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編者的話
-
(主題:享受聚會) 主題文章 3個人主義不理解的——不可停止聚會/許宏度 為什麼初代教會採取那樣的聚會方式,而不是別樣的? 6為什麼要上教會?/周學信 參與教會是基督徒的義務嗎?教會的正式“禮拜”在基督徒個人生命中有何意義?是否有其他的管道可替代教會,滿足信徒靈性與肢體生活的需求? 10簡約教會/陳英元,整理:石文蔚 沒有簡約的異象,就好像一部車,被很多方向不同的馬拉著;馬兒拉得辛苦,卻因力量互相抵消、教會的資源不能有效利用,而導致車子原地不動,或是前行非常緩慢。 14要說普通話——90後“團契”是動詞而非名詞/高智浩 他們有一種北美團契所缺乏的閃光點:是家的感覺!沒有教會的繁文縟節,沒有聽不懂的教會術語,因為他們都說“普通話”…… 透視篇 ‧時代廣場 17艾略特的懲罰/孫博山 渴望愛與被愛也沒有什麼錯?只是他的扭曲的價值觀,使得他把愛建立在女生對自己的認可上。他可知,世上還有人真正會愛他? 19“鞋彈”和“書彈”/高山 同樣是拿東西扔總統,結局卻完全不同,為什麼?因為動機不一樣! 20霧霾天與口罩/冬青 有一天,我問先生:“你有沒有覺得,有了安全口罩,即使是霧霾天,也特別想戴上口罩,到外面跑跑跳跳呢?”他笑話我:“又不是小孩子,穿上水鞋,就不走正路,專往水坑裡踩!” ‧生活與信仰 22迎接青春之旅/露得 我們要讓女兒積極地迎接青春的到來,知道青春路上有陽光、鮮花,和種種陷阱…… 26誰來分享我的喜悅?/琬秋 我的心情陰晴不定。所有的偽裝,不過是掩飾心裡的憂傷:哭啼時沒有人安慰,歡笑時沒有人分享。 27陪著網路慢慢變老/李紅蕾 社交網出現後,我不能自禁地在網上不停地寫——為了分享,為了相遇,為了傳福音……這一寫就是7年。終於,將心中所有的憂傷、衝動,還有願望,都寫完了。 ‧短論 29黑白鍵/劉樹鵬 顏色不同的兩種琴鍵能夠奏出美妙的音樂,膚色不同的兩個民族能否也做到呢? 30愛,脫離不了生活/姜洋 這些寫在小小紙條上的句子,代表了夫妻之間的親密無間。我視這些小小的紙片為至寶,悉心珍藏。 事奉篇 ‧校園與海歸 31堵住破口,青春無悔——學生帶領運動/曉喬 基督徒學生畢業之後,流失(不再有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的比例,日益加增。原因很可能是,我們的造就過程出了問題。 34迸放,生命激發生命——學生領導的運動團隊在東印尼的見證/文:柯然迪 翻譯:袁村蔚 他繼續禁食禱告。第五天,他再次來到學校。有兩個人進來,Ruben與他們分享了“四個屬靈定律”。一個星期後,這個信仰小組發展到了21個人,包括一些老師。 36 海歸苦/金婷 在國外生活過的人,回國常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對於在海外信了主的我來說,更加難過。 ‧教會論壇 38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一封來自讀者的信/梅冀 有幾位做醫治釋放的弟兄姐妹分享說,在被釋放過程中,有嘔吐現象…… 38在歸入基督之後——回應《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之一/邵遵瀾 信是全然歸入主,洗是全然與以往的一切一刀兩斷,正如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埃及軍兵全然埋葬;難道如今的受浸者、施浸者沒有這樣的信心嗎? 39靠聖經明辨,站立得穩——回應《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之二/華欣 若是上帝要因某人的罪報應其後世子孫(參《耶利米書》32:18),這又豈是我們可以“宣告”就解除的? 40真理先於經歷——回應《基督徒是否需要趕鬼釋放?》之三/潘儒達 在新約聖經中,按手常用於委任和差派(《徒》13:3),並未提到這是得到恩賜或方言的方式…… 43英國的“官方”和“家庭”教會/李東光 多年來,聖公會和衛理會一直保持對話,並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協定。雖然分歧仍然存在,但劍拔弩張的氣氛不再。 成長篇…
