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雄 本文原刊于《举目》36期 2008年大选,民主党大获全胜,在不少方面值得我们这些被称为“道德保守派”的基督徒反思。 临风弟兄在《海外校园》第91期的《美国大选与基督教信仰》(下称《选》文),比较了去年总统大选两党候选人的信仰背景和政治立场,又在《举目》杂志34期 《一叶知秋──文化战争结束了吗?》(下称《叶》文)中,以马鞍峰教会华理克牧师对两位候选人的别开生面的采访为引子,对“宗教右派”及文化战争提出了批 评。 我理解临风弟兄,是在提醒福音派基督徒,随着时代的变迁,应当有足够开放的心态,走出一条更鲜活的路子去接近新的一代,就是那些不认 同传统道德观念的年轻人。虽然这是很好的提醒,但是笔者认为,临风弟兄两篇文章中,对于文化战争本身的认识,及其在两党政治之间所起的作用,有值得商榷的 地方。 首先,应当承认,马鞍峰教会的采访,确实是本次大选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如果整个竞选都如此进行,或许,我们就真的迎来了新的政治气氛──候选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施政纲领、个人经历对个性的模塑等,让全民在毫无负面压力和媒体渲染的情况下选出新领袖。 读罢《选》文和《叶》文,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唯一妨碍形成这种平和的政治新气氛的,是“宗教右派”卫道士,他们对候选人进行“石蕊试验”,发动文化战争,并使之越演越烈。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佩林效应的产生 2008 年8月,两党的党代表大会之前,民主党候选人Obama,在多个民意调查中,稳定地领先共和党候选人McCain约10%,可谓胜券在握。甚至当 Obama还在与Hillary Clinton力拼党内提名的时候,主流媒体也基本上正面报导Obama以“变革”(change)为主题的竞选纲领,没有花任何精力去挖他的老底。 Obama也再三强调,他会摒弃以攻击为主的负面竞选手法,提倡一种新的超越党派政治的竞选风气。甚至,他还欲与McCain订君子协议,接受公共竞选款项,这样就把最后两个月的竞选经费封顶在8,400万美元。如果真能做到此,也许确实能使这次的竞选气象一新。 但是,这和平的假象,在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Sarah Palin)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的一刹那完全打破。 佩林,共和党提名的第一位女性副总统候选人,一个在人口稀少的州刚上任两年的州长,为何尚未正式在全国性政治舞台上露面,就成为了选战白热化的导火线呢?归根到底,这就是文化战争的表现。 虽然佩林没有强调她的信仰立场,但是她以自己的经历和实际行动,表明了她的信仰。她劝导未婚的女儿不要堕胎,支持女儿建立家庭,负起母亲的责任。而且,当她 本人在43岁意外怀孕,透过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患有“唐氏症”(Down Syndrome)之后,她也决定,以接受神的祝福的心态,迎接这一个小生命。 所以,如果反对堕胎是“石蕊试验”的话,她以行动通过了。这也是她被提名以后,大大提升了福音派基督徒对McCain的支持热度的原因之一。当然,她对能源开采的态度,在反贪污、腐败方面所表现出的勇气,也是她赢得党内经济保守派支持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