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吴蔓玲
-
未被更新的寄情 前一阵子,新墨西哥州一位15岁孩子拿莱福枪杀了母亲和三个弟妹,然后埋伏枪杀执班服事归家的父亲。令人发指的是,事后他毫无悔意,还与自己女友和女儿家人待一整天。他的父亲是牧师,除了牧养自己教会,还热心监狱事工。枪是父亲的,枪法也是父亲教的。牧师信主之前是帮派人物,警方从家里搜出四把枪,都没有妥善收好。 想起曾见一位帮派老大信主做见证,提到拿枪上街随意扫射的过去时,他眼神中的那种快意,我忘不了。思索著这位牧师父亲,可否在改邪归正后,仍忘情不了枪击的快意,于是把它变成父子同乐的活动﹖ 忍不住联想,信主后的我们是否执著某种快意不放﹖它本身不见得是罪,却是我们寄情之处。对有些人,也许是看电影、电视剧;而对某些人,是读煽情催泪小说或侦探小说;或许对另一些人,是悠游网络,并对某些人,是玩电动游戏。做这些事都不是罪,但寄情于它,让它来满足我们内心的虚空时,是否会夺走我们对耶稣基督的忠贞爱情﹖
-
新出炉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亚果出任务》(Argo)改编自美国中情局机密档案故事,由影坛帅哥班艾佛列克自编自导自演。
-
李安再次拿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是华人的光荣。他领奖时说话得体谦逊、又有自信,然而他有一句话让我心痛,就是他举着手上的金像奖,感谢电影之神。
-
看到一则不起眼的台湾新闻。一位口腔癌癌友和家人上一间火锅店用餐,因口腔癌不能吃,所以要求不要付费,但副店长拒绝,理由是没有足够人手找人监看偷吃,当时在家人坚持下,还是让这位口腔癌癌友坐在一旁。然而,这位口腔癌癌友回家后愈想愈气,愤怒地拔掉鼻胃管。于是,家人和口腔癌癌友控告这位副店长。
-
去年(2009)年初,头一次请肯恩老牧师来家里吃饭。吃到一半,他上厕所去。上厕所本是寻常事,但他去了好久,不出来。我忍不住想,该不是吃了我做的菜,拉肚子吧!师母看我疑惑的眼神,笑笑地轻声解释:“他什么都看!”我会心地一笑。
-
对此刻身陷愁城的你来说,你那天文数字般的年收入,化为了泡沫,并不是你最大的损失;球迷弃你而去,一向支持你的厂商与你划清界线,也不是你最大的打击。家庭破裂以及你整个人的自我认知垮台,大概才是你目前最大的危机。
-
听了这个故事后,“过去三年,你去哪里了”这句话,常在我内心回响。教会如同一头睡狮,落入了网罗却一无所知,然而等到醒了(还没全醒),不是傻了眼、不知所措、在圣经教导与社会风潮中摇摆不定,就是赶紧兵来将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甚至暴力相向,再不就是抱着圣经自说自 话,却不去寻找沟通的平台。
-
要不要戴口罩,因时、因地而异。然而,预防并非意味着要活在恐惧中,草木皆兵。SARS传染期间,有朋友来信,描述自己得了忧郁恐慌症,日日起床一想到必须上班,恐惧迎面袭来。还不敢坐公共汽车,宁可走个把钟头去上班。就算走在路上,别人一声咳嗽,也会吓得胆战心惊。
-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一项超越政党的联邦婚姻保障法案,让各州自行决定婚姻的合法性。 是否基督徒不尊重同性恋者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