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呂保羅)2019.2.2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23:1) 阅读全文
-
收取天上的嗎哪 (杜磊)2019.02.20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2.20 杜磊 經文:“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出》16:4) 一八七四年,美国新澤西州有位青年的姑媽去世,留給他一本扣著金鈕釦的古老聖經和數百元美元。錢不久就用完了,姪兒過了35年貧苦日子。那本聖經在家裡擺著,他卻從未打開看過。後來實在不能生活了,他決定遷到自己兒子家住,裝箱的時候,他忍不住順手打開幾十年未讀過的聖經,一行姑媽字跡映入眼簾:“我親愛的姪兒,我將我家用的聖經並其中所有的給你,我所有產業可變賣,還我的債,料理後事,剩下的也歸你享用。” 他在字條的背後發現了厚厚的五千美金。那時他心中非常後悔,時光白白流逝,若能早日利用這筆錢,生活會有很大不同!其實不只是金錢上的遺憾,幾十年不曾打開聖經,更是靈性上極大的遺憾。 以色列人在曠野流亡時期,為了供養200萬人,神行奇妙的事,降下嗎哪作為食物。“嗎哪”是希伯來文的發音,意思是“這是什麼”。奇妙的是,在百姓違背神時,嗎哪依然有足夠的供應,40年來從未斷絕過。 有人從自然界生物原理來解釋,認為嗎哪可能是某種昆虫的分泌物。又有猶太教拉比認為,嗎哪涵蓋無數種味道,食者想什麼就像什麼。無論如何,到處漂流的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居然能品嚐到如此美妙的食物,這足顯明主的供應是厚賜恩惠,滿足人的需要,祂的供應超過人所求所想。祂的恩典夠我們用。 百姓必須主動伸出手來收取嗎哪,他們不能等上帝把嗎哪放到他們的口中。他們收取時,要按照規矩行。時間是早上,地點是在各家門口的野地上,各家要按照人口的多寡來收取,太多會浪費,太少會不夠。這一切表明,神預備的恰如其分,不多不少。 嗎哪恰如神的話,如同基督徒每天的靈修生活,是神給我們靈魂的“天糧”。靈修的最佳時間是早晨,不必長途跋涉,只需安靜在家中斗室即可,要按個人的胃口大小來收取、消化。神就是如此定規了我們的靈修生活。 收取“嗎哪”是神的定規,是每天事奉的新開始。因為如此收取,能使我們聆聽到上帝的聲音,加添我們待人接物的智慧,安靜我們的心,使我們得以面對一個個喧鬧不堪、難以處理的煩惱,支取靈性的力量,面對撒但的挑戰和攻擊,勝過裡面的老我,過得勝的生活,靠著耶穌基督誇胜。 耶穌的早禱是收取“嗎哪”的最佳典範;此外,耶穌自稱為天上來的糧食,吃了這生命的糧食就永遠不飢餓!祂就是道成肉身的天糧。保羅認識主後,在曠野有三年的靈修,禱告,為他之後系統的神學觀,尤其是對於聖經的精確理解,作了準備;也是傳道者和基督徒該效法的。 禱告:主啊,收取天糧是你的命令,是你給我們的祝福,主耶穌基督啊,我愿每天收取你天上的嗎哪,藉此加添我行走天路的能力,不浪費你賜給的寶貴財富。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名,阿們! 阅读全文
-
穿白衣與主同行(主鑒)2019.02.19
新的一年,你的教會、你自己要穿上的是一件什麼樣的衣服,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阅读全文
-
與神親近(呂居)2019.02.18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2.18 呂居 經文:“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家裡的幾個孩子都長大了,到了很遠的地方上大學,妻子和我都很惦記她們。孩子們長大離家之後,我們才發現她們的個性不同,和我們的親密程度也不同。儘管我們做父母的,從一開始就力求對孩子們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偏疼偏愛,但那主動親近我們的,常牽掛我們的,和我們的感情還是會顯得更近些。 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也是一樣。同為神的兒女,上帝對我們的愛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都是一樣的;上帝在基督裡為我們經歷死亡,賜給我們救贖的恩典,我們在屬靈裡都是祂的兒女,每個基督徒都擁有這個屬靈的位分。然而,我們與上帝之間不只是靜態的名分,更是一種動態的關係。 《雅各書》4章8節表述了上帝的期盼,就像父母期盼子女主動表達對父母的愛與牽掛一樣。上帝創造我們成為主體,並賜給我們自由。祂沒有把我們造成離不開祂的附庸或傀儡,祂按照自己的形象與樣式,把我們造成獨立自由的主體。在主體自由的前提下與我們立約,向我們展示祂神聖的愛。上帝是愛,愛裡面包含著對另一個主體的尊重與期待。我們若主動親近上帝,上帝應許祂也必親近我們。 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注重物質的時代,對物質的擁有幾乎定義了我們的價值;但即便擁有萬國和萬國的榮華,如果沒有愛,仍然不能稱為富足。我們或許都曾遇到心愛的人。