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透视篇
-
千百年来,《路得记》里的以利米勒,受尽人的冷嘲热讽。
-
家中的盘子摔破了,我试着将碎片拼揍起来,只见聚合的碎块间尚留着狭小缝隙——黏起来的容器疤痕依旧,像是我们生命中的伤疤。
-
最近看了大火的电影《周处除三害》。光看影名,以为是一个姓周的处级干部,帮助人民处理鼠害、虫害、蚊害的大陆电影,结果居然是特别好看的台湾黑帮电影!。
-
在过去几十年,对于中国大陆背景的人来说,每当看到“国产”二字时,心中不免会多一分疑虑,毕竟“国产”大大小小的问题早已见怪不怪。即使现今,“中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遍布全球,大概也很难见到有谁会像日本人一样,在生活中尽最大可能地使用他们的“国产”品,并且对“国产”的信任和认同,远超过对其他国家的产品。
-
泰勒丝魔法 这几年,“泰勒丝经济学”一跃成为美国各大名校之间的显学,许多教授把美国歌手泰勒丝的创作做为文本在课堂中探讨,以泰勒丝在文化与经济层面所创下的惊人影响力来思考她在流行文化中所掀起的风潮与意义。
-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5.01 杨坚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对人的情绪影响都很大。 圣经上说:“好信息,使骨滋润”(《箴》15:30),“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箴》25:25),都表明好消息会带来好的情绪感受。同样地,坏消息自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感受:“人心忧虑,屈而不伸”(《箴》 12:25)。 有意思的是,不仅世间智慧告诉我们,人的预期会对情绪、感受起显著作用,耶稣基督的生平和圣经的经文,更早已蕴含这样的智慧。 下调今世的预期 美国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例如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在发布日,对股票市场走势有显著影响。它们或被认为是好消息,导致市场上涨;或被认为是坏消息,导致市场下跌。 而这些指数到底算好还是算坏,端看该指数是否符合市场的共识预期。如果指数本身不错,但仍差于市场的预期,那就算是令人沮丧的坏消息。相反,如果指数虽不佳,却好于预期,市场会认为这是令人愉快的好消息。 可见,金融市场如何决定消息好坏,由此产生怎样的市场情绪感受,“预期”是非常重要的! 投资界智者查理•芒格,把这个道理,推广到人生哲学。他对生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里的年轻人说:“我最好的建议是……降低你的预期, 你(人生)会更幸福。”(注1) 英国《金融时报》以标题的形式,把这个建议称为“查理•芒格认为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Charlie Munger: lower your expectations)。 有意思的是,芒格认为的“福音”虽不是真福音,圣经的真福音确实也早已蕴含了类似的道理,并由“福音的起头”耶稣体现出来(参《可》1:1)。 圣经记载(参《路》2:10-12),耶稣从所在的至高荣耀的天上,降卑生在又臭又嘈杂的客栈马槽里。祂不仅安然自若地出生在卑微之处,并且在世过了简朴的一生。 耶稣这种极致的“自己卑微”,从人的角度看,就体现了祂主动的巨大的当前预期下调。如圣经写的:“(耶稣)祂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 (参《腓》2:6-8)。 耶稣降卑所展现的主动下调当前预期,极大地帮助我这个原本相当骄傲的人,去应对生活中不顺己意,甚至明显不公的情形——那都是让我糟心、窝火、情绪不好的事情。 有些事情很小。比如,我和本学院教授和工作人员参加全校活动。其中唯有我一个是华人,更是唯一担任系主任的。活动结束后,其他所有人都领到学校提供的午餐票,我却一直无人理睬——即便我和另一个同事,特意去和负责活动的人说明了情况。 