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編者的話

  • 《舉目》76期——編者的話

    《舉目》76期——編者的話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談妮。《舉目》76期的主題是談敬拜。作者中有幾位曾是從事音樂專業的牧者,如唐侃、黃奕明、陳逸豪等,還有神學生郭為,以及長期參與敬拜服事的吳蔓玲和王星然。安迪介紹走過磨難羞辱,在百歲高齡仍不懈以音樂和生命敬拜上帝的馬革順。

    閲讀全文…

  • 舉目75期——編者的話

    舉目75期——編者的話

    保羅曾經勉勵眾信徒,“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顯然不管成因如何,我們不是要壓抑、否定情緒,而是要讓情緒受聖靈的管理。

    閲讀全文…

  • 《舉目》74期,金培基以自己的人生見證,重新定義“小氣”與“闊氣”,說明簡樸非關貧富,而是一種由價值觀來主導的生活方式——為了叫他人得益處……

    閲讀全文…

  • 舉目73期——編者的話

    舉目73期——編者的話

    本文原刊於《舉目》73期。 文/談妮 耶穌說,在世上,我們有苦難;但我們可以放心,因為祂已經勝了世界。並且,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將使我們在基督裡有平安。我們所擁有的憂愁,也將變為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參《約》16)…… 吳獻章以約伯為例,說明上帝的安慰,會勝過我們所承受的苦難。華之惠現身說法,在至親身陷卡達冤獄的兩年間,經歷了客西馬尼園的掙扎,體會到“尊崇上帝”。陳良在兩個特殊兒出世的前後,更新自己的價值觀,學習以上帝的眼光評價人,並放下自己的意願,和上帝更親近。 吳蔓玲則說明,人若不怕苦難的欺壓,就能綻放出美麗的光彩,成為他人的祝福。歡欣提醒,苦難使人謙卑,去思考生命的本源。王倩倩孩子染毒的羞辱,反而成為她從事戒癮輔導的呼召。陳培德介紹了楊腓力——這位牧者認為,苦難使人重新建立對上帝的信心。 苦難的另一個面貌,是恐懼、是焦慮,如艾溪對《鳥人》的解讀;苦難也是昨日之夢,是昔日輝煌的荒涼與戰爭的殘酷,如王星然筆下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但親歷保釣運動的熊璩,卻見證跟隨主的人,苦難不是走向夢碎,而是更新自我認識。 這時,臨風以ISIS為例,說明極端的神學觀,足以造成巨大的苦難;鄧潔明、謝昉勸我們要轉換觀念,不可在錢財上成為牧者的“苦難”。 最後,王愷婷因為 “盼望”,因為基督在十架上的愛,雖然心中有諸多困惑不得解,但仍願意相信,黑夜過後必有天明。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於《舉目》72期。 文/談妮 如果,我們不能頌讚 “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就很難在“上帝的意念不同於我們的意念,上帝的道路不同於我們的道路”(參《賽》55:8-9)時,做到順服。 對上帝尚且如此,對人就更難了。怎麼辦呢? 周學信提醒我們,聖經裡的順服明顯不只一種,而且也異於我們來自文化,或本能地解讀;邱清萍則指出,對上帝的愛決定我們是否順服人,這是順服的藝術;周傳初認為,個人與教會的成熟,第一要效法主耶穌的順服;陳正華見證,她如何實踐“順服丈夫”;張在孜從文化出發,談我們如何順服上帝,“離開父母”,並孝敬父母。 順服上帝,也體現在我們如何區分同性戀行為與同性戀者(鐘德民);在貧困中仍不忘作跨文化宣教(郭開智);以上帝國度的眼光來服事(高山);從政,卻不結黨營私(莊祖鯤);以憐憫的心,承擔被騙的風險(薛主流)。 順服上帝,是因為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並盼望祂榮耀的再臨(小志),也是因為審判與悔改,不論是現在或未來,各人都免不了要直接面對上帝(劉同蘇)。 《舉目》72期目錄:http://behold.oc.org/?page_id=26335 下載:舉目 第72期 2015.03 繁體版 PDF檔 在線閱讀:舉目 第72期 2015.03 繁體版 在線翻頁閱讀

    閲讀全文…

  • 《舉目》71期——編者的話(談 妮)

    今天,上帝也藉著許多見證人,對在事奉中感到疲累、挫折、灰心,甚至絕望的服事者說:不懼怕,只管站住!看……

    閲讀全文…

  • 為主作見證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必能顯出屬基督的品格和氣質(參《約》13:35)。

