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ly 2016

  • 老婆堅持不讓我去教會,怎麼辦?(符鏑)2016.07.13

    我驚訝地發現,雖然她和我去教會、團契多次,但她的觀點一點也沒變,仍覺得信主只是精神寄託,太投入會不顧事業、家庭,會走火入魔!

    閲讀全文…

  • 根據6月3日基督徒頭條新聞網站(ChristianHeadlines.com)的報導,從2017年秋季開始,美國華盛頓州的公立學校,包括幼稚園的孩子在內,將在生理衛生的課程裡,加入有關男女變性的解釋。

    閲讀全文…

  • 再思客旅人生(新民)2016.07.11

    2016年夏天,標示我人生五大里程碑:旅美31年,結婚30年,信主29年,工作26年,傳道20年。趁著高中剛剛畢業的小女到加州參加學生俱樂部FCCLA全國年會,我們決定舉家出遊有“金色之州”美譽的加州,算是家中老三離家上大學前的一次家庭度假,同時記念上述里程碑。這次度假,也成為我客旅人生途中的再思之旅。

    閲讀全文…

  • “我的女兒已經失踪40天了,他們還在說在調查此案。” 沙琪的父親向“國際基督徒關懷”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Concern)申訴:“”我不知道還要等多久。難道要等到他們告訴我,說我的女兒已經死亡,或是已經結婚?”

    閲讀全文…

  • 從對阿里形象的改變,我們看出,公平、正義、自由、人權,而非謙卑、謹守、自潔,在現今的美國社會更受重視。 在這個文化框架下,人們不畏權勢,敢於表達自己,具超黨派(宗派)思維,勇於追求夢想。這就是現今之人,特別是千禧世代,所重視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然而,有一點千古不變,那就是人性。 人性雖然有光明的一面,卻也永遠是殘缺的。沒有人可以達到自己心目中的道德高原。人性中的殘缺,不論如何隱瞞或修飾,總是以各種臉譜出現。因此,人人都需要福音的拯救,才能脫離自我的牢籠。不過,向不同的是非觀和道德觀的人傳遞福音信息,與在同質社會中傳遞福音,大大不同。最忌諱的就是不尋求瞭解對方,只用“我”的是非觀去評斷他人。這會造成對方在理性上、感性上和直覺上都難以接受福音。 這不是對方是否“心硬”的問題,而是觀念上的鴻溝。人不可能接受與自己道德觀和是非觀相抵觸的信仰。

    閲讀全文…

  • 筆者深感,許多人忽略了耶德遜先後有3位遠離故國,與他在緬甸叢林不顧性命、一起宣教的妻子。筆者因而整理相關資訊,寫下本文,讓更多讀者認識這3位拓荒宣教的巾幗英雄。

    閲讀全文…

  • 態度決定高度——是什麼影響基督徒的形象?(談妮)2016.07.06

    我去聽一個演講會,有機會與一位溫文儒雅、年齡大約在65-70歲之間的白人男士艾立克聊天。這位老先生不但極富學識教養的氣質,而且態度由內而外,是自然生成、謙遜慈靄的紳士風度。他告訴我,他曾經以宣教士的身份,在日本沖繩島教英文3年。在那裡,他認識了從芝加哥去的志願工南希,兩人因此相戀結婚。

    閲讀全文…

  • 2004年,金中成(譯音,Kim Chung-seong)從北韓(朝鮮)逃到南韓。他現在在首爾每天主持一個一小時長的播音節目:“來自大韓民國首爾的問安”(“Hello from Seoul, the Republic of Korea”)。在節目裡,他傳講福音,也對朝鮮提出一些個人偶像崇拜的警告。

    閲讀全文…

  • 《神學的阿基米德點》(陳培德)2016.07.04

    預計共出版三卷的“教義的詮釋”系列,第二冊《神學的阿基米德點:基督論,以及贖罪論、救恩論》新近面世,延續卷一《神學的發生》在論述神學的方法論、神論、人論及罪論之後,卷二以基督論、贖罪論和救恩論為主要內容,仍由李麗娟博士撰寫。卷三則是論述教會論、聖靈論和終末論,分別由魏連嶽、林榮華、張聖佳和曾念粵四位聖經學者執筆,不日面世。

    閲讀全文…

  • 根於靈性復興的生態正義(董家驊)2016.07.04

    一位很愛主的白人宣教士對我的朋友說:“基督徒不需要注重環保,因為這世上的一切物質,本來就是上帝創造給人類使用的……“ 朋友轉述給我,並詢問我的意見。我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應。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活該被人類破壞、剝削?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