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
从擅长找复活节彩蛋谈起 在离复活节还有一周的团契活动中,大家按著指示,分组在夜色里室外、室内地找蛋。 游戏结束后,在我们这组篮子中的5个蛋,居然有2个是我找到的,还有一个是我与另一位女孩同时看到的。我在找到第二个蛋的时候,用两只指头高高地捏著,夸张地摆出一脸得瑟样,逻辑不符地说,我虽然人老眼花,但眼睛还是尖的。逗得几个十几岁的孩子发笑。 我本来只是好奇,凑在几个人的后头作旁观者;但看他们那找蛋无果的焦急样,就忍不住加入了。可今晚偏偏我运气超好,居然一眼就看到枝叶覆蓋的密藤下,或是隐藏在不起眼角落中的彩蛋。这令我自己非常惊讶,因为我从来不是玩游戏的好手。对此,我只能解释,大概是几十年家庭主妇训练的结果,所以能一眼看到地上的头发、孩子错置的衣物玩具……以及复活节的彩蛋。 实力来自长期的操练 在补习文化中长大的我们,有时可能会以为成绩、资格或能力,是可以速成的。但从人生经验得到的结论,有时却恰恰相反。《南史·陈暄传》有一句名言:“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即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指的是,平时要不间断地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在战争来临时,有可用之兵。应用在个人身上,就是平时要积蓄能量、操练功夫,如此在关键时刻,才有足够能力应对,胜过挑战。 耶稣则用了一个更为浅显的比喻,来说明耕耘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聪明人会选对的地方、用对的方法,来建造房子,如此“ 雨淋,水冲,风吹,撞著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参《太》7:24-27) 从上下经文看,这对的地方为“磐石”,就是上帝的旨意;这对的方法,为能在磐石上打下根基的功夫,就是对上帝的旨意不间断地遵行(参《太》7:21。和合本中文圣经只将希腊文ποιῶν,即英文现在正在进行式 的“doing”,译为“遵行”。虽然NIV与NAS英文版圣经皆翻为现在式的“does”。但英文Message版圣经的诠释,却更耐人寻味:“serious obedience—doing”,即“认真严肃的顺服——不间断地遵行”)。 坚持,更像耶稣基督 约十五、六年前,有一次跟苏文峰牧师聊起,说我观察到,有些人在信主的时候,已经是出社会多年、在待人处事上都比同辈更老练圆熟的,所以常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灵命的成熟。而生命的内涵,却往往只有在某些特殊时刻,才显出其在认知上是否更合乎圣经、在价值观上是否更脱离世俗,以及在性情上是否更有“新我”的模样。 我在探索这些现象,并比较、回顾自己的成长经验时,发觉只有长期、完整的基本动作操练与环境养成,才能让人免于在生命中,有许多不易被察觉的、一碰即塌陷的属灵黑洞。 只要根基对、方向对,那些日复一日的无悔坚持,那些看不见立时效果的不懈努力,必然能积累出真实的“能力”:不论是以更像耶稣基督的生命——智慧与温柔,信实与平安、勇敢与谦卑、公义与慈爱、忍耐与喜乐——来面对生命中的顺利与艰难;或是在暗夜中,分辨、寻找出象征生命(和盼望)的复活节彩蛋。
-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楼上观看,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哈》2:1) 许多时候,我们从上帝那里得不到所求的,都因为我们没有等候祂的答应。让我们学习在守望所的望楼上多守候上帝!“你的指望…不至断绝”(《箴》23:18)
-
举目望田,上帝在海外,已呼召了无数的中国学生、学者接受福音,并立志跟随基督;当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新而变化后,对主委身、心系神州,就成为众多基督徒海归回国的动因之一。
-
Mature faith should not be built upon the basis of miracles, but upon attention to God’s word. No matter what problems arise, there is then an authoritative answer.
-
现代人浮躁,网上人也难免俗,所以,当我们表达基督教的那些大道理时,除了简短之外,一定要通俗易懂,让会上网的人都能够看明白。换句话说,把对方的文化程度定位在初中以上。怎么办?学耶稣。讲故事,说比喻,甚至是笑话,都可以带出大道理。
-
但这真是过时的教导吗?保罗真的主张男尊女卑吗?这里根本的问题,是出在对“头”的理解上。许多姊妹想不通的是:家中为什么要有个“头”?为什么不能男女平等?要不就大家都不作头,要不就两个人都作头?
-
人老了,可以像站在山峰上看过去,走过的路看得清清楚楚。一条笔直的路线几乎是没有的,走过的路总是弯弯曲曲的。有些曲折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使人生轨道大大改变方向。这就是“曲折”从量变到质变,成为“转折”。
-
Welcome to WordPress.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then start writing!
-
是什么样的人物,可以触动整座足球场的大学生,让他们流下感动的泪水?是谁促使美国著名男性杂志《绅士》的记者,称他为国家英雄?还荣登电视名人榜?是谁曾对总统、演员、音乐家演讲,问他们说:当他们气得想要咬人一口的时候,怎么办?
-
在一片纯洁的白色上面,出现了一个黑点。 面对“罪”这个事实,人们有各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