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Picture
透視篇

年輕人在微博上幹什麼?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崔衍        中國有四大微博網站,其用戶年齡分佈各不相同。其中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的用戶,多集中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搜狐微博、網易微博的用戶,則更多集中於30歲以上的人士。        這是EnfoDesk易觀智庫,最新研究揭示的一個現象。        調查顯示,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的用戶,多集中於20-29歲,均占據各自用戶年齡構成的60%左右。而騰訊用戶中,24歲以下的人群占據其整體的40%。        可以說,市場佔有量最大的新浪、騰訊微博,集中了互聯網的年輕族群。        “我們一起去咖啡館,然後各自拿出手機刷微博。”這幾乎成為年輕人約會的常態。他們隨時隨地更新微博,卻幾乎沒有意識到這是上網。 他們在微博上幹什麼?         年輕人生活行為的新趨勢,起源於他們的根本欲求,即“通過與他人的互動效應,來伸張自身”的欲求。不斷實施自我表現行為的人的比例,在90後中,占到了63%,而70後則只有36%。         對於微博,他們的行為主要是“尋找”、“表現”與“傳遞”。         62%的90後認為“即便沒有購買需求,也會廣泛尋找相關資訊”。事實上,他們隨時隨地在尋找感興趣的東西,不需要有目的。        在自我展示上,90後傾向於“用加工的方式表現”,例如52%的90後,會使用圖片編輯軟件加工照片,然後張貼在微博上,人數比例是70後的3倍多。90後愛“曬”,這種“曬”,除了自我形象,還有日常生活。他們渴望展示全部自我,並非只著重於特殊經驗。 90後的微博行為        通過研究90後的微博行為,不難發現有三方面特徵:休閑相關、以年齡群體為中心,以及注重風格。        他們通過娛樂的方式,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導致戲謔與反諷的文化產品的更受關注,如,大V的言論和戲劇性事件。(編註)對于這類文化產品,他們進行選擇性的挪用與團體使用;透過特殊的消費儀式和風格(如解構),傳達禁忌的意義(即,違抗權威)。 文化消費        在此基礎上聚合的群體,是一種流動性的“後現代部落”:偶爾聚合,然後解散。而文化消費,正是後現代部落之歸屬儀式,以表明身份、劃分疆界。有趣的是,“正能量”的話語和真誠的生命,同樣被視為他們所接納的風格之一,卻並非是唯一。        微博的消費活動不再局限於以往知性、感性、體能為主的活動,起而代之的,是個性化、隨性、自我表現。比起“向著理想和憧憬的未來生活藍圖邁進”,當下的年輕人則更享受“通過交流各自的興趣和價值觀來相互影響、豐富彼此的生活內涵,從而不斷發現更多的新生活”。         因此基督徒青少年事工者,不妨這樣考慮:在分享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及價值觀的同時,要觸發他們提升自我存在價值之力,以及感染和凝聚他人之力,將福音傳遞出去。 本文數據除注明外,均來自“博報堂生活綜研”之調查報告《生活者“動”察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