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56 / 19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56 / 19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40

宇宙大爆炸論的故事與探討

哈羅•夏普利(

Harlow

Shapley

1885

1972

年),美

國天文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

1914

-

1921

年在威爾遜山天

文台做天文學的研究,

1921

-

1952

年擔任哈佛大學天文台台

長;

1943

-

1946

年擔任美國天文學會會長。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他的兒子羅埃德•夏普利是洛山磯加州大學(

UCLA

的教授,並且是

201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他主要從事球狀星團(

Globular

Cluster

)和造父變星

Cepheid

Variables

)研究。球狀星團是通常由數十萬顆的

恆星組成的恆星集團,在軌道上繞著星系核心運行,很像

衛星。球狀星團因為被重力緊緊束縛,使得恆星高度的向

中心集中,因此外觀呈球形,本書第

126

頁有一張球狀星

團的照片。變星(

Variable

Star

)是指亮度與電磁輻射不穩

定的,經常變化並且伴隨著其他物理變化的恆星。多數恆

星在亮度上幾乎都是固定的,然而有許多恆星的亮度確有

顯著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變星。造父變星是一種非

常明亮的變星,其變光的光度和脈動週期有著非常強的直

接關聯性。造父變星是建立銀河系和外星系距離標尺的可

靠且重要的標準燭光,在下一章會介紹科學家如何利用變

星去量度星星間的距離。

夏普利研究球狀星團的分佈,發現它們位在銀河系的周

圍,構成銀河系外部結構的主體,更令夏普利驚訝的是,

銀河系的中心的位置和太陽位置不相符,太陽是位於人馬

座的方位上,距中心約

30

,

000

光年的地方。我們這才知道,

太陽不在銀河系的中心,而是位於偏遠地帶,從邊緣往中

心算起三分之一的地方。

1924

年的夏季,羅梅村到了哈佛大學,在夏普利的建

議下,他開始研究變星的理論及它的觀測,在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