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物

教會歷史中傑出的女性——燃燒的文字傳教士蘇恩佩(丁怡嘉、蘇文峰 )2020.11.13

《突破》創刊時,蘇恩佩還在癌癥的治療中,每兩三個月就要去醫院檢查、取藥。她近乎瘋狂地投入工作,每天12小時以上,不斷地為主燃燒,身兼編輯、寫稿、公關、督導等職位。終於,1982年4月11日復活節當天,這根自焚的蠟燭燃燒殆盡,安息主懷,年僅52歲。蘇恩佩過世前一天,跟蔡元雲醫生通了最後一次電話,她說:“我預備好了,沒有一點遺憾!” […]

成長篇

挖掘教會歷史,推動宣教工作(吳迦勒)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5.11.9,文/吳迦勒。溫州教會自1867年建立以來,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見證。這些見證,部分已付諸文字記錄,但基本上為英文,很少是中文的。近年來,本地、海外的基督徒,自發、自費地做了大量工作,記錄、整理溫州教會歷史。成果顯著,亦激勵了溫州基督徒起來宣教。 […]

No Picture
好書選介

不要患健忘症(王志希)

今年感恩節,機緣巧合, 閱讀了出版不久的中譯本《清教徒的腳蹤》。該書收錄了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英國著名傳道人鍾馬田(Martyn Lloyd-Jones)在“清教徒論壇”(研討會)宣讀的多篇論文。跟隨著鍾馬田的筆端,我第一次走近(還不敢說“走進”)清教徒的生活。 […]

No Picture
成長篇

中國教會60年(一):神的帶領在哪裡?

本文原刊於《舉目》53期 謝文郁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和國民黨逐鹿中原。到了1949年,雖然中國這片土地上仍有戰火硝煙,但對於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中國人來說,鹿死誰手已無懸念。         改朝換代已是定數,共產黨成為執政者。對此,中國基督徒有人歡迎,有人悲觀,有人疑慮。 基督徒應該如何面對新的當政者?教會何去何從?神是掌管歷史的主,歷史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神的帶領。那麼,神的帶領在哪裡? 新政府的態度         這一年,中國大陸有基督徒約100餘萬(不包括300餘萬天主教徒)。其中,84萬隸屬於西方宣教士建立起來的教會,其餘的則隸屬於地方教會(包括聚會所、耶穌家庭等)。          對於新政府來說,如何處理這100餘萬人是一件棘手的事。相對當時的4億多人口來說,這100餘萬是一個小小的數目。但是,從一開始,中國的基督教就背上洋 教的稱號,“和海外的西方列強有著不可分割的政治關係”。如何處理這100餘萬人,直接涉及新政府對西方列強的戰略關係。         新政府成立後不久,開始驅逐西方宣教士。1951年1月,教育部接管了所有接受外國津貼的大學、教會學校和醫院。1951年6月15日,上海《解放日報》公開宣稱,“教會學校”這個名詞已送進了歷史博物館。1952年之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就看不見公開的西方宣教士了。         政府還要切割中國基督徒和海外的聯繫。因為中國基督徒並沒有整體性地對抗政府,他們不少人對新政府充滿期望,並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中,所以新政府無意打擊他們。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他們必須服從新政府的領導。         1950 年5月,總理周恩來先後3次接見基督徒代表,明確指出,基督教的最大問題,是和帝國主義的關係問題。他的原話是:“近百年來基督教傳入中國和它對中國文化 的影響,是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聯繫著的。基督教是靠著帝國主義槍炮的威力,強迫中國清朝政府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獲得傳教和其他特權的。因此,中國 人民對基督教曾產生一個很壞的印象,把基督教叫作‘洋教’,認為基督教是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分不開的,因而也就反對基督教。”         而且,周恩來強調:“今天美帝國主義仍企圖利用中國自己的宗教團體來進行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活動。”周恩來的這種說法,就是新政府對基督教的基本評價,也是政府處理基督教問題的基本原則。 吳耀宗橫空出世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新政府直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這攪動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歷史記憶,巨大的民族主義熱情開始湧現。如何處理好100餘萬基督徒,使之與海外隔絕,並融入中國新社會,對於新政府來說,就有了直接迫切性。         10 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中國基督徒如果不響應政府的宣傳,公開反對美帝國主義,那就等於他們確實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但是,中 國基督徒真能夠擺脫“洋教”的指責嗎?在和西方宣教士的長久交往後,要他們完全放棄積澱的西方情結,是符合神的心意嗎?        切割中國基督徒和西方列強的聯繫,在政府看來,主要在這幾個方面:一是斷絕經濟上的來往,二是組織上的獨立,三是思想上的改造。         這個切割是政府要求的,但是,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教會的配合。於是,人們看到了一場由政府主導的基督教“三自運動”。 […]

No Picture
成長篇

教會史話14:方興未艾(呂沛淵)

主後70年,耶路撒冷在羅馬將軍提多圍攻之下終于失陷。聖殿被毀之後,雖然大勢已去,奮銳黨人卻繼續零星抵抗。奮銳黨人最後集結在死海西岸的瑪撒大堡,寧死不屈。直到73年4月15日,他們960人集体自殺,才正式結束“猶太人 叛變”之戰。根據猶太史家約瑟夫的記載,整個戰爭(66-73年)猶太人被殺超過百萬人,被俘虜者約十萬人。 […]

No Picture
成長篇

教會史話13:聖地浩劫(呂沛淵)

主的兄弟雅各于主後62年殉道之後,巴勒斯坦的局勢愈來愈動蕩不安,直到66年猶太人叛變,引發聖地浩劫。根據優西比烏的《教會歷史》記載,在62至66年間,耶路撒冷教會得到啟示,知道浩劫將至,就帶領信徒離開將亡的聖城,逃難至約但河東的帕拉(Pel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