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回
(一)
罪人得重生,端賴主恩。
榮華富貴切莫爭,
生命長進靠追求,靈程進深。
信徒不記冤,十架救恩。
神國與義心裡裝,
順服、愛人、輕世界,試探能勝。
(二)
人性本軟弱,撒但肆虐。
主話心中能解惑,
肢体交通須常有,聖靈工作。
信徒常喜樂,主愛撐托。
禱告、唱詩,靈活潑,
得救、永生置首位,跪神寶座。
作者來自福州,到美國中西部印州探親時寫下此詩。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三期,1998年。
鄭春回
(一)
罪人得重生,端賴主恩。
榮華富貴切莫爭,
生命長進靠追求,靈程進深。
信徒不記冤,十架救恩。
神國與義心裡裝,
順服、愛人、輕世界,試探能勝。
(二)
人性本軟弱,撒但肆虐。
主話心中能解惑,
肢体交通須常有,聖靈工作。
信徒常喜樂,主愛撐托。
禱告、唱詩,靈活潑,
得救、永生置首位,跪神寶座。
作者來自福州,到美國中西部印州探親時寫下此詩。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三期,1998年。
蘇文峰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一期 近幾年來,海外﹙尤其在北美﹚中國學人的“信主熱”方興未艾。在世界各地的《海外校園》讀者,常 捎來親友同學信主的喜訊。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隱憂。例如,在福音聚會中舉手決志者甚眾,但相對的,其流失率也十分驚人:不少人一時的熱情已過,逐漸趨 向冷淡;許多人雖已公開受洗,但其生命、生活並無明顯的改變;不少自認為是基督徒的,對人、對事、對是非善惡的標準,與從前大同小異……這些情況令許多關 心中國學人的同道們痛定思痛之後,不得不反省:我們當如何做,才能領人真正“歸主”而非單單“信主”? 我認為,有三項基要真理,是每一位初信的中國學人(也包括所有人)必須清楚認識的,否則將重蹈上述覆轍: 一、何謂重生得救? 許多“決志”的中國學人之所以舉手甚至受洗,是僅在頭腦中(head)相信神的存在或承認耶穌是人類的救主,但卻未曾打開心門(heart)接受祂為個人的 救主;許多人單從理性上承認人都會“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卻從未在聖靈光照中徹底知罪、認罪;有些人籠統地承認自己有與生俱來的罪性, 卻未具体鑒察自己的罪行和罪念。正如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追隨基督》一書所說:“教會裡面普遍性地宣稱罪的赦免……以為在知識上接受這一套觀念便足夠,不 需要一顆憂傷痛悔的心……(以為)蒙饒恕而不需要悔改,受洗而不需要遵守教會的紀律,領聖餐而不需要認罪,獲赦免而不需要個人的懺悔。”若我們繼續傳講這 種“廉價的恩典”,會使許多人誤以為已完成了入教的手續,穩穩得到進天堂的門票。實際上,他們卻從未真正入門。 我們必須強調,“悔改”就是從罪中一百八十度轉回,它和“認罪”是一体的兩面,是每一個重生得救者不可或缺的經歷。 二、何謂作主門徒? 有些人在海外“入教”,就像一些求神拜佛的人一樣,是為了得好處。這與很多國內家庭教會的基督徒信主時就準備“入獄”,成為強烈的對比。 我們深信,作主門徒,與成為“教徒”截然不同。門徒是甘願撇下一切跟隨主的人;是完全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人;是渴慕榮耀的天國,為要進入,願意如 基督在“山上寶訓”所說,挖出那叫他跌倒的眼睛的人。若在佈道會呼召或文字宣教時,有意無意用信主的好處利誘人,卻未闡明作主門徒的代價,這是誤人子弟! 三、何謂信靠主? 中國古代的文明起源於多災多難的黃河流域,孕育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或向命運順從,或想憑藉自強不息的毅力去戰天鬥地。中國學人多年來從艱苦險惡的環境中成長, 也已習慣自我奮鬥,因而在得救、得勝的路上走得特別吃力。他們總想靠自己的努力成聖,因此很難交託、信靠。就像一個坐在車上的人不敢卸下重擔,因為不習慣! 我們認為:信而靠之,仰而望之,交而託之,都是初信的學人特別該有的經歷。它們與聖經中所說的靠聖靈行事、回轉像小孩,是相關的功課。學會了,才能体驗“得安息”的愉悅。 因此,為了幫助本刊初信的讀者~FK6;在真道上進深,在靈命上成長,《海外校園》在兩年前己經構思,決定除了出版佈道性的雙月刊外,更在1997年另增加 兩期進深特刊。本期首先討論的主題是“罪”。我們特以親身見証、來信與對話、心靈獨白、歷史長廊中的信息……等各種角度,特別針對中國學人常提出的困惑, 分享對這項基要課題的体會。 […]