-
“不可停止聚會”不僅是一個命令,也幫助信徒在末世中,能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一起享受在基督裡的真自由,並有充足的信心,堅持所盼望的。
-
罪,不僅使世人與上帝隔絕,也使我們這些蒙召,嘗過主恩滋味的信徒,失掉上帝同在的平安,不受外在左右的喜樂。
-
禱告不懈的動力,除了是出於對教導的遵循,或是某些迫切的需求外,更是因為有信心,嘗過主恩的滋味,所以認識上帝是美、是善,知道投靠祂的人是有福的,所以能熱切。
-
▎主題文章 ▎ 3 樂讀經、讀經樂 ▎許宏度 要追求、認識無與倫比的耶和華上帝,得避開3 個常見的讀經陋習—太忙碌的信徒生活、太熟悉的聖經譯本,和太理性的讀經習慣。 6 神聖話語的學習 ▎王志希 讀聖經要禱告求上帝開啟我們的眼,賜我們悟性和理解力,使我們明白奇妙之事。 8 讀經基本功 ▎蘇文峰 上帝讓我有福生在第三代的基督徒家族,可以體驗觀察到這些中西教會歷史的傳承,如何在台灣那段特殊的時空中凝聚會通。 10 “樂”讀聖經—文學性讀經法 ▎施瑋 文學性讀經法能幫助具有文學閱讀經驗和習慣的人,在理性邏輯上更明白經文,在感性認知上也更好地體會天父的心意。 14 你怎麼看電子讀經? ▎談妮 《舉目》特邀王一樂,陳英元與李紅蕾,從8 個方面談電子讀經。 ▎透視篇 ▎ 19 [短論] 服事,服侍,與服務 ▎周傳初 “服事”是受造者的本份,是對救贖主的委身。目標是榮神益人。 20 [時代廣場] 尼羅河永遠奔流不息 ▎銘恩 她新婚的記者哥哥,在廣場上被槍殺;剛滿20 歲的弟弟,在暴亂遊行中被砸死…… 22 [時代廣場] 藉著陽光,我看見了一切—回顧護教大師魯益師 ▎臨風 我所做的,就是“翻譯”,把基督教的教義用一般人所能瞭解的語言表達出來。 25 [時代廣場] 真正的阿斯蘭—寫在魯益師逝世50 周年之際…
-
大衛曾讚歎,上帝的話不但能甦醒人心,使我們心思清明、洞徹濁污、脫離愚昧、成為智慧,而且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豐富,甜蜜,勝過蜂房滴下的蜜 (參《詩》19:7-10)。 怎樣才能享受到類似大衛的讀經樂呢?除了要追求、認識上帝之外,還要避免讀經的陋習(許宏度),並正面地參考、仔細觀察屬靈前輩的經驗與見證,積極培養讀經的基本功(蘇文峰);除了在理性、邏輯上明白經文,也透過感性認知來體會上帝的話語(施瑋)。在21世紀,更可善用電子媒體,隨時隨處都觸及上帝的話(談妮)。 聖經,是我們清除內心垃圾後,潔淨靈魂的糧食(溪水鹿);有人因此改變暴躁脾氣,靠在心中淌流的經句,遇事轉怒為喜(許尚利);聖經,甚至使無神論者魯益師,成為一生無悔的護教大師(臨風)。 在這個信息海量、思想多元、而精英輩出的時代中,不變的聖經,經歷了啟蒙時代以來,不同宇宙觀的挑戰、教會與個人的明證,加上聖經所記載基督復活事件本身的公共性和透明度,都證明了歷史中的耶穌是基督,而不僅是聖人賢哲,也使基督信仰不致淪於道德說教(呂居)。 難怪,有人反覆讀經,有滋有味,且樂於記誦,不是因為懼怕刑罰,乃是因為喜愛上帝的律法(參《詩》119:16)。
-
主題:追求長進 真道似曲,肉身為弦/劉同蘇 生命之道,非玄而又玄/康來昌 致我們向標竿直跑的青春/王敏俐 微信使用記/冬青 骨癌/追雪之陽 …….BH65全部上線,請點擊標題鏈接,閱讀精彩文章。
-
