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本土诗歌熔铸天籁之音(小约翰)

小约翰

本文原刊于《举目》34期

           许牧世老先生在1993年出版的《殉道文学及其他》中,提到当年的苏联,圣经不准读,教堂被关闭,但信仰火种在民众心中并没熄灭。原因何在?说出来难以置信,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和《列夫.托尔斯泰全集》的功劳。这些带有信仰色彩的名著,当局不敢禁止,孩子们在阅读中慢慢受薰陶,心被预备成信仰的沃土。

          可见,基督教文学经典何等重要。

等待汉语原创

          美国教育家嘉柏霖,在《当代基督徒人文素养》一书中,忧心忡忡地指出,没有伟大经典就没有伟大人格,基督徒如果对经典没感觉,很难相信他们会有伟大而健全的人格。

           很遗憾,这正是今天许多华人基督徒的写照。目前大陆基督徒原创作品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是布道性小册子和教会内部刊物,很难算得上真正的基督教原创作品。

          香港《突破》杂志创办人,曾任《校园》杂志编辑的苏恩佩,40年前就 曾说过:“今天我们尽管有不少的基督徒出版社,每年推出相当数量的作品;尽管有不少的文 字中心,陈列著各式各样的单张、小册子、刊物、薄薄厚厚、精装平装的书籍;然而当中有多少称得上是‘文学’作品?我们可能有许多‘宣传性’或‘功用性’的 作品,我们庆幸它们已达到一部分作用,然而我们更需要基督教‘文艺’作品,因为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打进人的心坎,产生不朽的果效。文艺作品产生的效果, 可能比‘宣传性’作品更大,因为文学本身有宏大的力量。”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在《宗教与文学》中也写道:“一部文学作品是否伟大,不能纯粹从文学观点去评判——虽然我们必须记着:它是否文学则一定要从文学的观点去评判。”

          笔者至今还记得,十几年前不愿加入基督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中国没有文学,而佛教在中国催生出那么多深刻优美的禅诗——日常生活在禅师笔下, 简直满是“挑水砍柴,无非妙道”的诗意!第二个原因,则是周围基督徒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逃避世界,语言无趣,连布道、举例都无法离开圣经。

          不过后来,笔者在冬夜灯火下打开一本名叫《每周灵粮》的小册,惊讶地发现,原来基督教也有这么深刻的人生哲学。

         后来,笔者又读了不少好书。只可惜,那些优秀的基督教文学、哲学作品,都不是汉语原创作品。

          汉语基督教文学缺乏的状况,多年来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马礼逊来华已两百多年,为何很多人还认为基督教是“洋教”?难道不该好好反思一下?

          我们要培养基督徒爱读书的风气,关键是要先有大量的汉语基督教原创文学作品问世。我们的孩子们不能只读《玛丽.琼斯和她的圣经》,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玛丽.琼斯”。

          更何况笔者相信,上帝在神州早已预备了中国的“玛丽.琼斯”,只不过我们没写出他(她)的故事来而已。或者,写出来了,但没能出版,没让人读到罢了。

           有人说,30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若能总结成经济理论,就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在信仰方面,更是如此,一旦把上帝在中国的作为写出来,真可震动天地呢。如果我们不来写,那么哑巴会开口称颂,连石头都要起来赞美呢!

          要有中国基督教原创文学,除了呼吁作者来写,还要呼吁出版机构来出版,也要呼吁读者来购买和阅读。现在大陆基督徒所读的属灵书籍,多是翻译作品。读属灵译作当然很有必要,因为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毕竟很短,需大力借鉴与吸收。但一窝蜂全在读翻译作品,这就令人担忧了。

           想当年,韩国的汽车业比中国落后多了,但他们咬牙决定:坚决不靠进口国外现成的汽车,而是优先发展国内汽车业。结果,几十年过去了,韩国汽车业已基本接近世界水平,但中国汽车业还是惨不忍睹。思路不改变,再下去几十年,还不照样拾人唾余,当人家的加工厂和推销市场!

一次集体亮相

          中国的以诺公司,2006年8月出版了笔者的诗集《彼岸的跫音》,算是大陆本土的基督教原创文学作品。封底介绍此书“汉语灵韵渗透大地哲思,本土诗歌熔铸天 籁之音”,全书基本贯彻了这一概括,分春、夏、秋、冬四季编排,极具匠心。很多诗歌多次在公开场合朗诵,其中的《鹰训传奇》,也被多处编排上演,金陵神学 院的神学生据此编排的话剧,还得了南京高校话剧演出一等奖。

          2007年7月,以诺又推出了宁子的散文集《灵魂的高度》,算是海外华人基督教原创文学作品。在封三,宁子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只有过‘第一状态’(现实状态)和‘第二状态’(理想状态)的文艺,而‘第三状态’ (神圣状态)的文艺却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但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最能触动人类心魂并使我们对之产生崇敬之意的东西,却常见于‘第三状态’的文学艺术作品 中。我们相信‘第三状态’的文艺也是一块美丽而富饶的精神之地。这地在21世纪应该进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视野。”

          这话很有见地。再对照书中文字,深刻灵性铺展成美丽风景,足証“第三状态”散文确实不俗。

          2008年1月,笔者又欣喜地看到作家施玮主编的“灵性文学丛书”出版,此次先期推出三本:

          一是《琴与炉》,收录基督徒诗人施玮、北村、樊松坪、鲁西西、齐宏伟、空夏、易翔、杨俊宇、谭延桐、于贞志、新生命、姜庆乙、匙河、雁子、王怡、楚耳、海上花下、雪女、仲彦、东郑溪波、梦月、徐徐、黄莹、殷龙龙、刘光耀的部分诗作。

          二是《此岸彼岸》,收录基督徒散文家王鼎钧、张晓风、杏林子、高大鹏、宁子、范学德、楚云、吴鲲生等海内外、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优美散文,分“彼岸之光”、“此岸之声”和“爱的河流”三辑。

          第三本是施玮的长篇小说《放逐伊甸》,记述了处于中国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的一代人,他们精神上追求与认知的心路历程,对生与死、罪与良心、爱情与金钱、婚姻与伦理进行了描述、置疑、思索,并以造物主上帝的纯净之光光照,赞美了人对真理的向往与执著。

           这三本书,分别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这应算是基督徒作家的一次集体亮相。

           不管是写,是出版,还是购买与阅读,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基督教原创文学在汉语这最广袤的空间,能发芽、生长,乃至开花、结果!

作者现在中国高校任教。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