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吳蔓玲

  • 未被更新的寄情 前一陣子,新墨西哥州一位15歲孩子拿萊福槍殺了母親和三個弟妹,然後埋伏槍殺執班服事歸家的父親。令人髮指的是,事後他毫無悔意,還與自己女友和女兒家人待一整天。他的父親是牧師,除了牧養自己教會,還熱心監獄事工。槍是父親的,槍法也是父親教的。牧師信主之前是幫派人物,警方從家裡搜出四把槍,都沒有妥善收好。 想起曾見一位幫派老大信主做見證,提到拿槍上街隨意掃射的過去時,他眼神中的那種快意,我忘不了。思索著這位牧師父親,可否在改邪歸正後,仍忘情不了槍擊的快意,於是把它變成父子同樂的活動﹖ 忍不住聯想,信主後的我們是否執著某種快意不放﹖它本身不見得是罪,卻是我們寄情之處。對有些人,也許是看電影、電視劇;而對某些人,是讀煽情催淚小說或偵探小說;或許對另一些人,是悠遊網絡,並對某些人,是玩電動遊戲。做這些事都不是罪,但寄情於它,讓它來滿足我們內心的虛空時,是否會奪走我們對耶穌基督的忠貞愛情﹖

    閲讀全文…

  • 新出爐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Argo)改編自美國中情局機密檔案故事,由影壇帥哥班艾佛列克自編自導自演。

    閲讀全文…

  • 李安再次拿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是華人的光榮。他領獎時說話得體謙遜、又有自信,然而他有一句話讓我心痛,就是他舉著手上的金像獎,感謝電影之神。

    閲讀全文…

  • 看到一則不起眼的台灣新聞。一位口腔癌癌友和家人上一間火鍋店用餐,因口腔癌不能吃,所以要求不要付費,但副店長拒絕,理由是沒有足夠人手找人監看偷吃,當時在家人堅持下,還是讓這位口腔癌癌友坐在一旁。然而,這位口腔癌癌友回家後愈想愈氣,憤怒地拔掉鼻胃管。於是,家人和口腔癌癌友控告這位副店長。

    閲讀全文…

  • 去年(2009)年初,頭一次請肯恩老牧師來家裡吃飯。吃到一半,他上廁所去。上廁所本是尋常事,但他去了好久,不出來。我忍不住想,該不是吃了我做的菜,拉肚子吧!師母看我疑惑的眼神,笑笑地輕聲解釋:“他什麼都看!”我會心地一笑。

    閲讀全文…

  • 對此刻身陷愁城的你來說,你那天文數字般的年收入,化為了泡沫,並不是你最大的損失;球迷棄你而去,一向支持你的廠商與你劃清界線,也不是你最大的打擊。家庭破裂以及你整個人的自我認知垮台,大概才是你目前最大的危機。

    閲讀全文…

  • 聽了這個故事後,“過去三年,你去哪裡了”這句話,常在我內心回響。教會如同一頭睡獅,落入了網羅卻一無所知,然而等到醒了(還沒全醒),不是傻了眼、不知所措、在聖經教導與社會風潮中搖擺不定,就是趕緊兵來將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甚至暴力相向,再不就是抱著聖經自說自 話,卻不去尋找溝通的平台。

    閲讀全文…

  • 要不要戴口罩,因時、因地而異。然而,預防並非意味著要活在恐懼中,草木皆兵。SARS傳染期間,有朋友來信,描述自己得了憂鬱恐慌症,日日起床一想到必須上班,恐懼迎面襲來。還不敢坐公車,寧可走個把鐘頭去上班。就算走在路上,別人一聲咳嗽,也會嚇得膽戰心驚。

    閲讀全文…

  • 1996年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一項超越政黨的聯邦婚姻保障法案,讓各州自行決定婚姻的合法性。 是否基督徒不尊重同性戀者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呢?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