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5.02.05
卢初
提到辅导,你想到的是什么?在小房间中,与专业辅导员各坐一张沙发、进行交谈?其实主内弟兄姐妹在团契中,敞开分享难处,有人满有智慧地以真理回应,也是辅导的一种。
上帝的话语,可以苏醒人心、能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参《诗》19:7;《提后》3:16)。然而有趣的是,同样扎根于真理的回应,效果却可能天差地别。有些回应,直达安慰、劝勉、导正之功效。有些回应,则让人摸不著头脑,甚至造成二度伤害。
试看一例。
气焰嚣张的姑姑
小芬(化名)近日身心交瘁。
起因是这样的:小芬奶奶大病,小芬的父亲孝顺,二话不说,把高龄的奶奶从老家接到家中,就近照顾。同时,父亲聘用亲妹妹(小芬的姑姑)作为看护。父亲认为,亲人照顾较为用心,妹妹也获得收入,一举两得。
谁知,父亲一番好意被践踏——姑姑目无尊长,对老母亲讲话犹如长官对下属下达命令,好些时候连“妈”都省了。还有许多时候做事不当。父亲出言指正,她却连环珠砲般回嘴,声如火鸡、尖锐无比。
父亲打年轻到老,一直为家族出钱、出力,义无反顾。年近古稀不能享清福,还得忍受姑姑的无礼对待,父亲不免心累。有日他在房间默默拭泪,小芬见状,心疼不已。
想到姑姑的嚣张气焰,她十分气愤。夜深人静,小芬躺在床上,不断在心中数算姑姑的恶,脑海中上演恶整姑姑的小剧场。
感谢上帝保守,她没做太出格的事,但实在是心怀苦毒。

两位姐妹的回应
小芬跟几位姐妹分享近况。她讲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甚至一度激动到全身颤抖、换不过气。当她停下时,姐妹A眼睛闪闪发光、语气坚定地回应:“如果妳姑姑听信福音,她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人!”
姐妹A的回应,足见她对福音大有信心。然而小芬对有“鸡同鸭讲”的错乱感。
姐妹B的回应,则让小芬备感安慰。姐妹B讲起自身的经历——尽心尽力付出,却换来家人的冷漠甚至背叛。她为此难过、气愤,甚至期待对方遭遇不幸。蒙上帝光照,她觉察自己被苦毒缠绕,失去喜乐。
为此,她向上帝恳求力量,去饶恕对方,也为自己心存恶念,向上帝认罪。她愤愤不平的心,终趋于平静。然而,她也坦承,自己仍会软弱、陷入试探,需要依靠上帝的恩典不断操练。
感受为何不同?
两位姐妹的回应都扎根真理,为何小芬的感受截然不同?
辅导不是死板板地套用真理。信奉上帝话语的人,乐于用上帝的话语看待每一个处境,但如何使用,着实考验辅导者的智慧。智慧的人,态度亲切良善、话语及时周到,能使身处困境的人从忧虑转为欢喜。(注1)
姐妹A忽略了小芬姑姑的恶行恶状给小芬一家带来的伤害与委屈,就一股脑地描述小芬姑姑被福音改变之后的美好。她的回应固然有理,但到小芬耳里,无疑成了“唱高调”、不解人的疾苦。
姐妹B则能苦对方所苦。她不是听到一个点就仿佛了解事件全貌,然后一个劲地讲述自己的经验,而是先专注听完小芬的讲述,表示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小芬的苦,才开始讲亲身经历。小芬觉得终于有人理解自己的难处,心情得到舒缓。
并且,姐妹B有智慧地分享真理。她以分享而非说教的姿态,让小芬更听得入耳。她提醒小芬“苦毒的心,并非上帝所喜悦”时,并没有直接引用经文,但言语中已融入经文精随(参《弗》4:31-32)。

需要提高之处
研习个案,我看到自己辅导时,需要提高之处:
第一,学习耶稣,展现合宜的情感。
主耶稣完全明白父神的心意,但他没有不尽人情、开口闭口“上帝岂不是说……”反之,祂会适时地展现情绪(注2):祂与哀哭的人同哀哭,彰显怜悯(参《约》11:35);祂看到圣殿被玷污,大发义怒(参《太》21:12-13 );祂明白上帝的旨意,钉十字架前夜,祂也会感到伤痛(参《路》22:44)。
第二,认真研读圣经。
上帝的话语,永不出错,但人可能错误诠释与应用。辅导者要跟上帝求智慧、虔心研经。上帝的话语比蜜还甜,但错用经文则散发臭酸味,令受辅者食不下咽。求上帝帮助我,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并以爱心传讲(参《提后》2:15;《弗》4:15)。
不可否认,就算辅导者满有爱心、富含真理、智慧充足,但,受辅者可能仍旧在圈圈内打转,不见好转。此时,只能留待圣灵动工,等待上帝的时间。正如神学院老师的劝勉:我深信那在心中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参《腓》1:6)。
注:
1. 华尔基,《麦种圣经注释——箴言:一至十五章》,彭隽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8),679。
2. 耶稣是完全人,祂的情绪不含罪性,圣洁无暇。蒙恩的罪人,则可能生发错误的情绪。我们如何爱上帝所爱、恨上帝所恨,展现合宜的情绪,须依靠圣灵、圣言持续修剪。学这一门功课,需一生之久。
作者是改革宗神学院圣经辅导硕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