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宣教
-
在回国的飞机上,从航空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澳门的文章,才知道马礼逊一家的墓,完好地保存在那里。
-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以少数族群为对象的宣教模式受到重视,对一个宣教士而言,一生中能为一种族群翻译圣经,建立教会,然后功成身退,应该是最理想的生涯。或许有人会问:“为一个只有几百个 人的族群付出一生,是否值得呢?是不是傻子呢?
-
电视上,我看到宣教士从动乱落后地区发来的报导,它使人们更加了解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孩子和大人们──
-
“到瑞士去短宣?有没有搞错?”这是很多弟兄姊妹听到我们 去瑞士短宣的本能反应。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瑞士是个风景优美、出产名表的地方。
-
面对大量涌向海外的“小留学生”,笔者深信这是传福音上的又一大好机遇。他们的心灵仍是一片沃土,需要我们的耕耘和撒种。他们所遇到的诸多人生问题和陷阱,更是只有福音能帮助他们面对和跨越。
-
后现代人反对组织化教会的权势与做法,但不是反对基督教的信仰内涵。后现代人是多元化的,我们要的可能不只是一个新的宣教模式,而是需要许多个。对这个族 群,我们要同情、了解,建立沟通桥梁。单单一味地否定是不智的。但愿,后现代思想的挑战给深受现代思想影响的教会,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
-
今日的神州学子们,真的可以“自己处理”吗?除了叹息、流泪、沮丧、厌世、沉默外,真的还有其它办法吗?
-
来美国已经四分之一世纪有多,在信仰的路上随而融入所谓福音派的主流而不自知。近两三年,内视野狭窄,我们夫妇俩心中升起了一个很大的问号:可知道自己恐怕是福音派的井底之蛙吗?
-
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很大部分集中在巴黎地区,估计至少占百分之六十。由于考虑学费、住房费用以及就读之专业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少学生在外省就读。
-
抗战胜利后,中国沿海大学校园中兴起了属灵复兴运动,领导者有赵君影及宣教士艾得理、孔保罗等。1945年7月“中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联合会”(学联)在重庆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