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5.05.19
范學德
新歌為何新?
《詩篇》是猶太教與基督徒共同的遺產。這次寫作,借助Groks,我查閱了拉比和猶太學者對《詩篇》第149篇的注釋,發現了許多屬靈的珍寶。
關於這首詩篇,Groks的概括很有趣,猶太拉比(如米德拉什)聚焦歷史拯救和彌賽亞盼望,教父則強調基督的實現和教會的普世使命。猶太拉比以律法和盟約為中心,基督教神學家則以基督和恩典為核心。奧利金、屈梭多模、奧古斯丁等以基督論和教會論重新詮釋了《詩篇》第149篇。
“哈利路亞”,這是全詩的開始,也是結束;是命令:“你們要讚美耶和華”,也是心願、祈禱;是呼召,也是回應:“我們讚美耶和華,唯有祂是值得讚美的。”
你們/我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每日一歌,天天歌唱。
“‘新歌’為何新?因上帝每日更新創造,每日賜予以色列新的拯救。‘虔誠者的會眾’指那些在會堂和學堂中研讀律法的人,他們的讚美如新歌,預表彌賽亞時代,當以色列歸回錫安,列國將同唱哈利路亞。”(註1)
是的,主的恩典是新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奧古斯丁因救主耶穌基督,他看到了新的靈光。他說:“‘新歌’是為基督的復活而唱,因祂在十字架上戰勝死亡,賜予教會新生命。‘虔誠者的會眾’是教會,聚集在基督裡讚美上帝。”(註2)這是一首新歌,因為它是用新心唱出來的;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主啊,感謝你,讚美你,你救贖了我們,賜給我們一顆新心——愛上帝愛鄰舍的心,唯有這新心,才能發出新聲,讚美你的聲音。它與萬物每日讚美你的新聲彼此應和,相互輝映,從日出到日落之地,從教堂到祈禱的內室,一同讚美。這讚美令日月星辰發光,江河湖海歡跳,高山低谷欣喜,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生機盎然。
主,你是我們的主,我們的生命。讚美你,這是靈魂的最美旋律。
奧古斯丁說出了我們的心聲,上帝的兒女,大公教會的幼苗,“要用聲音唱,也要用心唱。要用口唱,也要用行為唱……對祂的讚美就是歌唱者本身。你們想要向上帝唱出對祂的讚美嗎?自己成為你們所唱的吧。你們如果過良善的生活,你們自己就是對祂的讚美。”(註3)
讓我們自己成為一首讚美主的歌,每日都在歌唱,也就是說,按照上帝的旨意、命令而生活,活在愛上帝愛人的日常之中。
我們在地上的讚美,是來日加入天上敬拜的預演。

擊鼓彈琴,載歌載舞
“願以色列因造他的主歡喜!願錫安的民因他們的王快樂!願他們跳舞讚美祂的名,擊鼓彈琴歌頌祂!”(《詩》149:2-3)
閱讀著這詩句,喜樂之情溢滿心間,歡欣!歡欣!以馬內利已經降臨,耶穌基督,你是我們的主,我們的王,我們的兄長和朋友,人生唯一的知己。除你之外,天上、人間、地下,無一物,無一人再值得我們羡慕、愛慕。就像查理·衛斯理的吟唱:“主耶穌,我的靈魂伴侶,每想起你,我心中就充滿了甜蜜。這甜蜜的喜樂自天而降,從心底湧出。”
我們怎能不喜樂:“我們是祂所造之物,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參《弗》2:10,修訂本)主耶穌基督,萬王之王,你使我們成為“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彼前》2:9)
我們,普天下的兄弟姐妹,要歌唱,擊鼓彈琴,載歌載舞,在主面前盡情舞蹈。我們在舞蹈中讚美主。
女先知米利暗也是這樣,她在紅海之濱因上帝的救恩而起舞,她手裡拿著鼓,與眾婦女一起,擊鼓舞蹈(參《出》15:20)。長風為之助興,紅海同她們共舞,每一朵浪花都歡笑。
看哪,以色列人將上帝的約櫃抬出來了:“亞希約在櫃前行走。大衛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華面前,用松木製造的各樣樂器和琴、瑟、鼓、鈸、鑼,作樂跳舞。” (《撒下》6:4-5)當約櫃被抬進大衛城裡時,大衛“在耶和華面前極力跳舞”,他宣告:“……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參《撒下》6:14、21)
慚愧啊,我們已經失去了跳舞的能力。即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也很少能在上帝面前盡情舞蹈,用我們的身體讚美主。
讓我們在上帝的面前解放我們的四肢吧,用每一個器官,每一個動作來讚美,如大衛所言:“我必在耶和華面前跳舞”。
拉比西緬說:‘上帝喜悅舞蹈,因它表達全身心的奉獻。將來,義人將在樂園中起舞,圍繞上帝的榮耀。’” (註4)

怎能不歌唱?
