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吳蔓玲
-
裡外一致 幾天前,聽了一則故事。話說從前,某師母去一位姐妹家探訪。她們一起唱詩、禱告讚美上帝,不過,樓上主人養的鸚鵡拼命咒罵人,聲音響亮。那些話都是這位姐妹平日在家咒罵自己丈夫的話,鸚鵡全學會了。 這位姐妹很尷尬。師母告訴她:“沒關係,我家也養了一隻鸚鵡。牠會背誦主禱文,只要讓你家的鸚鵡來我家待二個星期,就會改掉惡習,學會說主禱文。” 兩星期的時間一晃眼就過了。師母打電話來,說鸚鵡已經學會說主禱文,要帶牠回來。於是,師母帶著自己的鸚鵡和那姐妹的鸚鵡到那姐妹家。才進門, 姐妹的鸚鵡就開口說:“主啊,求祢救我脫離兇惡!”,旁邊另一隻鸚鵡應聲說:“阿們!” 這該是篇笑話吧﹗但道盡了信徒們容易落入表裡不一致的危險。 一次,與多年不見的大學好友見面,談及信仰時,好友頓了一頓,直言﹕“我曾經在公司裡參加幾次團契,依我的觀察,他們那些基督的生命沒有什麼可讓我羨慕的。”我一時無言。自此,她這句話常跟著我,我常自問﹕“我的生命是否讓人羨慕﹖” 我們讀經和聽信息教導,常不知不覺以為知識的認知就等於是得著,殊不知生命的建造是在於順服聖靈的帶領,心思意念更新,言行改變,日日活出更像基督的生命。
-
瘦瘦的日本人 七月底到日本京都旅行,讀到日本厚生省最新調查結果指出,2012年日本女性平均壽命高達86.41歲,全球第一。日本人的長壽絕非單一原因;不過據說日本人的肥胖率最低,應是所言不差, 我忍不住趁著在京都旅遊,觀察身邊的日本人。用餐時,我注意到身邊的日本人多半吃得很簡單,一碗飯加一小碟醃蘿蔔,或是一盤麵配一杯沒料的湯水,豐富點的,頂多再加上一條半個巴掌大的魚,就是一餐。儘管吃麵時,他們往往發出呼嚕聲,但一口總要嚼上好一會兒,細嚼慢嚥的。呼嚕吃麵聲不是粗俗,而是文化差異,就像洋人吃飯時刀叉規矩多且不可出聲一樣。 不但如此,日本碗盤多半是淺淺的,份量並不多。普通飲品大杯是北美常見的中杯或小杯,就連咖啡也是一小杯。相較之下,北美講求特大杯,以及花樣多的任你食“包肥”(buffet),就有撐大胃口,增添肥肉的嫌疑。 思想著日本人吃飯習慣,靈光一閃,回想亞洲之行之前,心想有一陣子沒禁食,曾詢問主是否要禁食。主回答,不用禁食,但要操練節制。忍不住唉喲一聲﹗短時間的禁食容易,天天飲食要節制難哪﹗ 又想起去年秋天和一群好朋友一起操練生活節制三個月時,主曾提點我細嚼慢嚥是飲食節制的訣竅(這可是有科學佐證的,因為大腦需要20分鐘才有飽感,而細嚼慢嚥自然減慢用餐的時間和減少用餐的份量)﹔而我在操練3個月後,漸漸忘了,沒有持之以恆。原來主藉著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再次提醒我再接再厲培養飲食節制的好習慣。
-
理何在? 5月31日新聞揭露一本在佛羅里達州中學使用了3年的歷史教科書,呈現擁伊斯蘭教的偏差。該本教課書用一章36頁的篇幅介紹伊斯蘭教的教旨,並沒有同等章幅介紹基督教或猶太教。 根據福克斯新聞進一步報導指出,該教科書不過用聊聊幾句說到耶穌是,有些人認為他可能是救主,卻用不少篇幅陳述穆罕默德如何成為上帝的使者,並且定義伊斯蘭的宗教狂熱的Jihad 一詞,解釋為“聖戰”。不但如此,還強調伊斯蘭教何等善待女性,對伊斯蘭女性不平等待遇和殺虐行動一字不提。整本教科書沒有一句聖經經文,卻囊括了可蘭經。 令人憂心的是Citizen for National Security組織進行調查結果,指出目前至少有80本教科書給予擁護伊斯蘭教的偏差,正在全美各學校流通使用。也許你會和我一樣納悶著事情怎麼會有這樣的進展。福克斯新聞指出這本教科書的顧問之一是“宗教公民價值機構”(Institute on Religion civic values),而這機構的原名是“伊斯蘭教育理事會”(Council on Islamic education),或許讓我們能一窺背後的推手是誰。
-