蔡選青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5期 主藉著聖經中的真理讓我從慕道友成為基督徒。我信主以後很喜歡讀聖經。“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6)但這些年來,在與一些有心追求主的弟兄姊妹的交談中,我們感覺到基督教中有一個比較普遍而又困擾人的問題,那就是在基督教和基督教的歷史中,同是神的兒女,讀的是同一本聖經,每個人卻可以讀出自己所認定的真理,甚至引經據典互相爭論,並且因所領受的真理不同,逐漸形成了宗派。 這個現實也確實在無形中絆倒了許多特別是從大陸來的慕道友和一些剛信主的基督徒。難怪有一位穆斯林學者Taymiyya說過:“若你召集十位基督徒,他們將分裂出十一個意見。”聽後不服氣,但好像又不得不承認這個現實。下面談談我個人的想法,但願我們能靠著主的恩典,不是掩飾而是真實地面對這個問題,從而能從這個困惑中解放出來。 一、啟示:神的主權 我以為,基督教之所以有別於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因為其本質是啟示性的。聖經之所以是一本由默示而來的有生命的書,是因為聖經的真正作者—-三位一体的真神是永活的。父神還在掌管宇宙萬物的運行,主耶穌還在不斷地為我們祈禱,聖靈也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心中做開啟引領的工作。一言以蔽之,聖經不是父神留給我們的一本“遺書”,而是賜給我們讓我們認識祂自己的“介紹信”。作品讓我們更認識作者,而只有作者才能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地明白並進入他的作品。聖經是神的工具,用以傳達神的信息,其所有信息中最中心的信息,就是見証主耶穌基督。“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做見証的就是這經。”(《約》5:39-40)聖經之所以成為聖經,因為它見証並忠實地記錄了主耶穌的話。 同樣,聖靈也是為主耶穌作見証。“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是要為我作見証。”(《約》15:26)神將聖經和聖靈賜給我們,是幫助我們認識主耶穌基督。只有真理的聖靈,才能向我們開啟神的默示,讓我們真實地見到主耶穌,明白主的話,並有能力去遵行主的教導。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啟示。這種啟示永遠是新鮮的,是及時的,是個人性的,並具有開啟心靈的功能。我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有一些經文我讀過許多次,甚至有些還能背誦。但到了有一天,真理的聖靈將這段經文一開啟,我看到了主耶穌基督,於是我才明白什麼是“太初有道(話),道(話)與神同在,道(話)就是神。”(《約》1:1)因為我從話中碰到了人,從文中碰到了道。 “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9)啟示對我們的重要性,就是能將道理中的基督活化成我們心靈裡的基督,成為我們生命之光;將宇宙的基督轉化成我們生命中的基督,成為我們生命之能。其實,這種啟示的效應在聖經本身中就有不少記載。漁夫出身的彼得,他的聖經知識遠不如文士和法利賽人。但彼得從啟示中知道,這位木匠的兒子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所以主對彼得說:“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再如,大數人掃羅是一位精通聖經的學者,並且也為這些知識大發熱心。但只有在神啟示的光照後,他才頓悟,他所迫害的拿撒勒人耶穌,就是他全心為之奉獻的彌賽亞。從掃羅轉變成保羅,不是通過教導和訓練,而是通過啟示。啟示讓保羅見到了主耶穌,超越了人的吩咐和遺傳,“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加》1:12) 若沒有昔在今在永在的真神,人間就無啟示可言。基督教內宗派林立(不包括異端邪說),若不是互相排斥(基督教的問題倒是在此),倒正好說明了神的豐富和人對神認識的有限。也正好証明了基督信仰恰恰不是一個死的宗教,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啟示。反之,一個沒有啟示的宗教,只能是一種偶像,一個只有單一教義的團体組織。我想基督教和穆斯林教的區別之一大概就在此。如果以Taymiyya的眼光,可能是高度統一的天主教比豐富多彩的基督教更好。 二、啟示的接受:重生的生命和聖靈的工作 神找人就有啟示。啟示是神向人主動發出的。神樂意向祂的兒女啟示祂自己(包括藉著宇宙萬物)。神所樂意啟示的對象,不是一個自恃受過教育的智慧的頭腦,而是一個領受性的重生的生命和心靈。“你們必須重生。”(《約》3:7)這就是我們的主對猶太教的聖經學者尼哥底母所言的,要先談“重生的事”,然後再談“神國的事。”(《約》3:1-15) 這些年在我自己的經歷和事奉過程中越來越覺得,北美信徒最缺乏的,不是神學,不是培訓,而是一個清楚得救的重生之生命!我們可以有一整套的神學來討論什麼是重生,如何重生等等,但我們只有經歷了重生,才能真正知道什麼是重生。看一看中國農村信徒的生命見証,再看看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況,我們就會明白什麼是重生!