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后的王国 ──北国以色列(下)陈庆真

陈庆真

本文原刊于《举目》27期

(续上期)

        以色列与亚述国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是在“卡卡之役”(Karkar)。公元前853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向西讨伐,一路所向披靡,直捣叙利亚。此时叙利亚王联盟12国兵马迎战。

       这件事圣经没有记载,但是却记载在撒缦以色三世的年鉴上:“我歼灭,烧尽了卡卡城。……叙利亚王联盟了大马色王的一千二百战车、一千二百骑兵、二万步兵;哈 马的七百战车、七百骑兵、一万步兵;以色列亚哈王的二万战车,一万步兵……阿拉伯王的……亚扪王的……总共12个国家来对抗我。我在阿述(Ashu,亚述 人的众神之神)保佑之下,把他们打得七零八落,尸体遍野,血流成河……”(注5)

        由这个考古文献,我们确知以色列的亚哈王不仅参战,由他带领的兵马数目看来,远超过其它的国家。可见亚哈王时以色列的军备,在邻邦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年鉴文献,撒缦以色三世的好战及好炫燿,也牢牢地刻划在亚述皇宫正门的古铜框上。(图五)考古家在巴拉瓦宫(Balawat Palace)旧址挖掘出来的皇宫大门,高度超过20呎,饰以多条宽约1呎的铜框,功用在固定大门以免被敌人火炬烧倒。图中所示的部分铜框,记录了撒缦以 色三世的战绩:上框描述亚述军队一城接一城快马加鞭地进攻,下框刻的是亚述军射杀敌人及将俘虏残忍地倒挂示众。

4. 亚述国的壮大

        亚哈王在治理国家与对外战争上可谓称职,但是他为了拉拢腓尼基娶了西顿王公主耶洗别,却是不可饶恕的一大败笔。为了平息和南国犹大不断的战争,又把他和耶洗 别的女儿亚他利雅嫁给南国约沙法儿子约兰。企图以“南北合”的婚姻止息双方的战火,反倒因此也断绝了双方的关系。耶洗别野心勃勃,誓死要立巴力及亚舍拉为 以色列“国神”。为将亚哈一家从地面剪除,先知以利沙从军队中膏了耶户为以色列的王。

        可惜耶户另有谋算,“并不尽心遵守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律法”,包括他毁坏巴力神庙也是为了对抗巴力先知们的一种政治表态。耶户在杀了耶洗别之后,露出狐狸尾巴。

         公元前842年,藉犹大王亚哈谢协助北王约兰在基列拉末对抗亚兰王哈薛之战,耶户击杀了南北二王,保住了他的王位,却因而丧失了他与邻国的外交关系。他既杀 了犹大王,从此北南更是老死不相往来;杀了耶洗别,破坏了长久与腓尼基国家所建立的友好关系;参与基列拉末之战,当然也不再是亚兰王的盟友。因此当公元前 841年,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再次西征时,耶户再也找不到他祖先在“卡卡之战”参与的12联盟国家。亚述军队长驱而入,直捣黄龙,活擒耶户。

          这件事生动地刻划在撒缦以色三世一块黑色方尖形石塔上(Black Obelisk,图六)。这个石塔出自尼姆鲁德(Nimrud,原称为Kalhu,即圣经迦拉[Calah]皇宫),是撒缦以色三世的凯旋塔。石塔上浮彫 第二排展示出一长列满载贡品的使者。他们身上穿着华丽长袍,头戴尖顶帽。有关文字写着:“这是暗利王朝的供品:包括了金、银、一只金碗,几个金质高脚杯、 一个金烧杯、几个金水罐、给国王的权杖、以及他给我的檀香木。”(注6)

         图中以色列王耶户双膝跪拜,下巴碰地朝贡。石塔并刻划了亚述王朝 向来喜欢收集的远方奇花异兽,包括了骆驼、大象、狮子等。此块来自底格里斯河畔皇宫的线索,帮助我们了解耶户当政时期以色列王国遭受的耻辱。耶户虽然在位 颇久(841-814 BC),但君王无尊严,盟友变敌人。在他手中,以色列丢失了所有约旦河东的土地。

