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莫非

  • 有位愛爾蘭聖經學者葛山(Dominic Crossan),形容後現代是黑夜中的大海,“在那裡沒有燈塔看守人,沒有燈塔,沒有岸。只有住在用自己想像所造成木筏上的人。”

    閲讀全文…

  • 至於老頑童,是因為他永遠帶著笑容,一臉興味,好似人生充滿了令人好奇待發掘之事。講起課來,本是沉重又爭議性高的倫理議題,安樂死、墮胎、同性戀……卻無 權威性教導,只有諄諄笑談。中間有時,還會拿著麥克風跑下臺,眼睛閃著光芒,興奮莫名,口氣中滿是想抓著你,小孩樣的分享他的寶貝。

    閲讀全文…

  • 《以賽亞書》2章3節經文裡有一座“耶和華的山”,是指錫安山,是那時猶大國的首都、也是聖殿所在地。那山特別高,所以需要攀登。聖殿蓋在高處,代表眾望所歸,在以色列人心裡也有屬靈中心的意義。

    閲讀全文…

  • 不可否認,在這世上跨代流傳的許多藝術文學作品,都是藝術家從他生命中最黑暗的角落裡吶喊出來的作品。但這並不代表藝術家要追求黑暗經驗,來成就最精粹的藝術。“黑暗生藝術說”是人墮落後的藝術版本。就像愛情,也是在人墮落後,產生許多不合神心意,但世人卻認為偉大的愛情版本,很多且在婚姻之外發生。

    閲讀全文…

  •   我們都瞭解“有人的地方都一樣”:都有七嘴八舌的問題,教會也不例外。所以任我們怎樣議論分析,仍難堵眾人悠悠之口。所以若要挽回人才,減少事奉同工的陣亡率,倒不如幫助弟兄姊妹對事奉有個心理裝備:事奉路上,恩賜和熱誠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條件,而是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這包括調解糾紛,處理衝突,容納軟弱肢体,接納批評,和饒恕傷害你的人。

    閲讀全文…

  • 隨意走進一家基督教書房,便可為現代基督教文學現象把個脈。成排成排的書籍是解經、神學、教會歷史、牧會指導和家庭輔導之類。文學書籍呢?也有,不過常被擺在邊陲不顯眼的地方,且只有少少幾本,算是基督教各類出版品的一點平衡。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