我本能地感到被歧视的难受! 有的事就更大些。多年前,为了成立一个重要的研究中心,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帮助学院成功获得巨额捐款,学院领导因而应许给我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职位,还让我继续设计此中心的发展蓝图。 结果,这个职位和我的发展计划,以及其他成果,被全盘转让给与领导关系密切、但没有多少相关专长的同事! 遇到这些事情,我真的是只有靠着思想耶稣在世上时如何忍受种种不公,才能迅速地调低自己的当前预期,尽快恢复心平气和。即便有时不能完全想开,至少我能先忍下那口气,不过于受糟糕情绪的影响,直到上帝引领我,化解所有心结。 乐观的未来预期 美国的金融市场,不仅与预期相比较,判断消息的好坏,而且也高度关注美联储的“前瞻指引”,即对未来利率可能走势的表述。 换句话说,利率的未来预期,也对金融市场起显著影响。 圣经清晰地揭示,乐观的未来预期,就是基督里拥有的荣耀盼望,能够让有属天智慧的人,不再局限于当前预期和实际发生的,而是能够超越当前的困境,和由此而来的糟糕情绪,活出不同的生活。 再以耶稣为例:“祂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来》 12:2)。 “那摆在前面的喜乐”,是耶稣离世才发生的,从人的角度看,这就是乐观的未来预期。 “十字架的苦难”和“羞辱”,则是耶稣当时就要承受的。 尽管耶稣早已知晓,并准备好上十字架,但真正要发生时,祂依然面临巨大的试探。在客西马尼园,“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如大血点滴在地上”(参《路》22:44)。 然而,为遵循天父的旨意, “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 耶稣“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 同样地,敬虔的基督徒,“都是存著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11:13)。借着信心,这些人拥抱乐观的未来预期,并“欢喜迎接”, 因为这是上帝“所应许的”赏赐和荣耀。虽然他们仍生活“在世上”,“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但仅仅是“从远处望见”,就让他们在今世的生活不同。 我认识几位弟兄姐妹,有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痛苦。为什么基督徒还要经历这些痛苦呢?按照宗教改革先驱约翰·加尔文的看法,上帝其实并没有应许每个基督徒,能得到今世的种种幸福。上帝这样做的理由,恰恰是为了让基督徒能够更好地定睛于永恒。 加尔文在《基督徒生活手册》中,如此写道:“总之,我们整个的人都为物质的引诱所迷惑,只知道寻求世界的幸福。为对抗这种邪恶,上帝以苦难继续不断地使祂的儿女知道,现世生活是空虚的。”(注2) 这些苦难包括,“为使人们不致过分沉浸于享乐的婚姻生活,祂或使他们因配偶不良而感痛苦,或使他们因子孙不肖而自觉卑下,或因子嗣缺乏或夭折而悲痛。”(同注2) 清教徒领袖理查·巴克斯特,在《圣徒永恒的安息》中持有类似观点,并特别指出,基督徒不应该错误地认为,在世上的生活能够享受到真正的安息。 加尔文的话提醒基督徒,在沮丧时,不仅要下调对婚姻和生活幸福的当前预期,不要怨天尤人,更要有意识地去思想永恒中,美好的未来预期。 我切身体会到,这会有效地带来情绪上很大的宽慰,让人不再那么难受。 很不完美的我们,必须更努力,去克服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自身的软弱不足。上帝很大可能会,但也有可能不会,让我们的婚姻和家庭更幸福美满。最重要的是,既然存著未来的盼望,我们就不应该让今世的挫折、失望,过分影响自己的情绪,将自己击倒。 错误的预期模式 在形成预期时,正确的思维模式很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避免形成严重的预期错误、情绪上受到不必要的困扰。 我们有许多思维的误区。