         耶户以后的以色列国王,个个乏善可陈,直到耶罗波安二世即位。耶罗波安趁著亚述国遭北方强悍民族乌拉图(Urartu)骚扰期间,励精图治。“他收回以色列边界之地,从哈马口直到亚拉巴 海,正如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藉他仆人迦特希弗人亚米太的儿子先知约拿所说的。”(《王下》14:25)国家版图几乎恢复到大卫时期。“因为耶和华看见以色列 人甚是艰苦,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没有了,也无人帮助以色列人。耶和华并没有说要将以色列的名从天下涂抹,乃藉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拯救他们。”(《王 下》14:26-27)这时的北国经济军事均呈现中兴气象,人民开始过吃喝玩乐的日子,商业农业也欣欣向荣(《摩》6:4-6)。考古家也从撒玛利亚公元 前八世纪的碎陶片,略知该时期的民间生活。

         碎陶片在当时是被普遍地用来记录一些官方及民间的交易纪录。从数十块撒玛利亚碎陶片的记录看 来,耶罗波安二世时,确有大量的酒和化妆品输入京城。这些记录也帮助我们了解,先知约拿想尽办法逃避神差派的心态。约拿来自加利利湖西岸。他曾预言以色列 国在耶罗波安二世的时候会有好日子,因而是少有能受北国人欢迎的先知。约拿欣见同胞们在没有亚述军队的压迫下,能暂享国泰民安的日子。因此当耶和华呼召他去亚述京城尼尼微传福音的时候,他那一百个不情愿是合情合理的。万一那可恶的亚述人听了福音回转过来,耶和华原谅了他们,日后他们强盛起来,再次西讨,以 色列人岂不自讨苦吃!(《拿》4:2)但是耶和华神不单单是以色列的神。

四、以色列国的兴衰

         好景不常,耶罗波安死后,米拿现即位。此时的亚述国,在一连串战乱后,由军中衍生出一位领袖,以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之名登上王位。他比亚述以往任何国王更加残暴、更有野心。他的目标是叙利亚、巴勒斯坦、及当代世界最后的柱石埃及。以色列只是他席卷近东天下必经 之路而已。

        公元前743年,亚述大军果然从叙利亚北部开始,扫荡了地中海诸国,迫使许多小国成为她的行省和附庸国。以色列自愿屈服,奉献 贡物。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他年鉴中狂傲地写着:“在我暴风雪的扫荡之下,以色列如一只垂死的鸟,在我的脚前屈服。”(注7)“米拿现朝贡我一千他连得银 子,请我帮助他坚定国位。米拿现向以色列一切大富户索要银子,使他们各出50舍客勒,就给了亚述王,于是亚述王回去,不再国中停留。”(《王下》 15:19-20)。一千他连得银子相当于六百万英镑,每个大富户的50舍客勒,等于100英镑。根据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的换算,当时在以色列有六万富 户。以色列向亚述朝贡的钜额,相当每个以色列人以当年买卖奴隶的市价,向亚述王买回自己的性命。这对国库的负担,在比例上,远远超过当年清朝在八国联军之 后的庚子赔款。无怪乎亚述王志得意满,快快乐乐地回去。

         被洗劫后的以色列国已奄奄一息,但是致使他们亡国的原因,乃是他们自不量力,和亚兰王利汛联盟,企图合力抵挡亚述人。这个梦想很快就在亚述王将一批批以色列民掳至亚述而成为泡影。

五、以色列国的灭亡

         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立何细亚作王,继而处心积虑地将以色列民掳至亚述。他未将以色列民赶尽杀绝,乃是为留下人质,可以继续向以色列国搜刮贡物;将部分以 色列民带到遥远的亚述,一方面充当他们的奴隶;二方面冲淡他们的种族情怀,以防后患。这对那些“地区神观”的民族很有效。认为“神”只在“祂”的居住地保 护“祂”的居民。当时的以色列人就是这样的民族。

         这些事蹟,圣经和亚述编年史的记载完全符合。另一份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的年鉴中如此记载 道:“在我们以往的战役中,我已经把以色列暗利王朝划入我的领土,只留下撒玛利亚城……我为亚述拿下了整个拿弗他利。我派了官员去管理这些地方。我把暗利 王朝的国土纳入了亚述版图,并掳走了他们所有人民和财产。……他们推翻了他们的国王比加,而我则让何细亚成为统治他们的国王。”(注8)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死后,撒缦以色五世即位。何细亚欲联盟埃及背叛,拒向亚述王进贡。“亚述王知道了,就把他锁禁,囚在监里。”(《王下》17:4)就在围攻 撒玛利亚时,撒缦以色五世突然死去。但是,他的继承人撒珥根二世继续攻击。“我在位的第一年,”撒珥根在他的编年史中吹嘘道:“我包围、征服了撒玛利亚, 俘掳并带走了住在那里的27,290人。”(注9)公元前722年,北国灭亡。

