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66 / 91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66 / 91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66

2007

年在《自然遺傳學評論》

(

Nature Reviews of Genetics

)

名為

全基因組

的轉錄和基因組結構的影響

的論文中,對這些不編碼蛋白質的

DNA

的神秘的廣泛複

雜功能和重要性質作如下的解釋

:

證據表明,大多數的人類基因組

DNA

的兩條鏈都可能被轉錄,這意味著基因組

的轉錄單位和調節元件的大量重疊。

這些觀察結果表明,基因組結構不是只有一

個功能的,而是代替交織和模塊化,並且該相同的基因組序列具有多項功能:即用

作多個獨立調節的轉錄物和作為調節區。

(

26)

同樣地,一篇《科學》

(Science)

雜誌

2008

年的報告發現

,

幾乎所有被詳細

研究的真核細胞基因組都被轉錄

,

產生巨量不製造蛋白質的

RNA,

其中很有可能是

有功能的:

科學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表明

,

所有被研究的真核細胞的基因組幾乎都完全

被轉錄,產生巨量的非製造蛋白質的

RNA

(非編碼

RNA

)。

與此同時,人們越來越

明顯了解,許多這些

RNA

都有調控功能。

在這裡我們強調最新的研究進展,說明非

編碼

RNA

控制的基因組動態,細胞生物學和多樣性的發展模範。

(

27)

這報告接著具體地闡述

重複

元素如何發揮著細胞控制中的功能

:

由於大量的

重複序列被轉錄,這可能代表整個基因組控制染色質結構的策略

,

並可能被保守貫

穿真核生物界

(

28)

2003

年的一篇《科學》雜誌一篇文章中作者承認

,

類似柯林斯所使用的

DNA

的標籤

,

實在阻礙了科學家尋索非編碼重複元素的功能:

雖然朗朗上口,術語

垃圾

DNA

多年來攔阻了主流的科硏人員研究非編碼

DNA

,除了一小部分的基因組的

流浪漢

(clochard)

以外

,

誰想在基因組的垃圾堆

中撿破爛?然而像平時一樣

,

在科學界也有一些

流浪漢

冒被嘲笑的危險

,

去探

索不受歡迎的領域。因為他們的努力

,

人們對垃圾

DNA

的看法

,

特別是重複元素,

20

世紀

90

年代初開始改變。

現在,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把重複元件當作為基因

組的寶庫。

(

29)

儘管與普遍達爾文的假設相反,這

文章

得出的結論是

,

重複元件不是無用的

垃圾

DNA,

而是真核基因組的重要組成部分。

(

30)

除了重複元素,另一種柯林斯所引用的

垃圾

DNA

來支持猿

/

人共同的祖先是

假基因

(pseudogene)

柯林斯在

《上帝的語言》

中寫道,人類有一個假基因(胱天蛋白酶

caspase-

12

)是無功能的,他問道

:

為什麼上帝要煩勞在這個精確的位置插入這樣無功能

的基因呢

?

(

31)

他在他後來的書《

科學與信仰的語言》

2011

年)引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