    閲讀全文…

  • (主題:享受聚會) 主題文章 3個人主義不理解的——不可停止聚會/許宏度 為什麼初代教會採取那樣的聚會方式,而不是別樣的? 6為什麼要上教會?/周學信 參與教會是基督徒的義務嗎?教會的正式“禮拜”在基督徒個人生命中有何意義?是否有其他的管道可替代教會,滿足信徒靈性與肢體生活的需求? 10簡約教會/陳英元,整理:石文蔚 沒有簡約的異象,就好像一部車,被很多方向不同的馬拉著;馬兒拉得辛苦,卻因力量互相抵消、教會的資源不能有效利用,而導致車子原地不動,或是前行非常緩慢。 14要說普通話——90後“團契”是動詞而非名詞/高智浩 他們有一種北美團契所缺乏的閃光點:是家的感覺!沒有教會的繁文縟節,沒有聽不懂的教會術語,因為他們都說“普通話”……   透視篇 ‧時代廣場 17艾略特的懲罰/孫博山 渴望愛與被愛也沒有什麼錯?只是他的扭曲的價值觀,使得他把愛建立在女生對自己的認可上。他可知,世上還有人真正會愛他? 19“鞋彈”和“書彈”/高山 同樣是拿東西扔總統,結局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因為動機不一樣! 20霧霾天與口罩/冬青 有一天,我問先生:“你有沒有覺得,有了安全口罩,即使是霧霾天,也特別想戴上口罩,到外面跑跑跳跳呢?”他笑話我:“又不是小孩子,穿上水鞋,就不走正路,專往水坑裡踩!” ‧生活與信仰 22迎接青春之旅/露得 我們要讓女兒積極地迎接青春的到來,知道青春路上有陽光、鮮花,和種種陷阱…… 26誰來分享我的喜悅?/琬秋 我的心情陰晴不定。所有的偽裝,不過是掩飾心裡的憂傷:哭啼時沒有人安慰,歡笑時沒有人分享。 27陪著網路慢慢變老/李紅蕾 社交網出現後,我不能自禁地在網上不停地寫——為了分享,為了相遇,為了傳福音……這一寫就是7年。終於,將心中所有的憂傷、衝動,還有願望,都寫完了。 ‧短論 29黑白鍵/劉樹鵬 顏色不同的兩種琴鍵能夠奏出美妙的音樂,膚色不同的兩個民族能否也做到呢? 30愛,脫離不了生活/姜洋 這些寫在小小紙條上的句子,代表了夫妻之間的親密無間。我視這些小小的紙片為至寶,悉心珍藏。   事奉篇 ‧校園與海歸 31堵住破口,青春無悔——學生帶領運動/曉喬 基督徒學生畢業之後,流失(不再有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的比例,日益加增。原因很可能是,我們的造就過程出了問題。 34迸放,生命激發生命——學生領導的運動團隊在東印尼的見證/文:柯然迪 翻譯:袁村蔚 他繼續禁食禱告。第五天,他再次來到學校。有兩個人進來,Ruben與他們分享了“四個屬靈定律”。一個星期後,這個信仰小組發展到了21個人,包括一些老師。 36 海歸苦/金婷 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回國常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對於在海外信了主的我來說,更加難過。 ‧教會論壇 38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一封來自讀者的信/梅冀 有幾位做醫治釋放的弟兄姐妹分享說,在被釋放過程中,有嘔吐現象…… 38在歸入基督之後——回應《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之一/邵遵瀾 信是全然歸入主,洗是全然與以往的一切一刀兩斷,正如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埃及軍兵全然埋葬;難道如今的受浸者、施浸者沒有這樣的信心嗎? 39靠聖經明辨,站立得穩——回應《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之二/華欣 若是上帝要因某人的罪報應其後世子孫(參《耶利米書》32:18),這又豈是我們可以“宣告”就解除的? 40真理先於經歷——回應《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之三/潘儒達 在新約聖經中,按手常用於委任和差派(《徒》13:3),並未提到這是得到恩賜或方言的方式…… 43英國的“官方”和“家庭”教會/李東光 多年來,聖公會和衛理會一直保持對話,並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協定。雖然分歧仍然存在,但劍拔弩張的氣氛不再。   成長篇…

    閲讀全文…

  •   “不可停止聚會”不僅是一個命令,也幫助信徒在末世中,能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一起享受在基督裡的真自由,並有充足的信心,堅持所盼望的。

    閲讀全文…

  • 罪,不僅使世人與上帝隔絕,也使我們這些蒙召,嘗過主恩滋味的信徒,失掉上帝同在的平安,不受外在左右的喜樂。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