         正如王国分裂时先知亚希雅的预言:“耶和华必击打以色列人,使他们摇动,像水中的芦苇一般。又将他们从耶和华赐给他们列祖的美地上拔出来,分散在大河那边。因为他们作木偶,惹耶和华发怒。”(《王上》 14:15-16)。以色列王一再背弃耶和华,耶和华藉亚述人的手,把他们分散在“大河那边”。

         数万人被强行赶走,原本的以色列地,却由 那些从各地抓来的人填补。“亚述王从巴比伦、古他、亚瓦、哈马、和西法瓦音迁移人来,安置在撒玛利亚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们就得了撒玛利亚,住在其 中。”(《王下》17:24)。肥沃月湾被翻犁了一遍,她的许多民族被四处驱赶,流离失所。留在撒玛利亚地的人,和新移民通婚。那里各宗各族的居民,就以 “撒玛利亚人”见知于后世。“撒玛利亚人”成了憎恨、蔑视、及咒诅的代语。更因血源与宗教的混乱,被由巴比伦回归的犹太人所不耻,“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 人没有来往。”(《约》4:9)一直到耶稣以“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引喻如何“爱人如己”时,祂才把这万劫不复的咒语,转为以爱心从事慈善行为的赞语。

         那些被掳到亚述国的以色列十大支派,他们不及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幸运,还有回归的一天。几千年过去,这些流失的支派,如今在哪里呢?

六、失踪的以色列十大支派

         对于失踪的以色列十大支派的下落,目前没有一个可靠的说法。但是在以往两百年中,却有各种的理论,企图把现有种族连在以色列的橄榄枝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英以主义”(Anglo-Israelism)。根据这个理论,他们认为当巴比伦将亚述灭亡以后,巴比伦王释放所有的以色列人。大部分以色列人向北和西 北迁移,渐渐分别建立国家,成为后来的英国、荷兰、法国、德国及北欧等国家。

         另一理论则根据当初雅各给子孙的祝福:玛拿西会成为“昌大” 的一族,而以法莲的后裔要成为大的“多族”。(《创》48:19)因而推论美国人是玛拿西的后代,而多年前的英国及其属联邦则为以法莲后裔。(注10)也 有理论认为,以色列在迦南地时,就和当地人通婚,被掳以后,更分别与当地及亚述人通婚。因此全世界的各个种族,其中可能都有以色列人的基因,包括我们中国 人在内。

         这种种一厢情愿的说法,就是用mt-DNA(粒腺体DNA)及Y-chromosomes都难以追溯,就姑且将它停留在理论的层 面吧。其实我们何必在乎谁是那十个支派的后代?有些人确实是很在乎的。因为他们认为,《启示录》7章所受印的144,000人,如全是以色列的后代,那么 他自己是否是以色列直接或间接的后代就很重要了!

         对我们每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来说,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証我们是神的儿女。我们有属灵的DNA承传,将来与 基督同为后嗣。这比我们直接间接是否有以色列人的基因,在永恒中岂不更有意义吗?

注:
5.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3rd edition with supple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278-279.
6. The Ancient Near East, vol. 1. An Anthology of Texts and Pictures.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8. p. 192.
7. L. D. Levine,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chools of Oriental Research. 206, 1972. p. 40-42.
8. The Ancient Near East, vol. 1. An Anthology of Texts and Pictures.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8. p. 194.
9.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Edited by James b. Pritchard. 3rd edition with supple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284.
10. J. Wilson, Lectures on Our Israelitish Origin, James Nesbit: London, 1876.

作者曾任波士顿大学教授,现已退休。她目前是美国校园团契的特约同工,负责欧洲事工。

图五:亚述王撒缦尼沙三世炫燿战绩的铜门框(亚述巴拿瓦宫殿正门)
图六:亚述王撒缦尼沙三世的黑色方尖形石塔(出自尼姆鲁德西北宫殿)

相关文章:圣经考古:分裂后的王国──北国以色列(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