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篇

  • 仍見青松在(凌勵立)

        六十年前,我二十來歲,參加了一個校園團契。它在我的母校上海聖約翰大學內,但是不屬於任何宗派,沒有牧師領導,更和開辦聖約翰大學的美國聖公會毫無關係。它的名稱是由最早參加的學生討論出來的,一直用到今天,就是 Redeemed Group,中文的意思是“蒙救贖的一群”。時至今日,雖然在世的團契成員已寥寥無幾,但是我們只要一聽到這名字,一股暖流立即湧上心頭,好像時光倒流, 又回到我們那屬靈的家。最奇妙的是這個團契至今還在,傳到了下一代。 阅读全文

  • 碑冷心猶暖

    龔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3期        人說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死別,而筆者所在教會的方偉姊妹,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夫妻恩 愛,育有兩兒兩女,皆已成家立業。不料在短短三四年間,丈夫、大兒子和兩個女婿,都被癌症奪去了生命。是她這個年邁的母親和婆婆,帶領女兒和媳婦,抹乾腮幫上的淚水,堅強地走出悲哀和陰影,活出了另一片天地。 東遷西移營夢鄉         方偉原先住在上海,十五歲即與在美商大東電報局住職的范家康結婚。十七歲生長女,二十出頭生大兒子,以後四年裡次女和小兒子又相繼呱呱墜地。         生活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像他們這樣的小職員家庭,就如同風雨飄搖的黃浦江上的一葉小舟,隨時有翻覆的危險。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經濟負擔,方偉去學 縫紉。那位教師兼經理的外國人,看她聰敏、勤奮,於是便將看家本領都教給了她。從此,她學會做西裝和裙子之類的時裝,常常放在婆婆開的小百貨店裡寄賣。不久,去一家服裝公司應徵,頗得老板賞識,要她教六十多人縫紉。她索性寫了一本怎樣學縫紉的書,並上電臺教裁剪。         1950年11月,方偉夫婦倆帶了小兒子去香港另謀生計,三個大孩子則留在上海讀書。丈夫雖仍在電報局工作,但收入不多,而子女們兩地的生活費和學費都相當可觀,為此方偉必須繼續做事。她登報招人學縫紉,為了掙錢,即使偏遠地區甚至山上人家,她也願意親自登門教授。除了縫紉,她還有個絕活,那就是繡花。她為一家時裝公司的大衣繡花,花樣都是自己設計的,各式花卉、圖案,生動活潑極了,以致許多公司和個人都慕名而來。         1957年前後,長女、次女和大兒子也陸續來香港。方偉夫婦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一個個送去美國留學。而他們自己則留在香港想方設法掙更多的錢。方偉的繡花越來越顯示出創意。能在旗袍上繡出立体花樣來的,她乃是第一人。此外,各種各樣的時裝,她也能配上不同的花樣,非常獨特,連出口行也來接她的生意,她忙得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為釋重擔虔誠尋          回想在香港那段時間的生活,方偉最大的感慨就是:“全靠主!”她是全家第一個信主的。早在1953年,她跟一個信主的朋友去教會,很快就接受了耶穌作救主並 受了洗。她說:“有困難,不得不求助主。”是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常常壓得她透不過氣來,她深深感到人是軟弱無力的,必須尋求神的幫助。因此,不管怎樣忙,每個主日,她必準時步行到教會去參加崇拜,雷打不動。她還經常與另外兩個姊妹一同禱告、背聖經,每次選定章句,按規定時間背出來,當做比賽。多年來,這些經文爛熟於心,到今天猶能大段大段地背誦。         方偉經常在外傳道,在家則強調的是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做活生生的榜樣。確實,當她每個主日梳洗得整整潔潔,打扮得端端莊莊,不疾不徐地上教堂,她的丈夫看在眼裡雖不過問,但心裡怎能沒有感觸呢?         尤其是,當時香港的社會環境很不乾淨,黑幫當道,毒品暗流。方偉夫婦的小兒子瑞強尚在讀初中,頑皮得很,聽說他班上後面三四排的同學都帶著刀子上課,又聽說 黑社會有意要把他收進去,方偉怎能不提心吊膽?可是刺繡、縫紉的繁忙,使她擠不出時間相夫教子,她只有求靠神。每天夜裡工作到十一點多鐘,夜闌人靜,便爬到四樓的天臺上,跪在冷冰冰、硬梆梆的石板上禱告,把兒子完全交托在主的手裡,求主看顧。然後才拖著疲乏的身子放心上床睡覺。枕邊人當然知道她的所作所為,表面上雖然不聞不問,但又不可能無動於衷。眼看妻子如此敬虔愛主,而且兒子在媽媽帶領下,先在教會的詩班裡操練,後來也受洗歸主。他這個“一家之主” 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終於不聲不響地跟一個朋友去教會,不久也決志信主了。         