以一个最常见的线性思维模式为例:当人一段时间内,生活比较平顺,线性思维模式就会引人形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也会好”的预期。很多人基于这样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做出错误的影响长期生活的决定。待到生活的风浪突然袭来,就惊恐不已,情绪跌到谷底。 其实,圣经早就明言:“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5:7)。查理•芒格持有类似的观点:“降低你的预期,也就是让你的预期更符合现实。”(注3) 另一方面,当人最近遇到公司裁员等坏消息,线性思维模式会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预测,后面要发生的事情八成也是糟糕的。不少人甚至极端地认为,这辈子估计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了。这种绝望的情绪,常常可能让人不堪重负,以致崩溃。 在现实世界中,尽管线性思维模式在短期和局部范围内,是有一定证据支持的,但查理•芒格以他的投资经验证实,非线性思维模式,才是更符合世界运行规律的正确思维方法。 更重要的是,按照“讲道王子“司布真的解释,上帝作为世界的创造者和护理者,祂恩典的工作方式,更清楚地表明了非线性思维模式的普适性。 司布真指出, 许多人处在艰难状况时,会祈求上帝赐给恩典,让事情峰回路转,有个出路。他写到: “(上帝)不会在星期天就有星期一的恩典赐给你,或在星期一就有星期二的恩典。在星期一早上,你一起床,需要的时候就有恩典赐给你,不会在(上个)星期六晚上就(提前)赐给你;你要 ‘每一日’ 得到这恩典——不会超过你需要的,不会少于你需要的。”(注4) 这些话告诉我们,上帝的恩典,常常在最需要的最后那刻,才突然来到。换句话说,前面一直不顺利而形成的悲观预期,是基于线性思维,并没有考虑到上帝恩典的奇妙作为。 结语 圣经告诉我们,人乃是上帝创造的。人的情绪感受,和其他一切,其实都按照上帝所立的规律,运作不息。…
-
旅居泰国将近两年,两年以来,作为一名“润潮”的亲身经历者,我见证了人间的许多悲喜离合,挣扎与迷茫,不免有些感慨万千。
-
这时代的网络,带来了发言权的扁平化——不是只有专家、官员,有权力公开发表言论。任何人,不分社会地位、学历,都同样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
-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4.04.22 欧雨虹 “扁平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新潮流。扁平化的目的,是打破金字塔状的阶层结构,减少层级,并让权力向下流动(注1)。 这几年的疫情,迫使教会的牧养权力,不再集中于少数的教牧人员,而是流向各个小组。有些教会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与限制,开始尝试扁平化教会结构。 然而在任何结构中,仍都容易出现权力往上集中和被滥用的趋向。就算教会扁平化,权力流向小组,但小组长还是可以集权并滥用这个权力。打破了旧的金字塔,但新的金字塔又不断形成。 圣经中的赋权与限权 权力是个很复杂的议题,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本文没办法探讨每个层面,只欲抛砖引玉,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浅谈权力的分配与运用。目的不是要提供一个“符合圣经的权力架构”(注2),而是观察圣经如何在不同权力架构中,赋予权力与限制权力,让圣经的描述,塑造我们对于权力的想像。 《创世记》里,“神的形象”是一个赋有权力的身份。上帝赋权给人,让他们治理受造界(参《创》1:26-28)。放在古近东的处境来看,《创世记》的描述,颠覆了古近东对于权力分配的想像。 旧约学者指出,古近东的君王被视为神的代表,被赋权治理人民(注3)。古巴比伦的创世史诗《埃努玛‧埃利什》中,人被创造是为了服事诸神。既然君王是神的代表,人民理所当然要服事君王。这让金字塔状的社会阶级有了正当性,确保了君王在金字塔顶端、万人之上的地位。 