“靈命成長就像一個嬰孩長大成人一樣,不是一蹴可就的。它需要時間,需要忍耐。靈命的成長沒有固定的公式,更沒有捷徑可循,而是基督的生命興旺,舊我的生命衰微後,自然產生的。你不要講求方法,只要注意那些最根本的原則就夠了。”
-
主題文章Feature Articles 3 舊約五經中的環保基礎/賴建國 人的善行與惡行、受罰與得救,都與大地蒙福或受詛咒密不可分。摩西臨終前諄諄告誡百姓,除了愛上帝、愛人之外,還要好好愛護大地。 5在生活中實踐環保/談妮 哪有人受邀吃飯自備筷子的?是嫌免洗餐具不成敬意嗎? 6癌細胞或是管家?——基督徒的環保倫理/劉志遠 環保的領域很廣,不是單單的氣候變暖而已,還有空氣污染,物種滅絕,地下水的污染,森林消失等等。我們不禁要問,聖經是否給了我們這方面一些可活用的原則? 10我們的挪亞方舟/鄭榮潔 17歲那年,我進耶魯大學學習環境科學和經濟學。畢業後又去紐約大學讀法律。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環保是個更深層的正義問題,也是個關聯到我們基督信仰中心的議題。 12哀哀地球,生我劬勞——談環保的起步/張力揚 人是否像細菌或癌細胞一樣,盲目地蔓延,摧殘著地球的健康?我們是繼續吃喝快樂?或等著太空船接我們升天? 透視篇Perspective Section ‧生活與信仰 Christian Living 14放下/吉鳴 女兒的畫得了第3名。這原本是件高興的事,我卻忿忿不平…… 15在愛裡無懼/姜洋 看著孩子們臉上的笑容,我們的心裡也多了一份歡樂和安慰。 ‧流行文化 Pop Culture 16當殭屍走上街頭/王星然 分析當代文化,殭屍(zombie)絕對是 21 世紀的媒體新寵。走進電影院,打開電視,或翻開小說、漫畫,殭屍無處不在。 事奉篇 Ministry Sections ‧校園與海歸Campus and Returnees 19從方寸世界仰望星空——向新一波留學浪潮傳福音/基甸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張照片:一大群中國孩子,半夜聚集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沃爾瑪店門口。原來,時值開學,普度大學的中國新生集體“血拼”(shopping)生活用品。 22另一條幸福路/希雅 S懷孕了!她問上帝為什麼:“我不是要來服事你嗎?”上帝沒有回答。 ‧教會論壇 Church Forum 24發言?不發言?/冬青 為什麼一般弟兄姊妹不願意在查經參與討論呢?我作為信主十多年的“資深”平信徒,談談自己的看法及經歷的掙扎。 26超越改革宗—對《唯獨改革宗—一封困擾的讀者來信》和4位牧者文章的回應/恩霖 我們需要查找、分析並糾正改革宗沙文主義的錯誤,發展、完善改革宗神學,真正發揮引人歸正的作用。 30重新綻放的舞娘花—記一位焦慮症患者的康復歷程/蘇本 秦月發現自己每天都會莫名地感到恐懼,並且越來越嚴重。每當恐懼襲來時,她會心跳加快,身體發麻,忍不住想要嘔吐,驚恐異常。 33如何輔導絕症患者及家屬/徐保羅 身患絕症,是人生最大的危機。牧者應走近這些傷心、絕望的人,藉著從上帝來的愛和輔導技巧,使“逝者有善終,生者有祝福”。 成長篇 Spiritual Growth…
-
本期《舉目》特邀賴建國從解經的角度,談人需要先懂得欣賞這個美麗的受造世界,才能順服上帝的旨意,關心環保;劉志遠答辯環保人士對基督信仰的攻擊,說明人類共通的罪性是生態危機的根源,因此大地得贖的關鍵,在於人類的得贖;在加州成長的鄭榮潔,以環保律師的身份,見證環保事件後面有更深層的公義問題;張力揚提醒我們,面對地球所受的七項苦難,我們理當將善與愛,落實在生活中;談妮則舉生活小例,或可提醒對環保觀念的自我審視,或是激發更多實踐環保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