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生無聲勝有聲(巫恩霓)
在美國西雅圖市,一座不大的教堂裡,一位上了年紀的、風度翩翩的音樂家,站在講台上,舉起雙手說:“弟兄姊妹們,現在我要用這雙再生的手為主作一個見証。”說完就走到鋼琴旁。 阅读全文
-
葬禮上的三磕頭(陸揚烈)
在緩緩行進的隊列中,有一個中年男子帶著一對穿海藍色校服,年約十四、五歲的雙胞胎女兒。當他們來到金牧師遺体前,突然一起雙膝跪下,恭恭敬敬連磕三個頭。在場所有的人都驚奇。基督徒沒有磕頭禮,他們是誰? 阅读全文
-
濰坊營中無恨愁(方仁念)
當他們這些沒受傷的神職人員,穿行在死亡和血淚中,充當救護使者的時候,神突然提醒她:要救人,也要救自己的靈魂。不要讓自己的胸懷中填滿了對日本人的仇恨,而要寬恕他們、原諒他們,為他們的罪禱告。這剎那的提醒簡直叫她驚詫,難道在這些劊子手的彌天罪行面前,還要饒恕和代禱嗎? 阅读全文
-
乘著恩典的翅膀 ──《恩典多奇異》讀後感(瑪歌)
《恩典多奇異》是一本全然真誠的書。這本書的完成,源自於楊腓力本人對恩典的迫切渴望:他想對恩典認識更多、瞭解更多、經歷更多。當他想到自己波折不斷的心路歷程,驀然回首,才明白,原來是尋求恩典的心,讓他一直走下去。 阅读全文
-
饒人是福(潘經)
我的母親和哥哥便是在此含冤而死的,我想,這是千真萬確的恩將仇報!世間之無道義無良心,莫過於此!我自己是學生,但畢業後,也給審查批鬥,打成“右派份子”,押送勞動教養。我曾多次企圖自殺,想了卻殘生。幸為上帝憐憫,神賜給我生存意志,給予我生命力量,在生死一念間臨崖勒馬,繼續苦撐下去,以至重獲新生…… 阅读全文
-
震動山河的政治家-記威伯福斯,及其克拉朋聯盟,與廢奴運動(孫亞雷)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越來越獲得歷史的肯定。正如美國馬里蘭大學歷史系教授韋伯(R. K. Webb),在《英格蘭近代史》中的評論,克拉朋聯盟是一群“基於對永恆信仰的認真,視政治為奉獻信仰的祭壇,執行理性、寬廣和公平的政治理念”的屬基督的政治家。 阅读全文
-
我的牧師
簡強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4期 我們教會有幾個牧師,很有特點。我特別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之一 楊牧師說話聲音渾厚,面對上百人可以不用話筒來講道。而我,即使只帶十幾人查經,一不小心也會失聲。一次我向楊牧師尋求秘訣,他講解了發聲原理之後,教了我一個簡單辦法: “你呼吸的時候,要吸到肚子裡去,不要吸到肺裡。肺裡漲滿了氣,聲音就出不來了。” 雖然學過生物醫學的我,到現在還不能明白空氣怎麼能夠吸到肚子裡,但這以後,我的聲音一點點地變堅實了。不僅帶查經時遊刃有餘,還有了勇氣去參加教會詩班的練唱。 楊牧師生於牧師之家,早年曾和趙君影、于力工牧師同工,為傳福音奔走於大江南北。四十年代末來美國專攻聖樂。他將許多重要的聖經經文譜上了朗朗上口的曲調, 既不失典雅,又有很濃的中國味。他常在查經時教我們唱他的新作。記得那時許多同學面臨畢業後的身份問題,楊牧師就教我們唱“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依 靠他,並依靠他,他就必成全。”在那寒冬的夜裡,神的話就藉著一遍又一遍的歌聲,進入了當時還是慕道友的我的心田。(註) 之二 初次見到王牧師的時候,因為他有一頭白如銀絲的頭髮,我不由想到了過去在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得道仙人”。王牧師可謂一生戎馬。早在中日戰爭時,他像當時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投入軍中服務,面對過飢餓,面對過槍林彈雨,面對過生死。他常說,在他身上至少有66個神蹟,可見証主的大能。四十年代,他隨軍去了台灣,在 花甲之年入神學院學習,準備進入為主爭戰的新戰場。 王牧師住在離我們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大學城裡,每月他都應邀來我們教會講道。每次來之 前,他都會通知我們要講的內容和題目。但有一次,他講台上所講的和預先通知我們的全然不同。他講起自己,怎樣憑著信靠耶穌度過了八十多年的日子。主日崇拜 結束後,在與他一起吃午飯時我問起原因,王牧師答道:“這是早晨禱告時神要我講的內容。雖然沒有準備,但神告訴我今天有人需要聽這樣的信息。” 確實那天上午正好有一個人第一次來教會聽道,他在學業上正面臨很大的難處,極需來自上帝的安慰和鼓勵。 王牧師還有從神而來的治病的能力。過去我對王牧師在講道後為病人或有需要的人按手禱告總是不以為然,至多以為只是一種禱告的形式。有一次我的岳母在星期天去 教會前,突然耳痛異常,我一方面為她擔心,另一方面卻有些“興奮”。因為這個星期天正好是王牧師來講道,心想這不正是個好机會可以試一下王牧師醫病的水 準? 於是那天崇拜後,我就急忙帶岳母去見王牧師。講明情況後,王牧師看了我一眼,我不由得有些心虛:是不是他看出了我的心思?