在这样的处境下,《创世记》却形容人类有“上帝的形象”,很令人震惊。当所有人类都拥有“上帝的形象”这个身份、地位时,治理的权力不是集中在一人,而是交予人类,男女共同治理。 权力的共用是一种限权。《创世记》划分的阶层,不是神明、君王、人民,而是上帝、人类。在上帝原本创造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创世记》对于人的形容,扁平化了金字塔式的社会阶级。 相较于古巴比伦的史诗,《创世记》说,上帝创造人并不是因为祂需要被服事,而是因为祂要赐福给人(参《创》1:28-29)。作为上帝的代表,人也不是要被他人服事,而是要成为上帝祝福的管道,把上帝的祝福带给整个受造界(注4)。 《创世记》第2章描述,人行使治理权的方式,不是主宰与利用,而是耕耘与看守 (参《创》2:15),与上帝合作,使土地更繁荣、美好。 权力的扭曲与滥用 这个美好的景象,却因罪恶而破坏了。人被创造,是要共同治理和管理受造界,但罪的影响让人滥用权力,主宰、管辖其他人。男女共同治理的愿景被罪扭曲了:上帝说,丈夫会管辖妻子 (参《创》3:16)。 《创世记》接着记载,人用暴力压迫其他人,兄弟互相残杀 (参《创》4:8)。到了《创世记》的尾声,我们看到的是,埃及法老在万人之上,所有的地都归他,全埃及是他的奴隶 (参《创》47:20-21)。罪的影响,让人离上帝原本的创造越来越远,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社会。顶端的人滥用权力,底层的人被剥夺权力。 律法中的限权与赋权 当上帝带以色列人出埃及、脱离奴隶的生活之后,祂给予他们全体“君尊的祭司”(参《出》19:6) 这个新身份,让他们可以重拾上帝在创世之初,给予人的尊贵。上帝还给予以色列律法,让他们与埃及等世俗社会有别。不一样的社会,需要不一样的君王。 首先,这个君王并不是必要的。 《申命记》描述, 以色列若说:“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围的国一样”,那他们要立上帝所拣选的人为王 (参《申》17:14-15)。立王是为了满足以色列人的愿望。 其次,律法设了限制,防止君王集中权力。 如: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军力)、多立妃嫔(政治力)、多积金银(财力)。并强调君王与子民的关系,是“弟兄”,并不高人一等,不可心高气傲 (参《申》17:15-20)。君王不可以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加强权力。 最后,君王主要的职责是要抄录、诵读、谨守律法,成为百姓的榜样。 上帝的律法,扁平化了君王与子民的差距。他们是伙伴,一同实行上帝律法。唯一的差别是,君王要成为百姓的榜样(注5)。上帝没有给君王任何特殊权力,而是要他活出律法中的公义与慈爱,让百姓自愿效仿,用生命为榜样施展对百姓的影响力。 以色列的君王,与埃及的法老截然不同。 上帝的律法,除了限制君王的权力与地位,也设定制度,防止社会底层的固化。律法规定,每7年为豁免年,以色列子民要免除同胞的债务,并释放卖身为奴的同胞(以色列人) (参《申》15:1-2,12-15)每50年一次的禧年,则要归还土地(参《利》 25:10),让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开始,而不是困在社会底层,永不能翻身。 在每个群体中,都有种种因素,驱使权力往上集中,形成金字塔。然而上帝的律法,限制权力,防止权力集中。 可惜以色列人并没有遵守。 旧约的历史书让我们看见,以色列的君王与其他国的君王一样,滥用权力:为了自己的权力和财富,让百姓负重轭、做苦工 (参《王上》 12:4)。先知书则批评以色列的君王和领袖只顾自己,不但不牧养羊群,还用暴力,严厉辖制他们(参《结》34:2-4)。上帝的愿景,与以色列的实况,有极大的差别。 对现今教会的启发 上帝在创造与律法中的赋权与限权,对现今教会有什么启发呢? 圣经让我们知道,权力滥用不是新事,从罪恶开始扭曲上帝的美好创造时,就已经开始了。摩西五经对权力的态度是谨慎的,今天的教会也需要思考,如何预防权力的集中与滥用。 这时代的网络,让教会的各种权力滥用(挪用公款、性暴力、属灵霸凌、隐瞒丑闻),有更多的暴露,甚至让人对教会失望。