 在兩次營會中大大動工,選召了好多位被神重用的近代中國教會領袖。他們在海外、在國內帶領教會、影響信徒。並在四零年代末期,成立遍傳福音團、西北靈工團 等宣教團体,把福音帶到中國偏遠的地區。

         六零年代,基督教會受到文革的浩劫,聖經被燒、教堂被毀、信徒被捕。表面上看來,教會似乎沒有前 途。然而,掌管歷史的主再度證明,祂的權柄超越時間空間,更遠超過地上一切的權勢。今天在中國,最保守估計,也有五千萬基督徒。“苦難的中國教會”,不但 沒有因逼迫而萎縮,反倒因神大能的保守更茁壯。

         根據白大衛(David Barrett),和曾泰德(Todd Johnson),所發表的普世宣教統計報導:公元二千年,全球人口共有六十億五千五百萬人,基督徒人數(包括天主教與東正教)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 約有二十億人。這意味著:全世界尚有四十億人等待我們去傳福音。

        這份報導又指出:公元二千年時,全世界的宣教士共有四十二萬人。要以四十二萬人的力量去面對四十億人的需要,何等不成比例!誠如主耶穌所說的:“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中國有五千萬基督徒,很多經歷過火煉的考驗,因為神要藉“苦難的洗禮”,訓練並裝備一批“會吃苦”、“肯順服”、“合主用”的工人。如果每一千個基督徒支持 一位宣教士,中國就可以差派五萬個“優質宣教士”,投入到“普世宣教”的工場上。這是一支何等龐大的軍隊,也是一股何等強大的力量!宣教學者預言:到公元 2025年時,全世界差派宣教士最多的國家是中國,這預言顯然是會應驗的。

        福音不但要進中國,福音也要出中國。二百年來,西方教會歷經艱辛、不屈不撓、前仆後繼地把福音傳入中國,中國教會因“接受”福音而蒙恩。然而,“施比受更為有福”,當中國教會去關懷其它地區及民族的需要,將福音傳出 去時,無論是在同文化、近文化、異文化中,中國教會就成為“給”的教會,也就是由“蒙恩”進入“蒙福”。
身為基督徒,必然引頸企盼基督的再臨。然而,主耶穌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可見,耶穌基督的再來,與福音的“普世遍傳”有密切關聯。所以,“等候主再來”,就要“積極傳福音”!

         在普世宣教工場上,西方宣教士已經投注了無法估計的代價。現在是中國基督徒回饋的機會。若中國人不再“自我中心”、不再“一盤散沙”,若中國基督徒能“立足本地、胸懷普世”,自然就能“福音出中國”,而且能使“苦難的中國”,變成“宣教的中國”。

重要的“四肯”

         不論是“福音進中國”或“福音出中國”,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付出行動”的“福音傳人”。

         最近聽到一個消息:今天在中國的五千萬信徒中,已有十萬人獻身,預備從中國的西北,經過絲路,進入回教地區,把福音沿途傳回福音的起源地──耶路撒冷。這是 何等令人振奮的消息。不知道這項“福音行動”何時正式展開,更不知道何時全然達成,但知道這十萬“基督精兵”,必然已經在磨拳擦掌、積極裝備,等候主的號 令,踏上征途。

         到底誰是“福音的傳人”?誰能做“福音的傳人” ?首先,我們要認清一點:雖然神“願意萬人得救”的心意極其迫切,但祂並沒有差派天使去傳福音,卻將“傳福音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大使命,託付給我們這些又軟弱、又不可靠的“人”。這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特權!

         根據《以賽亞書》6:8,神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可見神所要用的“福音的傳人”,不是大有才幹、滿有學問、多有經驗的人,而是 “肯”把自己獻上,像以賽亞一樣地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的人。這種人既然“肯”去,必然“肯”預備好自己,裝備成一個合主用的“福音的傳人”。

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福音的傳人”當有的基本裝備:
1. 肯花時間親近主
在今天這個時代,“忙”是大多數人的“人生寫照”。然而,“福音的傳人” 願意在百忙之中,把神放在生命的第一位,每天花時間讀經、禱告,在與神的親密交通中,更清楚神的心意,找到人生的定向,天天向著神所立的“標竿”直跑。

2. 肯為主過簡樸的生活
“簡 樸生活(Simple life style)”,在今天幾乎己是落伍、過時的口號。然而,1974年,當全世界福音派教會領袖聚集在瑞士洛桑時,他們深感若要遵行主的“大使命”,把福音 傳到地極,信徒們必須為福音的緣故,過簡樸的生活。一方面不讓生活的享受成為宣教的絆繫,一方面可以將簡樸生活所省下來的金錢,奉獻在普世宣教的需要上。

3. 肯讓主雕塑自己的個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而且我們往往喜歡套用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來原諒自己與別人“格格不入”的脾氣、固執、挑剔、偏見。

        “福音的傳人”是基督的使者,是代表主基督把好信息帶給近處和遠方的人。如果一個人的個性不肯讓主觸摸、陶造、雕塑,這樣的人很難成為福音的“出口”,因為他的個性往往變成堵塞“出口”的淤泥,而成傳福音的攔阻。

         願我們藉著天天親近主,使我們的心更柔軟、更謙卑,以至于可以讓生命的陶匠,把我們塑成合祂心意的器皿。

4. 肯有紀律地鍛鍊体魄
一想到中國大西北的凜洌寒風,中亞地區的崎嶇山路……沒有健壯的体魄哪能前往?雖然不一定非去那裡不可,但,健康的身体仍然是傳福音的本錢。

         有紀律地鍛鍊身体是需付代價的:在“珍饈美味”之前需付上“節制”的代價;在別人可以“閒懶鬆散”的時候,需付出“堅持運動”的代價。正如保羅所說的:“我是攻克已身,叫身服我。”(《林前》9:27a)

         從一個角度而言,成為“福音的傳人”很簡單,只要“肯”就行。然而這個“肯”,意味著向神“全然地順服”。

         請捫心自問:“我真的肯向神全然順服嗎?”請自問,我預備好了嗎?我真的“肯”嗎?

作者現任美國校園團契/海外校園宣教部主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