有了這樣的父母作榜樣,他們家的兒子、女兒先後都水到渠成地接受了洗禮,方偉夫婦如釋重擔,無限欣慰,心中感到非常安泰:我們雖沒有給孩子們什麼財寶,但是把他們帶到了主前,他們就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財富”。之後,孩子們一個個都在美國站住腳。年近花甲的方偉夫婦,便於1976年移民美國,與兒孫團聚。 災禍接二連三來         從大陸到香港再到美國,半個多世紀更換了三個生活環境,這是炎黃子孫的悲哀抑或幸運?方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好在有神的帶領,他們家這一葉小舟已經駛進幸福的港灣,確實該滿足了。不料1990年6月,平日身体很棒的大兒子瑞剛,突然發現罹患直腸癌,立即住院開刀,然後化療,痛苦難忍。病在兒身上,痛在母心上,方偉天天跪在地上禱告,求主的憐憫,減少兒子肉体的痛苦。         大兒子的化療尚未結束,又傳來小女婿周水澄患淋巴癌的消息,病情十分危急。 1991年9月,方偉匆匆趕去加州,含淚陪小女兒送走了水澄,這是他們家響起了第一聲喪鐘。小女兒維雯,向來是被爸爸視為好萊塢影星費雯.麗似的寶貝,如今四十來歲竟成了寡婦!方偉捨不得女兒,便暫留她家,以神的話語撫慰她受傷的心,並幫她收拾破碎的家。         從美國西海岸飛回美東自己的窩,已經是感恩節,獲悉瑞剛因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必須做第二次手術。兒子是母親身上的肉,方偉恨不能代他擔當一切的病痛,好在瑞剛在電話中不斷安慰母親:“我知 道這是神的安排,所有的遭遇也都是神許可,才發生在我身上。他的目的是要拆毀我的老我,除去我的渣滓,要在我身上造出他的形像來,可以走十字架的道路。所 以我很順服地禱告,求神給我平安、喜樂。媽媽,您不用為我擔心……”方偉強抑住淚水,覺得兒子能有這樣的靈命覺悟,心裡一時踏實了許多。         哪知道,時至1992年7月,瑞剛的左肺下部又發現一小塊腫瘤,不得不第三次開刀。正當此時,沒想到,丈夫范家康身上也診斷出膽管癌。接著,大女婿周乾康又突然發現患有唾液腺癌。三個病人牽連著方偉一顆焦灼不安的心,它彷彿被撕成了三瓣,作為妻子、母親和岳母的她,心裡丟不下這個,又捨不得那個。         當務之急是送丈夫去醫院開刀,並做化療。她的眼睛因焦炙幾乎失明,但她仍堅持每天趕到醫院去陪他。老伴摸著她的手,深情地說:“有你,我就全有了!”是的,六十多個春秋,家中裡裡外外全靠她張羅,連他的飲食起居也都依賴她。妻子的拳拳之心讓他感到十分溫馨,以致他覺得住不慣醫院,總留戀那津津有味的家庭生活:半躺在沙發上,一杯清茶在手,篤悠悠地翻翻報紙,那才是神仙過的日子。         待范家康病情略有好轉,經醫生同意,方偉便把他接回家中養病。家裡雖然請了個人幫助護理,可是那個人膽子很小,不敢接近癌症病人,連老伴翻身都得方偉親自動手。至於清理排泄出來的穢物,當然更是女主人的事。大概病人也已經知道自己來日不多,盡想吃些平日最喜歡的食物,如春卷等。方偉就睜大模糊的雙眼,在鍋臺上摸來摸去,想方設法滿足丈夫的要求。1993年10月14 日,這個日子方偉永遠不會忘記。那天晚上,老伴吃了春卷,高高興興地躺在活動床上。她小心翼翼地為他蓋好被子,並且在他床邊做了禱告。一切都很正常。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天凌晨他已安然去世,就像睡著了似的。方偉撫摸著老伴的額頭,無限親切地端詳著他,然後跪下來禱告:感謝主,讓他平平安安而去,這是他的福氣。”那個看護人員看到這些情形,難以置信,說她每次看到的死人都是可怕極了的,從來沒見到過如此平靜的面容。方偉便對她說:“我先生是天使接走的,不是魔鬼押走的,所以才這麼安祥。” 老伴剛走又送兒         丈夫已經是個七十七歲的老人,離開塵世也算是無憾了,而風華正茂的兒子患了絕症,這才是對方偉的最大打擊。安葬了丈夫之後,方偉便趕到了兒子的身邊。已經動過三次大手術的大兒子瑞剛,雖然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但依然十分堅強,一心依靠主,毫無怨憤。母親跪在兒子的床邊殷切地禱告:“主啊,我實在擔當不起了,你是他靈命的父親,我只是他肉体的母親,他是你的兒子,只有求靠你醫治他,並給予他力量,我所能做的,便是把一切都交托給你。”         兒子實在是好樣的。自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後,一直任職於IBM(國際商用机器公司),是主管,已經工作了二十五年,十分出色。可惜剛榮獲大獎,就一病不起。他和妻子炯蘭,平日在教會裡都有美好的事奉。即使在極端的病痛中,他也堅持到教會去為主作見証。來醫院看望他的同事、朋友和弟兄姊妹特別多,護士和病友們都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 阅读全文