当年轻一代对权力,特别是组织的权力,失去信任时(注6),教会领袖当如何回应与牧养? ×第一,诚实面对落差 教会领袖可以一方面讲述,圣经中上帝对权力分配与运用的愿景,一方面坦承现今教会未曾达到上帝的期许。这些落差并不需要掩盖,也掩盖不住,越掩盖只会越让人失去信任。认真面对这些落差,反而让人看到教会的诚实与勇气。 直视这些落差,必然带来沮丧、难过、愤怒的情绪。这些情绪,代表我们对上帝的愿景是在乎的,不是无感的。这些情绪不是洪水猛兽,需要压制。这些情绪能量,可以成为教会反思、悔改、改变的动力。 教会领袖可以带领会众,聆听并接纳彼此的情绪,让会众感受到,他们在这些情绪中不是孤单的。教会领袖也可以用圣经里的哀歌,带领会众面对“愿景”与“实况”的落差(注7),让他们的情绪成为他们来到上帝面前的动力。 ×第二,设立限权与赋权的机制 在一个对权力失去信任的时代,如果教会领袖设立限权与赋权的制度,让会众知道,教会有意防止权力的集中与滥用,可以帮助会众重建信任。 不同组织结构,有不同限权与赋权的方式。限权的方式可能是由团队领导,不把权力集中在一人,或是主动愿意接受问责,定期检视组织体制与决策机制。 赋权的方式可能是让领导团队更多元,让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声音(女性、儿童、青少年、身心障碍者),更多被听见和看重…… 在各种权力架构中,我们都可以发挥创意的思考,抵抗权力往上集中的倾向,让权力可以往下流动,不让权力差距越变越大。 注: 1. 扁平化理论 – MBA智库百科 (mbalib.com)。 2. 董家骅牧师提出,各种权力架构都有把权力来源偶像化的危险。《另类权力逻辑》 (董家骅)2017.06.19 – OC举目网站 3. J. Richard Middleton, The Liberating…
-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24.04.20 傲洁 走头无路 2018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的大陆电影《大象席地而坐》,讲述了中国河北省石家庄一个旧社区里,4位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层小人物寻找心灵救赎的故事。 这部长达4小时的电影,只发生在一天之内。片中走头无路的4个人,不约而同地前赴内蒙古满洲里的动物园,去看一只镇日席地而坐的大象。 体重达3000到5000公斤之间的成年大象,平均每天休息2小时,大部份时间是站着睡,每3到4天才会躺下来睡一次,以免惊人的体重压伤身躯内的器官。当大象迫不得已席地而坐,可能是内里已经碎裂了。 圣经《列王纪上》,记载过一个“大象席地而坐”的绝望光景: 神人以利亚在迦密山上经历天降焚火的神蹟,战胜了巴力先知,却因王后耶洗别的追杀,仓皇逃命到犹大的别是巴。他心里的大象,就在那里的一棵罗腾树下席地而坐。他向上帝求死,然后睡着。 慈爱的天父为他预备水和饼,他吃了,但又不敌心头重压,仍然躺下。上帝再派使者对他说:“起来吃吧!因为你当走的路甚远。”(《王上》19:7)以利亚就起来吃喝,恢复体力,走了四十昼夜,到了何烈山,与上帝面对面…… 我们会不会像先知以利亚一样?我们心房的大象,会否也有席地而坐的一天?也许会。所幸至高上帝从不轻忽被压碎的心灵,祂必为我们预备水和饼,让我们重新站起。 《大象席地而坐》全片长3:54:05 群组力量 动物园里的大象看似温驯可爱,被激怒时却很危险,尖尖的象牙和长长的象鼻,会变成对付敌人的利器。那么,心房的大象吞下过多负面感受,不胜负荷,在里面地动天摇、不停咆哮,岂不一样危险吗? 大象是群居性很强的动物,一个象群可以由4到100头象,组成终生牢固的关系,而且彼此保护。 而人们心里的大象,也不是孤单的。以我为例,当负面情感汹涌澎湃、不能自救时,我会拿起手机,向可信任的基督徒群组,发出求救讯号。随即会收到或长或短的祷告讯息,以及许多温柔安慰。渐渐地,我里头毛躁的大象开始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踱步,甚至停下来站住,小睡片刻。 网络时代中,神国儿女无国界地招聚在一起,组成一个一个可以即时互动的群组。关系紧密的属灵群组,就似一个小型象群,群内成员互信互爱、彼此守护、相互代祷扶持。 我有几个安全可靠的姐妹群组,经常收容我的垃圾情绪。姐妹们会以同理心安慰我,抚平我里头时而躁乱、时而抑郁的古怪大象。