「三層肉」的政治新聞 忍不住,大笑三聲﹗不是開懷大笑,也不是嘲諷笑聲,而是冷笑,外加些許苦笑。 一早,點閱政治新聞,看到報導施明德兩個女兒開記者會,意欲為泰源事件重新定義歷史定位。不過,新聞標題是「施明德次女貌似劉若英、氣質清新」,而他的女兒分別才15歲和13歲。新聞重點鎖定在她們的長相。哼﹗我噗嗤發出一聲冷笑。政治新聞的重點應當鎖定在何以必須為泰源事件重新定位。 短短一分半的新聞,有一半的時間播放了孩子們小時候和施明德先生三人所謂「三層肉」的趣味裸照,記者訪問孩子是否會害羞,並且播放施明德說自己女兒外表像他年輕時的清瘦,而記者結論是在施明德眼中「孩子們萬般皆好」。又是哼的一聲﹗我再發出一聲冷笑。施明德鐵定以女兒為榮,但不是因為父親眼中兒女萬般皆好,而是為小小年紀的女兒們有獨立思想,願意為台獨第一樁武裝事件重新訂立歷史定位付出心力為榮。 諸多政治新聞中,我居然點閱了這則不是政治的政治新聞。不是為了想知道台獨第一樁武裝事件是否該重新定位,而是好奇想知道絕對不帥的施明德,怎麼會生出氣質新清的女兒﹗又是哼的一聲﹗對著自己,幾分訕笑,苦味夾雜。就是有我這樣的好奇讀者,才會有輕重不分的媒體記者。 思忖著,也許我該去查查泰源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台大女醫師被酒駕撞死後,民意終於促使政府通過法令嚴懲酒駕,並警方嚴格執法。但心裏仍有不少唏噓,心裡想著多年來台灣過去有多少因人酒駕開車肇事而破碎的家庭,難道因著他們的學歷不夠高、或後臺不夠強,儘管新聞一報再報,但是仍然不見政府有所改善行動,駕駛者仍舊沒有喝酒絕不駕車的共識。這回,我告訴自己,該滿意了,政府有行動就是好事。
-
《領導雜誌》(Leadership Journal)早在2005年3月號上,就發表過“基督徒與性”的研究。該研究對680名牧師進行了問卷調查,有57%的牧師認為:會友對色情影片和書刊上癮,是當前教會牧養中,最具破壞性的問題。
-
菲勞便當事件(二):還我一個媒體晴空! 菲勞便當事件中,還有一位台灣立報鄭姓記者臉書上PO了另一篇的便當文。為了掩飾自己的造假,他還欺騙上司,找人假扮便當店老闆。最後情勢所逼,他向報社坦言文章造假,因此,即日起被解職,並刑事局將傳喚。這種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新聞,在台灣也不是頭一遭了。只是這位新聞工作者踩到地雷,成為殺雞儆猴的好案例。 其實,美國有些主流傳媒有時也是任其政治立場做為判斷事件的標準。舉個例﹕目前還沸沸揚揚的班加西醜聞事件,美國三大電視網(CBS,ABC,NBC)幾乎沒有播報,而兩家有線電視CNN播報了一些,只有偏向保守派的福克斯(Fox)大力追蹤報導。這類新聞要是出現在20年前,鐵是眾媒體爭相挖的新聞,但由於歐巴馬團隊和克林頓團隊與至少三大電視網其中兩家的高層主管有密切的關係,這新聞就被壓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打壓的媒體中,還是有新聞工作者以個人身分站出來說話。 儘管有失望,但仍有盼望。前述所提的鄭姓記者上司,為負責任引疚辭職。為他的負責任喝彩﹗期盼早日見到媒體晴空﹗
-
菲勞便當事件(一):說實話,是最好的策略﹗ 就在台菲爭議期間,這位“董小姐”在臉書上自稱目睹了菲勞遭便當店老闆羞辱一事,在網友間引起熱烈討論。由於這篇文章造成台灣在國際惡劣的形象,並且增加台菲緊張關係的張力,警方遂著手調查事情原委。 董小姐說明自己本意是好的,但也承認自己是道聽途說,並用第一人稱PO文。這樣不誠實的行徑,在警方偵訊後,依違反社維法裁罰。 聯想到有時傳福音做見證時面對的一個試探,就是太熱情,太想上帝作為顯大,於是幫上帝一個小忙,在自己的經歷上帝的故事裡加點油、添點料,讓見證更精彩。殊不知,這一來反幫倒忙。小謊被揭發後,引人反感,甚至連原本故事中上帝美好作為也被一筆註銷。嚴重的情況,還惹人對基督信仰滿心憎惡。 說實話,是最好的策略﹗
-
尊重你、我、他 台大醫院女醫師車禍重傷致腦死,媒體大加追究是救護車來得慢,還是急救不得當。消防局和救護人員救傷之餘,還要應付媒體追究責任。 我只是想不通,為什麼媒體不用同樣的力氣,大加口誅筆伐那位酒駕闖紅燈、撞人後,還想溜的肇事兇手呢﹖那些喝酒仍坐上駕駛座的人何時腦海才清醒,明白人命關天,明白生命比一時不便(先搭小黃隔天再回來取車)的價值更可貴﹖ 我還記得學開車時,教開車的老師語重心長地一再提醒﹕“尊重人的生命﹗”不僅是你自己的生命,更是他人的生命。
-
蕾塔‧帕森斯(Rehtaeh Parsons)原本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4月初自殺身亡。探究她自殺背後的原因,激起加拿大人的憤怒。一年半以前,她被四個同校男生強暴,並且他們拍下她被強暴的照片,在學校和居住的社區到處傳送。她還沒時間處理強暴的驚駭和傷痛,就必須面對網絡霸凌,再加上同校學生的霸凌,她接到不斷的text信息,男孩子約她做愛,女孩子們罵她婊子。沒有人同情她,更沒有人為她仗義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