  • 今晨問自己

    心漁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3期        晨間漫步在佈滿露水的小徑,腦海中驅趕不走生命價值的思緒。還記得十七歲左右曾經認真地尋求,想得到這個答案。然而,隨著上大學、出國、拿學位、做事,淡忘了當年尋求的急切感。         信主廿多年,若有人問這個問題,我想自己可能會不經思索地回答心中的標準答案,就是“做神的兒女是我生命的價值”。然而,在這個清晨,我誠實地捫心自問,做神的兒女真是我生命的價值嗎?我是否因為成為神的兒女,而與世俗之人的生活不同呢?他們對金錢名利的追逐,是否也是我心之所嚮?         “如果我視為可誇之處,不是我生命真正的價值,那麼我就是虛度歲月,浪費生命了。”我輕輕地對自己說。我到底當如何,才不枉此生?尋求答案的渴望更迫切了。         我想到自己的事業與成就。我明知事業與財富沒有永生的價值,然而,事業成就的高低及回饋仍然牽動我的喜怒哀樂。我深深懊惱自責,無法忍受自己表裏不一,浪費光陰追逐沒有永生價值的事物。         我聽到主慈聲對我說:“孩子,你並沒有浪費時間,因為在這段經歷中,你体驗了我的豐盛與引領。我回應你的禱告,為你預備助學金,給你研究的論題,陪你經歷各種考試,尚未畢業就預備一份工作給你。只是你錯把我的恩典當做寶貝,而忘了賜恩的我。”         我滿懷羞愧,為自己的愚昧懊悔。我繼續又問,什麼是我的生命價值啊?我的事奉該有永生的價值吧?於是,我掰開手開始數算﹕“主啊!你是知道,我曾經四年如一日帶領小組查經,我也參加詩班,主日領詩讚美你,我曾經花許多時間在大專研究生團契事奉你。我任教會同工,我也掃教會廁所,你的家就是我的家!……”         主尚未回答,“將身体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羅馬書》12:1﹚已閃入我的腦海。我垂頭喪氣,看來我生命 中視為可誇之處都不是我的。然後,我聽到主輕聲說:“事奉我乃是個恩典!你在事奉中經歷我的慈愛與信實,看到我作為的奇妙。”我恍然大悟,原來事奉也是恩典。         我百味交集地往前走,仍舊不解自己生命的價值:“主啊!我的生命真有價值嗎﹖我今生當追求些什麼?”         主輕聲地回答我﹕“孩子,認識我乃是你生命的價值。”我納悶不解,我問﹕“主啊!我實在不明白,認識你與我的生命價值有何相干!”         話才問完,我突然領悟到自己若是不認識神,生命根本沒有意義可言。過去所經歷的每一件事,不論是歡樂、是哭泣、或是咬緊牙關往前行,都是神的美意,叫我更認 識祂的聖潔、祂的良善、祂的信實、祂的慈愛及祂的公義。更重要的是,這些叫我知道,雖然人生道路並非一路坦途,但是祂顧惜我,且樂意與我同行。         我輕哼著讚美詩歌,小心翼翼捧著答案,踏上歸途。         回家後,打開當日的靈修經文。神的話語躍入我的眼簾:“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 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9:23-24)         我歡喜地接受了,下定決心要更努力認識神,在生活大大小小的事中体驗祂的同在。“更深地認識主及明白祂的美善,將是我一生的目標,是我生命中真正可誇耀之處。”我想。         突然,腦中閃入一句經文,“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3)我恍然大悟,原來就連認識神也是出自神的恩典。我 的價值不在乎我曾做些什麼或是我能做什麼。我不需要汲汲營營,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我是基督重價買來,我的生命全然是神的恩典。         我抖落一肩的重擔,向主說﹕“主啊!求你將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充滿我,叫我真知道你;並且照明我心中的眼睛,叫我知道你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你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並知道你向我們這些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以弗所書》1:17-19)” 作者現住加拿大渥太華。 阅读全文

