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短文,大道理 ──讀《靈命日糧》有感(姜洋)

本文原刊於《舉目》59期

姜洋

        我不是有很多耐心讀厚書的人,我偏愛簡明扼要的小冊子。《靈命日糧》(以下簡稱《靈》),就是這樣一套小冊子,深深吸引了我。

       《靈》是RBC Ministries(Radio Bible Class,即聖經廣播協會)出版的靈修材料,是一套生活化、口語化,容易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小書。《靈》每3個月出版一期,每日一文。

       “話不在多,而在精”,《靈》的文章短小,卻精練,情節雖簡單,但有很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例如,《生命、愛與巧克力》、《心中的偶像》、《癱瘓的鯊魚》、《上帝的商品目錄》等。

       這些短文均以簡單的小故事為起點,通過剖析“小”故事,引出“大”道理,把人生百態、社會眾相呈現和剖析給讀者,最後回歸到聖經真理,告訴讀者:怎樣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什麼才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十年四大收穫

        屈指一算,我讀《靈》約有10年了,感想頗多,收穫頗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高於理性

       一般文章中所講的“道理”,都是理性分析。而人的理性其實是有局限的。例如,現實生活中,在理性層面上沒有絕對的黑與白之分,多有灰色區域,許多人為的因素決定了對與錯、好與壞。

        《靈》所講述的則是基督信仰的價值觀,這價值觀是純淨的、絕對的,不會隨人的觀念而改變,也沒有灰色地帶。 “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理性”,這是《靈》與一般的“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的本質區別。

引發思考

        《靈》所講述的小故事,常常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我們卻沒有注意和思考過一次,我讀到《心中的偶像》一文,陷入了長久的思考──“……我覺得我們並未受到拜 金主義的影響。然而,我心中逐漸感到不滿足。不久後,我開始變得渴望擁有好東西,心中也偷偷地對無法擁有那些好東西而感到不滿。”想想看,我又何嘗不是這 樣的呢?

        表面的敬虔,常常掩蓋了我們內心的掙扎。每日一文的《靈》,就像一個定時提醒器,帶動我的思維,引領我在基督裡尋找真理,領略上帝的愛及公義。

帶來激勵

       《靈》 鼓勵人在基督裡,追求積極向上的人生。人生可以是沮喪的,也可以是充滿希望的,這取決於人的態度。就像一位網友分享的那樣:“生活就像一架鋼琴,有的人在 鍵盤上彈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喜悅;有的人卻卻彈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悲哀、冬天的淒涼。琴音如何,全取決 於彈奏者對待生活的態度。”

      《靈》告訴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我們可以有喜樂的人生和永生的盼望,我們為何還要憂慮呢?我們為何還要絕望呢?誠如《靈》中的短文《我能做到》說的:“我知道我能做到,我知道我能做到──因為我有主耶穌﹗”

再受教育

       不得不承認,現今社會,人們過度強強調文化、知識等外在教育的重要性,常常忽略了人的內在教育。而《靈》恰恰揭示了人性的弱點,暴露了生命的內在問題。每次讀《靈》,我就像接受再教育一樣,自我省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很符合《靈》的宗旨,或者說這個小冊子所要傳達的信息。
即,“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教育帶來認知,而認知促進改變。

兩點注意事項

      《靈》作為一種輔助材料,基督徒使用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在閱讀《靈》的時候,手邊最好準備一本聖經,以便隨時查考相關的經文,以及上下文。如此,對於個人靈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靈》是輔助材料,回歸聖經才是根本。如開篇所述,《靈》,分享信仰在生活當中的體現。而聖經是我們信仰的根基,我們只有努力學習聖經,建立起真實、 健全而穩固的信仰,才可能在家庭、工作和社會中實踐信仰。 “紅花配綠葉,葉綠映花紅”,我想這一原則適用於任何福音輔助材料。

結語

       一次,我在團契分享《靈》中的《不要自欺》一文,一位弟兄開玩笑似地說:,這個故事,好像就是在說我嘛────﹗自欺欺人,對自己的問題視而不見,得過且過……

       我想,不僅僅是這位朋友,我們每個人差不多都有這樣的缺點。然而,只要我們願意,上帝會藉著祂的話語──聖經,以及屬靈書籍等,改變我們的生命。

作者來自遼寧,現居住在北卡州,從事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