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言與思

  • 媽媽的聲音沙啞已有一段時間,我常叮她去看醫生,今天通電話時,她告訴我醫生說,這是聲帶老化的自然現象,無藥可醫,只能靠多休息和保護嗓子來延緩老化。

    閲讀全文…

  • “周杰倫受洗歸主了! Yeah!” 教會裡一個年輕姐妹開心地在微博上轉發這個消息。“周董信主”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瘋傳。

    閲讀全文…

  • 裡外一致 幾天前,聽了一則故事。話說從前,某師母去一位姐妹家探訪。她們一起唱詩、禱告讚美上帝,不過,樓上主人養的鸚鵡拼命咒罵人,聲音響亮。那些話都是這位姐妹平日在家咒罵自己丈夫的話,鸚鵡全學會了。 這位姐妹很尷尬。師母告訴她:“沒關係,我家也養了一隻鸚鵡。牠會背誦主禱文,只要讓你家的鸚鵡來我家待二個星期,就會改掉惡習,學會說主禱文。” 兩星期的時間一晃眼就過了。師母打電話來,說鸚鵡已經學會說主禱文,要帶牠回來。於是,師母帶著自己的鸚鵡和那姐妹的鸚鵡到那姐妹家。才進門, 姐妹的鸚鵡就開口說:“主啊,求祢救我脫離兇惡!”,旁邊另一隻鸚鵡應聲說:“阿們!” 這該是篇笑話吧﹗但道盡了信徒們容易落入表裡不一致的危險。 一次,與多年不見的大學好友見面,談及信仰時,好友頓了一頓,直言﹕“我曾經在公司裡參加幾次團契,依我的觀察,他們那些基督的生命沒有什麼可讓我羨慕的。”我一時無言。自此,她這句話常跟著我,我常自問﹕“我的生命是否讓人羨慕﹖” 我們讀經和聽信息教導,常不知不覺以為知識的認知就等於是得著,殊不知生命的建造是在於順服聖靈的帶領,心思意念更新,言行改變,日日活出更像基督的生命。

    閲讀全文…

  • 人體之複雜是因為我們受造奇妙。人的墮落,加上與自然環境的失和,各樣疾病漸漸出現,其機理更加複雜。目前的醫學尚不能解釋人體的所有生理、病理現象,也無法提供萬無一失的治療手段。但是,我們相信上帝能藉著日趨嚴謹的醫學科學眷顧、憐憫我們。每一個生命科學裡的規律被發現,每一個疫苗的出現,每一個新藥的研製成功,都是上帝極大的恩典。

    閲讀全文…

  •     埃及需要什麼? 上周,埃及軍方控制的政府與莫爾西(Mohamed Morsi)支持者之間的衝突和流血,引起普遍的關注。迅速飆升的死亡數字,示威者被殺傷的圖片和報導,令人震驚。一直作為局外人的埃及“少數民族”– 科普特基督徒(Coptic Christians)也被捲入其中,不少教堂被焚燒。有傳言說是因為他們支持軍方政府而遭報復。 埃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我們發現我們都太不瞭解埃及了。有多大的矛盾可以導致要動刀兵?“科普特基督徒”又是誰? 據說地處大沙漠的埃及,面臨著巨大的人口過度增長和耕地遠遠不夠的困境,一半的糧食靠進口。埃及需要麵包,但政府可以用來進口麵包的錢越來越吃緊。莫爾西上臺時給國民所保證的生計改善無法兌現。僅執政一年就喪失民心。動盪的埃及進一步打擊埃及的經濟,高漲的失業率驅使年輕人走上街頭。 埃及需要廉潔的政府,以及民意在國家治理中的體現。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推翻了獨裁的穆巴拉克統治,希望有更合理的利益分配。然而在僧多粥少、為利益不惜劍拔弩張的亂局中,民主的機制又顯得弱不經風。 我想埃及不僅需要建立良性的民主機制,還需要有超越利益之爭、勝過民族冤仇的崇高理念。不知道科普特基督徒們,能不能從他們古老的信仰中重新找回這一寶藏呢? 科普特基督徒早在西元500多年的時候就從當時的“主流”基督教會中分離了出來。遠比後來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分裂早500年。以我有限的神學和教會歷史知識,我搞不太懂那導致他們分裂的神學之爭。粗粗看他們教堂的樣式,我也只能說曾似相識。 埃及也曾經是基督信仰最普及的地區,也擁有對基督教信仰影響深遠的亞歷山大港。然而分離後的科普特基督徒未能持續信仰的影響力,反而他們多數的後代昄依了伊斯蘭教。他們自己變成了只占10%人口的少數民族。 聖經在這些存留的科普特基督徒中應該還被宣讀和高舉吧?那位為罪人而死的耶穌,以及祂那在仇恨中播灑愛與饒恕的生命應該還被傳遞吧?他們能不能發出哪怕是微弱,但卻是超越利益和仇恨,帶來和解和和平的聲音?一個被冤仇充斥的屬靈沙漠,需要注入公平、公義的生命的清泉。

    閲讀全文…

  • “太初有道,如今道在Apps上。”《紐約時報》(7/26/2013)這個聳動的新聞標題真吸晴!報導指出2013年7月是網路聖經的新里程碑,YouVersion 聖經閱讀程式App下載次數突破一億,這個2008年由“生命教會”(Life Church ,行道會背景,本部位於奧克拉荷馬州)推出的免費聖經App,提供600種翻譯及400種語言的聖經。