多麼美的天音、恩言:“因為耶和華喜愛自己的百姓, 祂要用救恩當作謙卑人的妝飾。”(《詩》149:4,修訂本)
“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詩》113:3)。因為“耶和華善待萬有,祂的憐憫覆庇祂一切所造的” (《詩》145:9,修訂本)。每一只小鳥,每一朵野地的花都為此作證,是的,主喜愛我們,祂使我在長空振翅,祂為我披上最美的衣裳。祂以恩典作為我們每日的冠冕。看哪:“……小山以歡樂束腰,草場以羊群為衣,穀中也長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詩》65:12-13)
喜樂,是上帝賜下的偉大禮物。“願聖民因所得的榮耀高興,願他們在床上歡呼!”(《詩》149:5)主啊,我們是你的子民,我們屬於你,這是我們最尊貴的身份,是我們的尊嚴所在。我們為得到你賜予我們的榮耀而歡欣鼓舞,無比高興。即使躺臥在床上,也要歡呼。我們怎能不歌唱?不怎能不默想你的作為?在過去的白天,我們得到了你的恩惠;在即將來臨的的黑夜,你答應要保護我們;在將要來到的明日,你為我們開道路。這一切,使我們在床上祈禱時,也感動不止。
是的,我們也不掩飾現實: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陷入困境,遭受痛苦。但拉比亞基瓦說得好:即使身處黑暗,義人仍讚美上帝,因他們知上帝的光明將至,如同從臥榻迎接晨光。”(註5)奧古斯丁也指出:“讓聖徒在榮耀中歡喜;因為我們輕微短暫的苦難為我們成就極重永遠的榮耀。”(註6)
詩人寫道:“願他們口中稱頌上帝為至高, 手裡有兩刃的劍”(《詩》149:6,修訂版 )拉比看到,“‘雙刃之劍’不僅指武器,也指律法的話語。拉比猶大說:‘如劍切割,律法刺透人心,虔誠者以頌揚和律法擊敗敵人。’”(註7)奧古斯丁和教父都明確指出:“‘雙刃之劍’是上帝的話語。這是基督徒手中緊握的一把雙刃劍。正如《希伯來書》所說:“因為上帝之道是活的,是有效力的;比一切雙刃的刀還快,甚至於人的魂與靈、骨節與骨髓之分際、都能刺入;連人心中的思想與念頭、也能辨明。”(《來》4:12,呂振中譯本)
榮耀的審判
“為要報復列邦,刑罰萬民。要用鏈子捆他們的君王,用鐵鐐鎖他們的大臣;要在他們身上施行所記錄的審判。祂的聖民都有這榮耀。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49:7-9)
這裡宣告了一個偉大的異象:審判。拉比們指出,這可能是歷史戰爭意象(如士師時代),也可能象徵末世審判。這是指上帝公義的審判,而非個人仇恨。懲罰,可能是口頭責罰或實際懲罰,反映上帝子民作為上帝審判工具的角色。君王和貴族是列國權勢的象徵,捆綁表示上帝完全的勝利。
屈梭多模也強調:“‘報復’非肉身仇恨,而是基督對罪惡的審判,教會以福音責罰列國的偶像崇拜。”(註8)亞他那修也從教會的視野看待這一審判:“‘鎖鏈’象徵基督對邪靈的捆綁,教會以禱告和福音戰勝列國的權勢。”(註9)加爾文在他的《詩篇注釋》中也完全贊同這一點:“‘捆綁君王’是上帝通過教會審判列國的象徵,信徒當以謙卑執行上帝的旨意。”(註10)
這審判是榮耀,是上帝賜下的榮耀。奧古斯丁將這榮耀歸於聖徒和教會:“‘所記之審判’是基督的再來,義人將與基督同作王,審判列國,此乃教會的榮耀。”“ 這榮耀歸於祂所有的聖徒;因為我們若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作王。”(註11)
哈利路亞。
註:
附注:這裡引用的除了註3,都是Grok3從原文翻譯的。
1. 《米德拉什》(Midrash Tehillim 149:1-5;9)。
2. ACCS, Psalms引自奧古斯丁《詩篇釋義》)。
3. 《古代基督信仰聖經注釋叢書》(Ancient Christian Commentary on Scripture, 簡稱 ACCS),第591頁。
4. 同1。
5. 同1。
6. 同2。
7. 《塔木德》(Berachot 28b;Shabbat 63a )詩篇注釋。
8. ACCS, Psalms 149:7, 引自屈梭多模《詩篇講道集》。
9. ACCS, Psalms 149:8, 引自亞他那修《詩篇釋義》。
10. Calvin, Commentary on Psalms。
11.同2。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