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宗清

  • 無可比擬的祝福——喜樂(陳宗清)2017.04.19

    當逆境來臨時,喜樂無疑是信徒最有力的見證。我們的上帝從來不會被艱難與黑暗的環境困住,祂會使我們在夜間歌唱,猶如哈巴谷先知的經歷:“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哈》3:17-19)。

    閲讀全文…

  • 不懈禱告(陳宗清)

    23年前,筆者在洛杉磯靈糧堂的退修會中,以禱告為題講道。聚會後,有位姊妹單刀直入地問我:“牧師,我為丈夫禱告多年,為何仍不見效?”

    閲讀全文…

  • 年輕時我矢志跟隨耶穌,當時正值20世紀60年代末,台灣講國語的正統教會,受復興主義和敬虔主義的影響,一致主張正確追求的目標即是成為“屬靈人”,而屬靈人的特徵大概就是熟悉聖經、不愛世界(或解讀為“不食人間煙火”)、熱心傳福音、全然為主而活等。

    閲讀全文…

  • 今天美國的基督教已經逐漸變質,離開新約聖經啟示的聖徒形象愈來愈遠了。普林斯頓神學院蒂恩(Kenda Creasy Dean)教授認為,不少年輕信徒接受“道德治療性自然神論”(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的觀點:相信這位統管宇宙的上帝不干涉他們的生活;他們只在需要上帝幫助時,向祂禱告。

    閲讀全文…

  • 本文旨在探討,在世俗化的大環境裡,神學如何受其影響;同時,華人教會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會怎樣受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實用主義或享樂主義的侵蝕,而走上偏離聖經的正途。

    閲讀全文…

  • 20世紀中葉以來,歐美社會世俗化加劇,傳統價值分崩離析,針對這樣的現象,基督教圈內頻頻出現“文化使命”的呼聲,而“基督徒應主動關注社會和文化”的話題,也在華人教會中引起巨大的迴響。

    閲讀全文…

  • 1996年,Zondervan出版社邀請三 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聖經與系統神學教授Wayne Grudem編了一本書:《對聖靈恩賜的四種看法》(Are Miraculous Gifts for Today?),分別由終止論(Cessationists,見編註)的代表Richard B. Gaffin Jr.),開放但謹慎立場的代表Robert L. Saucy,第三波的代表C. Samuel Storms,及五旬節派/靈恩派的代表Douglas A. Oss執筆。

    閲讀全文…

  • 要把聖經的世界觀注入中華文化土壤,基本上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文化宣教士”必須與教會緊密合作,同心作戰。另外,台灣的文化土壤主要受“靈覺主義”世界觀 所影響,神州大陸則整体受“自然主義”世界觀主導,兩者有所不同,因此在從事文化宣教時,策略和目標也有所不同,這也是進行文化宣教時必須注意的。

    閲讀全文…

  • 雖然,我們十分明白,基督徒永久的家鄉不是在 地上,並且政治、社會的革新,無法取代人需要基督的救贖;然而,我們若以為今世一切的責任只有“搶救靈魂”,而可以把文化使命置之不理,這便是對“基督整全的福音”有了嚴重的誤解。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