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透视篇
-
如果教会因为信仰的因素打压万圣节,那是否也应该考虑:不要再蹭中秋节的名义来举行布道会了?或是不要再假借春节爱宴之名来接触慕道友了?这些传统节期的庆祝,都可能让华人教会之禁止万圣节,变成一种假冒伪善的行为,有严重的“双标”嫌疑!
-
信了主之后,我们无时无刻、无可避免地在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中生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披着两套外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披着原来的旧外衣,待人处事和信主前无异,甚至也做一些不太光彩的事。到了团契和主日聚会的时候,则是披上基督徒的“新衣”,换了一副面孔,处处显出“基督徒”的样式。
-
在圣经中,多数时候人是处于领受上帝话语的被动姿态。但《诗篇》却让我们看见人主动向上帝发出话语:祷告给人相当程度的主动性,使我们有机会向上帝主动提出话题或议程;我们不只是接祂丢来的球,我们也发球给祂。 所以,我们当怎样祷告呢?
-
从那时开始,我才意识到,不要一股脑地想“控制”他们的思想,而是要与他们一起来接触外界思想,给他们分析解释世俗与基督信仰世界观的差别,使他们有经历、有自己批判的能力。
-
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在面对这些枪击事件,在震惊之际,可曾想过这事怎么会发生在我们的社区?身处同地区的华人教会,我们当如何看待此事件?有什么是我们当做的事,当承担的信仰责任?
-
以上几位圣经人物,都经历了黑暗的幽谷,有许多痛苦和挣扎,但他们都有一个情绪的出口:向上帝倾诉。 这是基督徒的特权,也是上帝给我们的恩典。
-
幸而作为耶稣的追随者,基督徒以响亮的行动,告诉苦难中的人:有人关心他们,他们并不孤单。《福音联盟》报导,美南浸信会训练的救灾志愿者,比美国红十字会还多。在救灾的过程中,他们也向受难者传福音。许多人在灾难中,看到了上帝的同在。
-
这两件事我都试着做了,但发现自己无法绕过几个我还在探索原因、寻找答案的困境。它们虽然是个人的,却可能也有一定的普遍性或者代表性,于是我想藉这篇文章来梳理和分享。
-
摩门教非常重视婚姻和家庭,反对同性恋和堕胎,慷慨支持穷人,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那为,为什么美国基督徒,一提起摩门教就连连摇头,甚至称呼其为“异端邪教”呢?
-
看来在集体意识相对强烈的东方文化中,脸面对男性而言,息息相关着羞耻与荣誉。就像用食指轻轻刮自己的脸颊,说“羞羞羞”,来解释“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以在群体中的羞耻感,迫使人自省,进而守法——羞耻与回避羞耻,是达到制约效果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