很有諷刺意義的是,有些沒有重生的人可以將重生的道理講得頭頭是道,真正重生的人反而講不清楚重生的道理。“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知道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3:8) 啟示也是藉著真理的聖靈來完成的。感謝主,這位當年向彼得、保羅等歷代聖徒啟示的聖靈,今天還在不斷地引領神的眾兒女,明白和進入神的話語,讓這些話語能真實地成為他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生命的糧。“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約壹》2:27) 我們現今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神學知識也在爆炸。這個時代,我覺得,走得準比走得快更重要!我們信主後不應過份地仰望人的帶領,因為我們會發現,面對同一個問題,十個人會給我們八個不同的意見,結果反而寸步難行。這個時代,我們特別需要真理的聖靈,親自引領我們進入神的話語。“除了神的靈,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更為重要的是,聖靈不但將真理啟示給我們,並且讓我們有能力將這些真理見証在我們的生活中。“弟兄勝過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証的道。”(《啟》12:11)真光必帶能力和恩典。當年,啟示不但讓保羅開了眼,看見“當跑的路”,“美好的仗”和“所信的道”,並且同時也賜能力,讓他能“跑盡”“打過”和“守住”(《提後》4:7)。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歷:一段由聖經啟示的經文,特別是主耶穌的話,會在我們生命中留下永久的印記。“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約》6:56)反之,由人的理解力和邏輯歸納出來的一段文字,往往只對我的頭腦中的知識產生影響。在北美的信徒中,或遲或早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如何能明白神在這件事上的帶領和旨意?”我自己就曾經從不同的人和書那裡得到好幾個方程式,結果還是摸不清楚神的帶領。最後只能跪在神的面前。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始真正經歷了“恩膏的帶領”,才開始明白了主耶穌的話:“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三、啟示的關閉:宗教 啟示的主權在神,並且啟示往往與我們的生命互相效應,所以神就有權對沒有重生的人,或者是不想重生的人,關閉自己的話語。“所有的默示你們看如封住的書卷,人將書卷交給識字的,說‘請念吧!’他說:‘我不能念,因為是封住了。’”(《賽》29:11)我在信主前讀聖經,就是這種情況。“文以載道”,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讀懂了“文”,卻沒有讀出“道”,所以在聖經的字句上徘徊了很久。文讓人自以為是,道卻使人俯伏謙卑。我甚至能背誦和講解主耶穌的話,卻摸不到主的性情和主的愛,結果一度滑入理性的宗教。 在聖經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士和法利賽人。當年這些自以為握有神的話語的宗教領袖,卻從聖經的字裡行間讀出一套律法規條,竟然將聖經所要見証的主耶穌釘了十字架!難怪主耶穌責備他們:“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太》23:24)“你們這無知瞎眼的人哪,甚麼是大的,是金子呢,還是叫金子成聖的殿呢?”(《太》23:17)弟兄姐妹們,若不是神恩典的啟示之光,我們根本不會知道我們在聖經面前會“無知瞎眼”到什麼程度! 到了中世紀的天主教,很多高智商高教育的聖品人,非常精通新舊兩約,也清楚當年法利賽人的錯誤。但他們從聖經中,卻讀出一套嚴格的宗教傳統和等級制度。相反,一些簡單純樸的平民百姓卻文中見道,一下子就被主的愛摸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這些年聖靈在中國農村所做的感人的生命見証。 末世最大的迷惑就是宗教。宗教的產生就是因為無啟示。無啟示之光,人就憑著昏暗的良心之光來論“善”與“惡”,來分辨“這是金子還是銀子”(《太》23:17)。在社會上是這樣,在教會中也並不罕見。反之,主耶穌從天上帶下啟示之光,從十字架上帶來生命之光,替代我們昏暗的良心之光。主耶穌是講“死”與“活”,是講“這金子是在殿裡還是在殿外”。歸根結底,還是當年我們老祖宗亞當所面臨的“智慧果”和“生命果”的問題,不同的是,第一個亞當墮落了,第二個亞當得勝了。 […]
