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主題文章

  • 而他們的傳記,比起聖經人物更詳細、更具体,包含了方方面面的事情,讓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如何對付自己,如何順從神旨,如何忠於託付。所以,信徒多讀傳記,是很好生命長進的方式。

    閲讀全文…

  • 知識和靈命的關係,是《舉目》2011年新策劃的第三個主題(參56頁)。雖然追求知識與敬畏上帝是相輔相成的(參《箴》1:7,29;11:9),但在華人教會中卻對知識的看法不一,且時有疑惑:知識是否會令人遠離神,以致教義偏差?

    閲讀全文…

  •   “服事神不需要滿腦的知識,只要經驗就夠了。不用想太多,好好去感覺、領受。”“朋友邀請我一起去神學院修課,但是教會的長老對我說,神學會使人驕傲、自我膨脹。”

    閲讀全文…

  • 然而19世紀末期,人們開始了大逃亡,從理性的王國中逃遁。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更是宣告了理性主義的破產。面對著破了產的理性主義,人們把理性順便也扔掉 了,非理性明目張膽地登上了寶座。人不僅僅成了一個碎片,他簡直就是一團情緒,一堆感覺,一窩子衝動,一個看不到底的下意識的黑洞。

    閲讀全文…

  • 綜合以上的觀察,華人教會“缺乏教義知識的根基……”,根本的原因不在“反智”,而在於華人教會的文化不是“效法基督”,以及追求“活出基督”的屬靈生命 (《羅馬書》15:4-6),而是“安逸度日”。加上教會對於教義知識、教會歷史及聖經知識的“傳遞方式與內容”,不太能落實在基督徒日常生活的靈命成長 中,使得大多數基督徒沒有願望去獲得有深度的、完整的“教義知識、教會歷史及聖經知識”。

    閲讀全文…

  • 本期有健新和祝健兩位大陸背景的傳道人,分別以不同的角度來探討信徒的品格與靈命(p.2 & p.12)。羅七對保羅與巴拿巴分裂的再思,回應了陶其敏的故事中,優秀大陸知識分子在處理教會中矛盾時的盲點(p.6 & p.10)。李夢勇敢的自我剖析,見證人人有在主裡更新的盼望(p. 16)。

    閲讀全文…

  • 人,不論個人或群體,生活的品行、品質要好,必須有聖靈賜的生命(靈命)。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達到以下幾點:1,重生信神。2,有恆切的靈修(培靈)。3,悔改。

    閲讀全文…

  • 編者的話—BH47期

    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本刊希望藉此機會,與讀者重新思考靈命成長的基本功。從今年起,我們將從大陸背景 基督徒的角度,探討這個群體靈命成長中最常面對的挑戰。本期主題是探討情緒和靈命的關係。顏敏姐妹首先就她的觀察提出基督徒靈命常見的障礙與陷阱(p. 19);李台鶯老師點出靈命的成熟與否,不在於情緒,而在於是否順服(p. 20);種籽姐妹以她豐富的帶領門徒的經驗,為讀者分析了不同年齡在成長過程中所遭到的情感傷害,以便為真正的醫治尋找契機;施瑋姐妹也分析了50-60 後大陸知識分子的“求同”心理,如何影響他們對信仰和教會的認知,因而構成屬靈生命成長的障礙。這些文章僅是拋磚之舉,盼望更多讀者回應。

    閲讀全文…

  • 互聯網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也對教會傳道事工帶來衝擊。如何看待互聯網,使它成為傳福音的利器而不是阻力,是當代教會必須面對的挑戰。

    閲讀全文…

  • 如何向80後及90後一代的人傳福音,是目前各地華人教會普遍關心的議題。這一代人的成長背景、思想特色、群體特徵是什麼?他們如何看待教會?有哪些有效的方式可以向他們傳講福音?最適當的切入點有哪些?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