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家非“吾家”
天婴 本文原刊于《举目》15期 从1992年开始,牧师鼓励我们开放家庭,服事团契的弟兄姐妹,到今天在教会学习小组的服事有十多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真是哭过,失望过,伤痛过;想过放弃,也想过离开。但是,更多的是欢笑,是爱,是鼓励,是造就,是更新。 团契可能是教会最有魅力的聚集之处,因为团契给人有家的感觉,有家的温馨,有家的接纳,有家的支援。作为一名在学习团契带领的同工,我最大的体会是,此家非“吾家”,绝不可“我说了算”。 一、谁说了算? 作为带领团契的同工,被人称为“团长”也好,被人称为“组长”也好,“谁说了算”,是第一个挑战。作团长久了,不知不觉就会有“我的团契”的想法。“我的团 契”当然就要按我的意思行,按我的方式活动,按我的方式查经,甚至会发展到按我的方式解经。特别是在讨论中,当意见不同无法统一时,当有人提议“让团长总 结发言”,那种“权威”就更显露出来了。 潘霍华在他所著的《团契生活》说:“信徒团契是透过耶稣基督,也是在耶稣基督里面的一种甜美和谐 的生活”(注1)。由此我们看到,我们成为团契是因为主耶稣。因为主的名我们聚集在一起,不是因为团长或组长的个人魅力,而是因为“基督为我们彼此行了大 事,这是我们团契成为可能的唯一基础。”(注2) 以我个人的经历,无论我们团契的名字多么属灵,活动内容多么属灵,每当我要说了算的时候,我就会发觉自己很累,因为我的注意力不在“在耶稣基督里”,而在我的计划能不能实现,我的梦想有没有成真,我的目标有没有达到。我是在主持节目,不是信徒在主里的相交。 二、谁看了算? 团契里有些弟兄姐妹,让人觉得很“格格不入”,“很不属灵”,“那个人,他永远有问题”,“他永远有不同意见”,“他永远要标新立异”。作为团契带领的同工该如何对待这些人眼中的“异类”呢?我试过要“一棍子打懵”,结果却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信徒唯独透过耶稣基督才能到别的信徒那里。其实,人与人之间满了纷争不和。提到耶稣基督,保罗说‘他是我们的和睦’(《弗》2:14),因为在祂里面,支离破碎的旧人,才能合而为一。”(注3)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有接纳,才能彼此相连。 神把我们放在团契中,让我们学习透过耶稣去接纳和欣赏,透过耶稣,在恩典中,学习安慰破碎的心灵。在接纳中,我们体会上帝饶恕的爱,学习看到主耶稣在我们众人身上的心意是何等的美善。 “The Transforming Power of Prayer”的作者James Houston博士,当他遇到一个人,当圣灵感动他为那个人祷告时,他会在主面前默祷:“主啊,帮助我,看到这个人在你的眼中,是一个独特的人,你为他 死,你爱他,你希望他与你同享永生里的友谊。没有圣灵的引导,我无法使我们的相交有意义,但是主啊,在你面前,祈求你帮助我,使我友善地腾出空间接纳别人 的不同”(注4)。 团契不是人间天堂,每个人带着过去,带着创伤,带着破碎,带着不同,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愿望来到这里。只有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