只見王牧師伸手按在我岳母的耳朵上,做了個簡單的禱告,就和他人交談去了。在回家的路上,岳母告訴我說: “王牧師禱告時,我覺得有股力量進入我耳朵裡,頓時就不疼了。” 過去我對聖經上記載的神蹟奇事雖然能憑信心接受,但自從這事以後,我不再有任何的懷疑,我也更明白“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這句話的意義了。 之三 Weng牧師是美國人,留著大鬍子,一眼看上去真好像畫上的使徒彼得。我所在的華人教會,一直是在一個美國教會中活動與崇拜,而Weng牧師正是該教會的宣教牧師(minister of mission),自然就兼管我們這個華人教會。 我們教會原採取的是長老負責制。那些“長老”可說是名符其實,因為都是當年開創並建立這個教會的人。但由於他們之間意見不同,已使教會難於進一步發展。作為 新會員且是新基督徒的我,雖然清楚這些問題,卻苦無對策,正可說是“報教無門”。上任一年多的Weng牧師大概終於了解華人教會的問題,在一次主日的簡短 講道之後,即舉行了期待已久的會員大會。 “我覺得華人教會進一步的成長需要建立議員(counsel)制度,由他們來規劃、負責教會的事務。”Weng牧師開門見山地說道。“議會需要三位成員:一個是年長的弟兄,一位女性會員,一個年輕基督徒。” 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在思索Weng牧師的建議。 … 阅读全文
-
唱詩的基督徒
薛玉光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4期 四福音中記載主耶穌和門徒在一起唱詩,似乎只有一次,就是在共領聖餐後和進入客西馬尼園之 前。他們唱多久?唱哪些詩?我們無法知道。我想他們不會唱很久,可能是唱詩篇中關於爭戰的詩章。唱詩時,誰的聲音最響亮?想必是彼得吧。他的個性外向,這 一型的人通常比別人更喜歡音樂。唱完了詩,他就對主誇說即使與主同釘死也不會否認主。當時可能是他的心情受到詩歌的鼓舞,自以為比誰都站得更穩。 可是,就在本章(《馬太》26章)結束之前,彼得竟然三次否認主,創下門徒背棄主的驚人記錄。這種情形,令我們聯想到今天教會中那些最會唱詩和禱告,最屬靈 的基督徒。他們常常唱:“全所有我獻與耶穌”,而實際上對聖工卻是一毛不拔;有的唱:“到遙遠的地方傳福音,我必去,我必去……”,而表現出來的都是“我 不去,我不去”。類似此種唱而不行的事還有很多。 今天在遙遠的非洲、印度、南美洲,有很多年老的宣教士還不能退休;正因為沒有更年輕的宣 教士去接替他們所守的崗位。多瑪肯培的詩:“眾人湧進主的國度,十架少人負。”仍是今日教會很真實的寫照,若我們聚會時所唱的詩,所獻上的禱告很屬靈,但 生活卻十分屬世,豈不是欺神又欺人嗎? 我們若是真的愛主,唱詩與禱告應當是出自心靈與誠實的敬拜。彼得雖然跌倒三次,他仍能爬起來再向前 走,這是因為他向主說話是出於一片真誠。他的失敗乃因太過相信自己,以為靠自己豐富的情感和一時的決心可以撐得過去,他還不懂得應當完全靠主的恩典與聖靈 能力才能得勝。猶大平日也會唱詩,但他背棄主之後,竟然一去不回頭。 有人說,主耶穌是世界上最大的失戀者,因為有數不清的人在主面前立誓 願愛主到底,但不旋踵卻都背棄他。有人向主禱告:“主啊!我願為你而死。”過後卻只為自己的名譽地位賣命。有人寫詩時,慷慨激昂,過後卻只顧服事瑪門。加 略山的道路,不是單憑情感衝動就能走得上去;乃是有血有肉的長期戰鬥。 當日主的門徒們唱了詩,就往橄欖山去。我們也在主面前唱詩,唱完了往那裡走呢? 本文轉載自1984年4月號《校園》雜誌。《校園》雜誌是一本“深思信仰,對應時代”的雜誌,由台灣校園出版社出版。欲訂購者,本刊可代轉。 作者曾為菲律賓聖經學院院長,曾在六十歲後前往非洲宣教,現退休住在馬來西亞。 阅读全文
-
書摘:《簡樸生活的真諦》(范學德)
基督徒所嚮往的簡樸的根據是神的話。在聖經中,上帝告訴我們,簡樸之根就在于完全徹底地依賴信靠上帝、順服上帝。一切簡樸中的簡樸就是對生命的中心--上帝--持守著聖潔的順服。禁止貪婪是第十誡,貪婪的核心就是貪得無饜的欲望,毫不節制的渴求。 阅读全文
-
換房(李捷)
該住宅區的房子蓋好後,我們全家人兩次前去看房子。一看不要緊,我真是愛不釋手。無論如何,我一定要爭取這樣的房子,一次抽不上就抽兩次,直到抽上為止。我一直很想移民去美國,可是如果能住進這樣的房子,即使不去美國也心滿意足了。 阅读全文
-
人生有夢(綠蒂雅)
當黃醫師快樂地數算上帝的恩典時,我發現,他們夫婦到美國十六年來勤奮工作,並不是想賺更多錢買新車、換大房子,或投資公寓、股票,累積個人財富,而是把多賺的錢拿去幫助需要的人。 阅读全文
-
只因傷在最痛處 ——猶太民族為何不信耶穌?(陳慶真)
我不免納悶:耶穌不是猶太人嗎?耶穌的門徒不也全是猶太人嗎?新約的作者,除路加醫生外,不也是清一色的猶太人嗎?甚至早期教會的成員,也大都為猶太人。那麼,為什麼連我們這些被猶太人視為“外邦人”(Gentiles)的,都相信耶穌基督是彌賽亞,是真神的兒子,而猶太人卻反而拒絕呢?猶太人不原是橄欖樹上的“好枝子”嗎?(參《羅》11:17-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