    閲讀全文…

  • 瘦瘦的日本人 七月底到日本京都旅行,讀到日本厚生省最新調查結果指出,2012年日本女性平均壽命高達86.41歲,全球第一。日本人的長壽絕非單一原因;不過據說日本人的肥胖率最低,應是所言不差, 我忍不住趁著在京都旅遊,觀察身邊的日本人。用餐時,我注意到身邊的日本人多半吃得很簡單,一碗飯加一小碟醃蘿蔔,或是一盤麵配一杯沒料的湯水,豐富點的,頂多再加上一條半個巴掌大的魚,就是一餐。儘管吃麵時,他們往往發出呼嚕聲,但一口總要嚼上好一會兒,細嚼慢嚥的。呼嚕吃麵聲不是粗俗,而是文化差異,就像洋人吃飯時刀叉規矩多且不可出聲一樣。 不但如此,日本碗盤多半是淺淺的,份量並不多。普通飲品大杯是北美常見的中杯或小杯,就連咖啡也是一小杯。相較之下,北美講求特大杯,以及花樣多的任你食“包肥”(buffet),就有撐大胃口,增添肥肉的嫌疑。 思想著日本人吃飯習慣,靈光一閃,回想亞洲之行之前,心想有一陣子沒禁食,曾詢問主是否要禁食。主回答,不用禁食,但要操練節制。忍不住唉喲一聲﹗短時間的禁食容易,天天飲食要節制難哪﹗ 又想起去年秋天和一群好朋友一起操練生活節制三個月時,主曾提點我細嚼慢嚥是飲食節制的訣竅(這可是有科學佐證的,因為大腦需要20分鐘才有飽感,而細嚼慢嚥自然減慢用餐的時間和減少用餐的份量)﹔而我在操練3個月後,漸漸忘了,沒有持之以恆。原來主藉著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再次提醒我再接再厲培養飲食節制的好習慣。

    閲讀全文…

  • 其實我是信了主之後開始讀博士的。照理說,應該是,靠主做研究,靠主喜樂。但我不得不承認,我雖然有靠主喜樂,靠主做研究的時候,但同樣有很多低落與埋怨的時候。

    閲讀全文…

  • 其實,不僅這個暫時沒有公佈名字的男嬰是王子,按照聖經的宣告,我們都可以是王子,而且是宇宙最高主宰——永生上帝的王子。

    閲讀全文…

  • 葛培理的“名人”圖書館 建立個人圖書館是紀念一個家喻戶曉的名人的好辦法,就如歷屆美國總統都有自己的圖書館。更準確的說應該叫個人博物館,把名人生平足跡中的大事系統地陳列出來供人流覽和回味。 不久前我們全家開車旅行中剛好路過坐落在北卡州,夏洛特市(Charlotte, North Carolina)的葛培理牧師的個人圖書館(Billy Graham Library)。 葛培理牧師算是名人中的名人,他的佈道信息被20億人聽到,其中320萬人在他的佈道會上回應信主。不過對我個人而言,我對用名人來弘揚基督信仰的方式效應是相當抵觸的,因為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聚焦在人的身上。 葛培理圖書館看似是個名人的產物,我本想走馬觀花一下,然後繼續趕路。不想,一進入圖書館就失去了“自由”,因為他的展覽是封閉式的,你只許看完一個展室,一個錄影然後才可以前行,沒有退路。 我看到了葛培理牧師年輕時的佈道錄影。不得不說,他極有個人魅力,剛毅果斷,話語中帶著能力。與他同台的各界名流都比他遜色不少。 葛培理在19歲時已有相當的聲譽,他也是最先採用廣播電視等媒體技術來擴大信息傳播的佈道者。他在50年代已經與馬丁∙路德∙金牧師同台佈道。 有幾段極短的錄影,記錄葛培理與歷屆美國總統的交往。我發現一個細節,每段錄影都是總統走向他(或他的講臺),而不是他走向總統。似乎在表明這是總統們來尋求他的屬靈引導,而不是他附庸權勢。 他曾在主流媒體的“脫口秀”(Talk Shows)裡,回答口尖牙利的Woody Allen, Larry King等犀利的問題。看得出葛培理對基督信仰的深層思考和一些難題的把握,有相當的功力。 然而整個展覽自始至終最大的強調,是他簡單、直接的福音佈道的錄影:上帝的愛、人的罪、耶穌的救贖,幾個展廳連在一起剛好是40分鐘左右的一場佈道會。葛培理牧師的佈道一直都是簡單直接,不用深奧的道理和思辨,不是因為他是個簡單的人,而是他似乎所承接的使命就是宣講這樣的信息。 果不其然,最後一個展廳就是他的呼召,呼召人回到上帝的面前。然後就走過一組發光的十字架搭起的隧道。 葛培理牧師具有一切名人所具備的特質和成就,但他60年的工作真得看不出他有任何的努力是把人吸引到他的面前。甚至他也用他的“名人效應”,用“名人圖書館”的方式半強迫的使更多的人有機會聽到上帝的呼喚,把人的眼目轉向耶穌。 2005年,人們要建葛培理圖書館。徵求他的意見時,葛培理一口回絕了,他說不要讓人到他面前來,人要到主面前。後來人們解釋給他,說正是要用這圖書館傳揚福音,他同意了。圖書館也正是這樣建造的,一個有聲的、傳講福音的圖書館。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