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5 / 19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5 / 19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XI

氫融合成氦的可能過程,

1957

年,霍伊和伯比奇夫婦,威

福勒四人提出了元素合成理論,所有的較氫和氦更複

雜的元素都是通過恆星的核子反應所產生出來的。因為發

現宇宙中物質元素的來源,貝特和福勒分別得到諾貝爾獎。

 到了

1965

年,貝爾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威爾遜和彭齊

亞斯,發現了背景輻射,找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後殘留下的

能量,給宇宙大爆炸論提供了有利的證據,宇宙微波背景

輻射的發現和確認,更使絕大多數物理學家都相信,大爆

炸是能描述宇宙起源和演化最好的理論。為著他們的發現,

1980

年一同獲得諾貝爾獎。

 現在宇宙物理學的幾乎所有研究都與宇宙大爆炸理論有

關,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進一步解釋,例如大爆炸理

論的框架下星系如何產生,早期和極早期宇宙的物理定律,

以及用大爆炸理論解釋新觀測結果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後期和二十一世紀初,望遠鏡技術的重大發展和宇宙背景

探測者(

COBE

)、哈伯太空望遠鏡(

HST

)和威爾金森微

波各向異性探測器(

WMAP

)等空間探測器收集到的大量

數據,使大爆炸理論又有了新的證據和突破。

 宇宙大爆炸論提出在大爆炸剛開始的極短的時間裏,宇

宙只有光能和熱能,並沒有物質的存在,後來產生出帶有

質量的基本粒子。

2013

年的諾貝爾獎頒發給了弗朗索瓦

恩格勒和彼得

希格斯,獎勵他們發展了希格斯機制,並

且在實驗室證明了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的存在,這個

理論解釋了宇宙中沒有質量的基本粒子如何取得質量。這

個物質世界是如何從無到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