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宣教
-
在回國的飛機上,從航空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澳門的文章,才知道馬禮遜一家的墓,完好地保存在那裡。
-
二十世紀後期以來,以少數族群為對象的宣教模式受到重視,對一個宣教士而言,一生中能為一種族群翻譯聖經,建立教會,然後功成身退,應該是最理想的生涯。或許有人會問:“為一個只有幾百個 人的族群付出一生,是否值得呢?是不是傻子呢?
-
電視上,我看到宣教士從動亂落後地區發來的報導,它使人們更加瞭解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孩子和大人們──
-
“到瑞士去短宣?有沒有搞錯?”這是很多弟兄姊妹聽到我們 去瑞士短宣的本能反應。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瑞士是個風景優美、出產名錶的地方。
-
面對大量湧向海外的“小留學生”,筆者深信這是傳福音上的又一大好機遇。他們的心靈仍是一片沃土,需要我們的耕耘和撒種。他們所遇到的諸多人生問題和陷阱,更是只有福音能幫助他們面對和跨越。
-
後現代人反對組織化教會的權勢與做法,但不是反對基督教的信仰內涵。後現代人是多元化的,我們要的可能不只是一個新的宣教模式,而是需要許多個。對這個族 群,我們要同情、了解,建立溝通橋梁。單單一味地否定是不智的。但願,後現代思想的挑戰給深受現代思想影響的教會,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
-
今日的神州學子們,真的可以“自己處理”嗎?除了嘆息、流淚、沮喪、厭世、沉默外,真的還有其它辦法嗎?
-
來美國已經四分之一世紀有多,在信仰的路上隨而融入所謂福音派的主流而不自知。近兩三年,內視野狹窄,我們夫婦倆心中升起了一個很大的問號:可知道自己恐怕是福音派的井底之蛙嗎?
-
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很大部分集中在巴黎地區,估計至少占百分之六十。由于考慮學費、住房費用以及就讀之專業等方面的問題,也有不少學生在外省就讀。
-
抗戰勝利後,中國沿海大學校園中興起了屬靈復興運動,領導者有趙君影及宣教士艾得理、孔保羅等。1945年7月“中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聯合會”(學聯)在重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