  • 《福音派的真理》讀後(陳達)

    《福音派的真理》(《Evangelical Truth》)是司徒德(John Stott)寫的一本簡明神學書籍。書的副標題是“對合一、節操及忠實的個人懇求”(A Personal Plea for Unity, Integrity & Faithfulness)。這本由Inter Varsity Press出版的書被《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在2000年四月24日那一期,評為1999年出版的好書,得到優等獎(Awards of Merit)。 阅读全文

  • 開顏(葉衛平)

    十五年前,老人把屬天的關懷和微笑帶到我的生命中。十五年來,老人也把這關懷和微笑帶給了不知多少人。現在,帶著這屬天的關懷和微笑,老人又上路了。生命,因這關懷和微笑而開顏。 阅读全文

  • 三考駕照

    新生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2期             學開車的頭一天,教車師傅問我“你來多倫多幾年了?”“九年。”我說。他驚訝地說,“你來九年還不會開車?”我尷尬地笑笑。我是一個連坐車都怕的人,這次如果不是我全家要搬到一個小城去,在那裡我必須開車送兒子上學,我仍不會去學開車。             我只來得及跟教車師傅學了幾次,我們就搬家了。教車師傅在教最後一次後,認真地對我說:“你開車還不行。到新的地方後,再找個師傅學幾次。”             到小城後,我沒有再找教車師傅,一個多星期以後我就去參加路考了。我想大家都說小地方考車容易,更重要的是我有神的保守。考試的頭一天晚上,我向神禱告﹕神啊,求你明天保守我順利通過考試。我希望神讓我的車技發揮到最佳水平,讓一個和善的考官來考我,我就有希望通過考試。            第二天早上考試開始,上路還不到兩分鐘,考官就讓我回去,我沒有通過考試。            這一來我只好讓我丈夫每天陪我練車。每次練車我都心發怵,雙腿發軟,不願去練車。雖然每次都硬著頭去練,但也就只在家附近開一會兒。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在我 明顯地感到開車時心不再發怵時,我又去參加第二次路考。考試前我作了與上次一樣的禱告,也懷著和上次同樣的想法去考。在考試中,首先路邊停車出錯,然後在 我不熟悉的單行道上,我手忙腳亂地轉錯了道。我又沒通過路考。            我開始著急了,並且認真地行動起來:增加每天練車的時間,去熟悉各種路的情 況。在此同時我也靜下心想了許多事,想到我的禱告,想到神的心意。回頭看看在我第一次路考時,我對開車連基本的感覺都沒有,若神真讓我通過了考試,由於對 開車充滿恐懼,我會盡量不去開車。真要讓我開車送兒子上學,後果不堪設想。更重要的是對我的生命成長全無益處。本來我這個人就一貫缺乏做事持之以恆的精 神,如果在這樣的狀態下我通過了考試,我可能會變的更懶惰起來,從此以後做事更不認真,把神當作我的“阿拉丁神燈”            我們經常說神會把最好的給我們。但是什麼是“最好”的標準呢?我們通常只用我們的標準去衡量好壞。這次考車的經歷讓我看到了,我們習慣上認為對我們好的事,往往對我們有害,而 神要給我們的才真是最好的。經過這兩次路考的失敗,我還學到了許多東西。從前也知道做事要持之以恆,認真才能做好,卻很少去實踐。通過這次考車牌,我親身 体驗了,這個道理已變成了我的一部分,這是多麼大的收穫。             半個月後我參加了第三次路考。在這次路考前的禱告中,我的心完全順服在神的面 前。回想前兩次禱告,我實際上是把自己作為主人,讓神來成全我的心意。而在這次的禱告中,我真心地把主權交給了神。這次路考的考官就是我第二次路考的考 官,他讓我在考場附近開了不到五分鐘,就讓我回車管局。回到車管局後,考官對我說:“你開的很好,通過了考試。” 作者來自中國雲南,曾任大學物理教師,現住加拿大溫莎。 阅读全文

