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64 / 19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64 / 19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48

宇宙大爆炸論的故事與探討

變星中最重要的是造父

δ

型變星,通常就直接稱為造父

型變星,屬於黃色的巨星,並且有非常規律的變光週期。

這類變星的變光週期從幾天到數週不等,是最早被發現的

變星類型,因仙王座

δ

星,中文名稱為造父一,屬於此類

而得名。這型變星的重要性在於可以作為距離測量的標準

燭光。她們的光度與變光週期有密切的關聯,而且只受到

恆星中金屬含量多寡的影響。通常,脈動週期越長的,光

度就越明亮,而只要週期和光度關係被校正好,測出了造

父變星的變光週期,距離就可以經由視星等的觀察輕易的

換算出來。在本地群的星系之間,測量造父變星的視星等

和變光週期,是測量距離的重要依據。天空中明亮的北極

星,雖然是比較奇特的一顆,也是造父型變星。

經典造父變星的光度與週期的關聯性是哈佛大學的亨麗

愛塔

勒維特(

Henrietta

Leavitt

1868

-

1921

年)於

1908

年調查了麥哲倫星雲內成千上萬顆的變星所發現的,她在

1912

年以

25

顆造父變星與更進一步證據一起發表。

亨麗愛塔

勒維特的父親是美國國會的牧師,她於哈佛

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哈佛天文台的研究工作,因為基督教

信仰的原故,在傳記中記載了她是一個非常親切的女天文

學者,她工作十分認真,每天核對和檢查上千個變星的光

度和週期,她發現了光度和週期相關的公式,如果兩個變

星的週期相同,但是亮度差

9

倍,因為光度跟距離的平方

成反比,這兩個變星跟地球的距離是差

3

倍,但是真正的

距離還是不知道。不過亨麗愛塔

勒維特的發現已經為星

距的測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