夢孔 本文原刊於《進深特刊》第8期 傳統上,中國農村是鼓勵多產的。多一雙手就多一點做工的力氣。因為農村生活條件不好,孩子能帶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國,孩子就是父母的延伸,他的價值在於能光宗耀祖,昌大家族。孩子固然是父母的榮耀,但離開了家庭的框架,孩子並沒有獨立的價值。 在西方傳統上,孩子不但受到關愛,也受到尊重。孩子固然是父母的產業(《詩》127:3),但因為生命是從上帝而來,是神聖的,孩子有其獨立的價值。這種微妙的差異也是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應當留意的,不要用東方的架構來分析西方的文化。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當年(1973)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墮胎合法化在社會上產生了如此強大的衝擊。表面上,這個判決賦予了婦女“主宰自己身子”的神聖權利,是尊重女權的自然結論。因此,反對者就代表不尊重女權,是對女性自由的壓制。 但從更深一層來看,這個判決是人權至高的“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極致表現。遠從啟蒙運動以來,這種人本的“自由主義”或許披過不同的外衣,包括無神論和基督教 信仰的外衣。但它基本上沒有,也不需要任何更高的道德指導原則。在“自由主義”的旗幟下,追求個人的幸福是一個終極性的目的和權利,是應當付出任何代價保 護它的。換句話說,任何其它的考量都是次要的。這構成了墮胎運動的社會背景和政治氣候。 我們可以從人類古文明對生命的態度,看出一點 共同的軌跡。凡是不尊重生命的(將活人獻祭,餵野獸),或是過度淫亂的文明(尤其是假宗教之名),都會走上沒落的下場。南美的馬雅族(早期有非常進步的文 明),所多瑪,蛾摩拉,古羅馬,甚至中國陪葬的習俗(孔夫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以其像人而用之也。)等都是歷史上的例子。 從聖經處處可以觀察到上帝對於人生命,和形成生命的家庭關係的尊重。當年迦南地各族的人信奉諸巴力,用活人獻祭,並以廟堂妓女,公開行淫,成為以色列人的網 羅,這是與神聖潔的性情極端不協調的,所以受到嚴厲的審判。正因為人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是上帝的傑作。聖經肯定了人的價值,並他尊榮的地位。但聖經的人 權並非無限度的,人類更當負起責任,成為世界的好管家,而且是忠於主人的好管家。這是基督徒的世界觀。 正因這緣故,高舉墮胎權是與基督徒的世界觀有抵觸的。我們可用許多理由解釋墮胎合乎大眾利益。但我們無法不承認,這是“功利主義”的想法,它往往漠視了上帝對生命的尊重。我們也可以辯解,無人能確定胚胎的生命何時開始。但正因如此,我們更不敢說胚胎沒有生命。 墮胎的合法化,造成人們濫用這種權利。據統計,90%以上的墮胎(包括後期墮胎)都不是因為醫學問題,強姦,或是亂倫受孕。許多人說,若不墮胎,許多未婚母 親就要背負累贅,影響終身幸福。並說,母親生活的品質,遠比胎兒的生命更為重要。我們儘可以舉出極端的個例來支持墮胎的立場,但這並不是我們要爭辯的重 點。事實證明,墮胎合法化助長了沒有責任感的權利追求,抹煞了對生命價值的尊重。以至今天在美國,拋棄(甚至殺死)初生嬰兒,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大問題。 這已經不僅僅是單純個人選擇的問題,它代表了一種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可以為大多數人的方便而犧牲少數人的基本權益。今天或許是對幼小生命的忽視,明天可能 是老人的安樂死,或是器官買賣,或是消滅低能兒。據報導,墮胎診所的一大收入就是把胚胎賣給各個醫學研究機構。在助長醫學的前提下,少數人(尤其是沒有投 票權)的犧牲是可以容忍的!可嘆的是,人權極度地擴張,反而降低了人的尊嚴,人類的價值似乎是由市場來決定。讓人不禁有當年孔夫子“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之嘆。 個人的選擇是口味的問題,世界觀是價值與道德的問題。一個不講求責任感的價值觀常認為人是環境的受害者,他本身是不必悔改的,這是人類墮落的開始。我們若不從世界觀這個層面來思考,便可能會流於見樹不見林的窘境。 行筆至此,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各州禁止後期墮胎的法律是違憲,應“確保婦女選擇的自由”。這是美國歷史上一個可恥的事件,剝奪幼小無助的生命的生存權利。我們預期,這個非人道的作法總有被推翻的一天。 相關文章: 北美華人教會的傳承——克利夫蘭華人教會索倫團契同工建造的見證(曾向武)2020.06.18同性戀是先天的嗎?科學研究做出回答 […]
海外校园OC《举目》 | 网站:behold.oc.org | ☎️:(310) 328-8200 | 微信:FollowChrist | FaceBook |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