  • 一個好聽的故事

    榮子 本文原刊於《舉目》第2期            在紀念主耶穌為我們受難的時刻,我重溫了《約翰福音》十三章。“耶穌洗門徒的腳作榜樣”的那段記敘,讓我聯想起去年年初發生的、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件事。             去年元旦前後,我與先生去美國參加了一次大陸學者基督徒培訓會,一百五十餘名基督徒和慕道朋友歡聚一堂。元月三日,學習結束,我們要乘晚上七點半的飛機回巴黎。下午四點半,Evelyn(一位美國同工)來到旅館,一見面,我們都開心地笑了,因為幾天前,正是她把我們從機場接到這裡的。            因交談親切,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五點半,Evelyn送我們到了華盛頓機場。當我們和她擁抱告別後,回到候機室大廳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裝有機票、護照等証件的手提包忘在了車裡。怎麼辦!?先生好不容易在他的行李包裡找到號碼,幾經周折,我們終於聯絡上了還留在旅館裡的一位弟兄,那位弟兄說,“不要著急,我們為你們禱告,等Evelyn回來,讓她立刻返回機場找你們。”           可我們怎麼能不著急?我心裡一直在算:來時用了一個小時,回去再一個小時,即便一分鐘也不耽誤,返回來也要七點半了,飛機都要起飛了……可急又有什麼用,禱告吧!我們就在剛才與Evelyn分手的地方低頭禱告,求神保守Evelyn 來回平安,求神讓她也能在七點廿分之前趕回機場,求神……            禱告中,神讓我們平靜下來,讓我們看到神為什麼允許這荒謬的事情發生:在這次培訓中,受聖靈感動,我們夫婦決心回應神的呼召,全時間事奉神,得到兄弟姊妹們熱情地祝賀和鼓勵。我們本應感到慚愧,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不肯順服神; 但我們卻似乎有點忘乎所以。神就藉此讓我們看到,我們還是個漏水的器皿,實在不合格,實在不配被神使用。但祂還是憐憫我們,並沒讓我們的手提包丟在出租汽 車上……我們把祈求變成了衷心地感謝和讚美。             就在我們還沒打算結束禱告的時候,“快!給你們的包!”Cat,一位親愛的姊妹已站在我們面 前。啊!六點四十五!難道這是真的?“感謝神,真是感謝神!”我們沒去謝謝還留在車裡的Evelyn,邊與Cat說著再見,邊拉著行李朝辦理機票的地方奔。但立即發現有幾個人正在那裡與工作人員爭吵。我急忙喊住Cat:“先別走,說不定咱們還要一起回去。”            無論怎麼央求,剪票員的回答是,“沒有辦法,六點四十五已停止剪票。我們只好辦理了第二天的手續,再去乘坐Evelyn的汽車。說真的,那時我真怕再見到Evelyn,我知道,同工們很忙,他們已經很累,還有很多的工作,時間很寶貴。然而,因為我們的粗心……            很想讓她責怪我們幾句,但又很怕聽到她的責怪,哪怕是一點點弦外之音。可她給我們的是她那一如既往、開心爽朗的笑聲。我們也笑了,笑得想流淚。一路上,她笑著講述他們老同工們多年來偶而發生過的意外,並說:“你們現在覺得難過,但過後可以對別人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她的安慰,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毫無條件的愛。            