同样,我也接收姐妹们的负能量,抛出圣经话语,安定她们焦躁中的大象。 靠着代祷守望,群里的象鼻子成了灭火管,相互扑灭乌烟瘴气。几年下来,上帝赐下基督耶稣里出人意外的平安,护卫着我们的心,击溃所有的负能量波浪。 拉起大象 天父非常人性化地对待以利亚里头坐着不动的大象。这种人性化,在道成肉身的主基督身上显彰无遗。耶稣在烈日下的井边等候撒马利亚妇人,解开她的心结。祂也抬头呼唤:“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路》19:5)使税吏长改过自新。 祂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祂不只说给井旁妇人和矮子撒该,也说给普天下的人听。 为何耶稣的话能深入人心,穿过2000多年,仍蕴含翻转生命的大能? 我们的主耶稣饱历人世忧患,明白人性的脆弱。祂聆听每一声痛苦的呐喊,也肯陪伴迷茫心灵一起面对困局。祂并不因为自己是神,而高高在上。祂是极其“人性化”的生命之主,祂口中的道,句句显明在肉身上。 躁动不安的人心里,多少只无助的大象镇日席地而坐?人们最需要的,可能不是教条式的人生大道理,而是被恩慈地对待,就像耶稣对待井旁妇人和财主撒该——人是在被理解、包容和体谅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生命的。 7年前,我先生因职业生涯停滞不前而精神颓靡,里头的大象沮丧地席地而坐了好长一段日子。家里弥漫着碎裂的气味,连我心房的大象也被压垮,瘫在地上。是上帝用重新写作的呼唤把我拉起来,随着一篇篇信仰文章的完成及刊出,我的大象慢慢撑起了发酸的腿,重新站直。 当先生看见我的大象稳稳站起来,他幡然醒悟:上帝的带领不早也不晚,永远恰到时候!因此,纵然困境依旧,他的大象也跟着站起来了——有主一路相伴、引导,大象何需无力踞坐呢? 适可而止 保罗提醒我们:“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意思是:我们可以有负面情绪,但要适可而止。如何让心房的大象稳站休眠状态,不随便发狂咆哮?我的秘诀是:仰赖圣灵保惠师,帮助我结出“节制”的果子。 当我将苦水垃圾疯狂地往群组乱吐乱丢、欲罢不能之际,成熟的姐妹会马上请我说出3件感恩事项,借此扑灭我万马奔腾的负能量。天长日久,当我心房的大象开始狂啸时,我的内心深处会升起一股力量,帮我按停快要泛滥的负面情绪。这是内住的圣灵为我结出的节制果。 节制,是我迈向健康人生的推手:养成简约而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不间断的书写日常,并靠着运行在心里的大力,为负面情绪适时“踩煞车”,不让大象的吼声堵住文思,阻碍写作。 归回童心 去年返台,请教ChatGPT:“我有位24岁、发展迟缓的儿子,可以带他到哪里走走呢?” ChatGPT回答:“动物园。”我心想:“好幼稚!”直接问儿子,不料他回我:“动物园。”我们就到台北市立动物园去。 这个门票低廉的都会型动物园非常大,来自热带雨林、非洲、沙漠、澳洲、温带和台湾本土的动物,应有尽有。比我高大的儿子童心未泯,看见每种动物都笑呵呵,手机一直拍不完。 由于天热,好些动物躲在树丛里睡觉。儿子细心观察,把动物通通找出来,逐一指给我看。旁人大赞他:“好聪明啊!” 我注视儿子天真的圆脸蛋,知道他内里也藏了一只会咆哮的大象。幸而他单纯,负面情绪不会在他心里滞留太久。他心中其实是有一头特大号的小象,只要主人的需求被满足,自会乖乖进入休眠状态。 母子俩逛了一整天动物园。我拾回童心,赞叹天父的创造奇妙,明白何以耶稣强调:“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马太福音》18:3)孩童的心更能发现受造界的美好。 3名成年子女,如今只剩这个儿子陪在我身边,恰似天父专程留给我的礼物,提醒我要“永保童心”。 而无形的大象,寄居人心房,催逼世人去寻找心灵的救赎。我们可以骑上象背,让这庞然巨兽搧著大耳朵、往高处伸长鼻子,稳步返回首个动物园——伊甸园,重新栖身在天父的保护里,享受心灵的安息。 此刻,我的大象置身象群返家的路上,沿途浩浩荡荡,并不寂寞。 作者毕业于神学院,参与大陆及台湾本土宣教事工。曾任基督教报社主编。现居英国,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