愛人彼此之間的互動,讓最昂貴的房產黯淡褪色。主體之間彼此真誠相愛所帶來的愉悅,往往是物質財富無法與之相比的。 上帝作為神聖的主體,祂垂青我們,在十字架上表達舍命的愛;祂期待我們主動地親近祂、愛祂。有位格的上帝與有位格的人,主體之間熾熱濃郁的超凡之愛,遠勝中國古人孜孜以求的含蓄而又平淡的天人合一理想。施洗約翰也練達清晰地宣示,“娶新婦的是新郎……”。新婦從新郎領受關愛,不僅如此,主體之間真實的愛總是雙向的,新婦主動親近新郎,新郎與新婦之間授受相親,會把婚姻之愛層層推進到如詩如歌的境地。 我們愛,因神先愛我們;我們親近神,神也必親近我們! 禱告:親愛的父神,我們願意與你親近,你的聖潔美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當我們與你親近的時候,願你把這些屬天的豐盛都灌注在我們的生命之中。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阅读全文
-
還沒有到家(王申得)2019.02.15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還沒有到家呢! 阅读全文
-
耶穌回到父家(呂保羅)2019.02.14
讓我們用生命來敬拜這位以寶血救贖我們、以生命鋪就道路、引領我們回歸天父的救主! 阅读全文
-
不因你們的義(杜磊)2019.02.13
這種驕傲並非猶太民族獨有,可以說是普天之下隨處可見。 阅读全文
-
回歸重建(張克敏)2019.2.12
以色列亡國,猶太人被擄,令人禁不住問,神啊,你說的話到底算不算數?你的應許,使萬國得福的後裔在那裡? 阅读全文
-
“以撒的敬畏”(辛立)2019.2.11
若不能緊緊抓住這樣的神,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阅读全文
-
吉語?恩言?(巍樸)2019.2.8
當神的先知被神感動斥責罪、呼喚人悔改的時候,那個信息就是“正能量”的! 阅读全文
-
“成了!”(呂保羅)2019.2.7
成了!是什麼事情成了? 阅读全文
-
病人的依靠(杜磊)2019.2.6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2.6 杜磊 經文:“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代下》16:12) 所羅門後,統一的以色列國分裂為北國和南國,國家飽受艱難,為拯救百姓,神興起了亞撒統治41年,他因先知在信仰上的鼓励,在猶大、便雅憫和以法蓮各城,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又在耶和華殿的前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 之後全民歸神,百姓献祭,蒙主恩惠;亞撒搗毀了祖母遺留的亞舍拉偶像,統領軍隊打敗古實王,這些都證明神和他同在。但亞撒最後幾年中,淡忘了昔日的見證,還違背神,結盟外敵,靈性倒退帶來了軟弱,於是脚病嚴重,直到離世。 聖經對疾病的看法和現今時代決然不同。在當代人看來,人靠吃五穀長大無人能免於病魔攻擊,亞撒王自然也不例外。而聖經則認為敬畏神、尊主而行必帶來平安和健康,這是神給猶太人在曠野中的應許之一。其實,亞撒不但脚上有病,靈性更加有病,更需要醫治,靈性之病的根源在於,病了不禱告神,似乎上帝不管這事,他看重醫生甚于上帝的醫治權柄。換句話說,他忘記神創造和統管萬有,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 說實在的,那時的醫生即使是宮廷的御醫,不管醫術如何,肯定都不如現代醫學來得高超和有效。亞撒都相信醫生過於上帝的全能,更何況今天的人生了病,豈不是更加信靠醫學? 亞撒的個案給我們基督徒有諸多啓迪。即使醫學發展到克隆人,清洗或更换五臟六腑,但人類的病症還是與日俱增了,沒有科學技術或者任何藥物能阻攔病毒和病菌的蔓延。如何來面對現代醫學和古老聖經神學的關係呢?我們還需要追述到遠古的應許: 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15:25-26) 聖經論到疾病的根源,基本有三大原因:第一是為榮耀、見證神復活的全能,比如拉撒路(參《約》11),生來瞎眼得醫治的人(參《約》9);第二是因為輕忽神而生病,比如亞撒王;第三是為信心得更堅固而受苦,比如約伯(參《伯》)。 舊約神學家統計表明,舊約大約有75%的以上經文,都將疾病的根源追溯到人的罪惡,如此看來,疾病與罪惡密切相關;但耶穌也並不蔑視藥物和醫生的作用,主曾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太》9:12) 我們所信的上帝公正公義(參《耶》33:14-16),如果我們過一個祷告、感恩、追求祂的聖潔生活,顯然有利於健康;當我們生病時,我們認罪悔改,全心全意依靠神,為醫生能有智慧診斷、為藥物能有效排毒禱告,從自我中心和痛苦自憐心態轉為交託主,且為其他病人禱告……我們看到大量如此恢復健康的見證。 禱告:主耶穌啊,感謝你用亞撒的教訓來教育我們,叫我們生病時依靠神,不要單單依靠藥物和 醫生。如此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求,阿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