我曾參加過幾次這種培訓,收穫很大。因為有很好的講員清楚地傳講來自天上的信息;因為學到傳福音、做見証的方法;也因為與各地的兄弟姊妹們互相交流;更因為這些美國同工讓我深受感動。他們為我們中國人組織培訓會,負責大會的所有事務,住得最差,吃在最後,但看到的總是那甘心情願、謙卑 真誠的微笑,他們雖然沒上講台,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在一筆一劃地寫著“愛”字,在一字一句地講述著耶穌基督。他們的微笑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裡。他們是些有 福的人,因神說過:“我給你們做了榜樣……若是去行就有福了。”(《馬太福音》13:15-17)願神也讓我成為一個有福的人。            我似乎是 更多地明白了神的心意,在我們決定要成為“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同工的時候,神寧願讓我們晚回去一天,也不惜讓Evelyn,Cat等諸位同工多受些勞累,為的是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事奉的榜樣,更清 楚地知道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事奉神,事奉一位最小的弟兄。             神啊!我們算什麼?你竟如此顧念! 作者來自大陸,現居巴黎,與先生同為學園傳道會宣教士。 阅读全文

  • 約安娜的葬禮(馬世光)

    “我有四個孩子,失去一個,尚且心痛如絞。我們可曾想到,天上的父為我們的罪,捨棄自己的獨生愛子,這是何等的情懷!肉身的父親尚且愛自己的兒女,天上的父豈不更愛祂的獨生子?……兒女不是自己的私有產業,乃是父神託付我們替祂看管。如今,約安娜只 不過是從生身的父親身邊,回到天上的父親懷裡。生身之父雖然愛她,但天上的父親更愛她……” 阅读全文

  • 通氣(心漁)

    我手上所有的工作就像我草地上密集生長的草一樣,一件又一件,哪有空間接受神的甘霖雨露!教會事奉﹑事業及家庭佔滿了我的生活。我也許外表看來生活很充實,行事有效率,然而,整個人卻像根緊繃的弦,隨時有可能斷裂。我到底要如何在生活中打通氣洞,讓我的屬靈生命有成長的空間呢? 阅读全文

  • 凱莉的禮物(天愛)

    凱莉原來看似一無所有,但後來卻樣樣都有,生活豐富,精神飽足。失去了世俗名利,竟在靈裡享受得益形多采多姿。 阅读全文

  • 動力的人生–生根與飄泊之間(呂允智)

    有人描繪一些基督徒面貌嚴肅,不苟言笑,看來不是聖人,就是怪人。平日為人處事一本正經,從來沒有人見過他的笑容。有一天他開始笑了,四周的人大驚失色,戰兢恐懼中彼此告誡說:“一定是有佈道會要來了! 阅读全文

  • 呼召(陳達)

    《呼召》(The Call)是金尼士博士(Dr. Os Guinness)寫的一本靈修書籍,1998年由Word Publishing出版社出版。《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在1999年4月26日那一期,選出了1999年的好書中,這本書在前十名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