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编者的话
-
在《举目》63 期中,许宏度针对一些基督徒对社会公义悲观的态度,提醒我们要将注意力从人类的堕落,转向上帝的救赎;庄祖鲲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故事,说明基督徒是以宽恕来实践公义,不是报复;周学信先解析华人基督徒不主动追求公义的原因,再比较耶稣的榜样;苏南洲分享参与社会公义议题近 30 年的实战经验;朱易则再度提醒,基督徒要追求的是上帝的公义,不是世俗的判断。
-
▎主题文章 ▎ 3 基督徒追求社会公义实际吗? ▎许宏度 面对专制的政府,僵化的体制,贪污腐败的政客,基本人权的被侵犯,国民经济的衰退,居高的失业率⋯⋯基督徒该有什么回应? 6 公义与宽恕 —南非传奇曼德拉与种族和谐 ▎庄祖鲲 南非经过几十年血腥的种族隔离,再加上贫富悬殊、民不聊生,当黑人曼德拉终于掌权之时,不但没兴起一场种族屠杀的风暴,而且能达到种族和谐的目标。 9 公义和政治 ▎周学信 想参与社会议题的华人基督徒,没人指导他们了解圣经对于社会公义说了什么,或引导他们思考,对现今社会议题该采取什么行动。 14 回到旷野再出发 —基督徒社会关怀的落实 ▎苏南洲 1987 年,《旷野》创刊于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前。孕育期可追溯到 60、70 年代,在台湾当时压抑的环境中,《旷野》的诞生既是基于理想,更是为了摆脱“苦闷”⋯⋯ 18 以上帝的视角看世上公平 ▎朱易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们认为的公义与上帝的公义混为一谈,把世俗认可的公平原则,当作上帝的公义在推动。因此所受到的挫折,也就可想而知了。 ▎透视篇 ▎ 19 [时代广场] 一次重要的游行 ▎乔一 9 点 30 分,游行队伍出发了。假如游行的路上有人恣意拦阻、寻衅挑事,该怎么办?“跪地祷告! 24 [流行文化] 迪士尼的“美梦福音” ▎王星然 ⋯⋯小公主开始了全面“反扑”!在射箭比赛中,当着天下群臣的面,她挑战父皇母后的权柄;把母亲手织的图毯用剑割破,象征母女关系的决裂;还让母亲吞下毒饼,变成一只熊。 28 [生活与信仰] 芝麻和西瓜 ▎李如山 “我觉得,电影《消防员》把主角挽回了婚姻全归功于基督教,是不是有点牵强啊?我觉得不信基督,一个人也可以做到这些啊!”我一时语塞⋯⋯ 29 [生活与信仰] 除非你想看星星 ▎婷婷不语 我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夜。浩瀚无边的天幕,拥你入怀。那深邃的墨蓝,仿佛有一种安定人心的神奇力量,而漫天闪烁的星星却带着欢雀,就像平安和喜乐。 31 [神州透视] 年轻人在微博上干什么? …
-
《举目》62期目录: ▎主题文章 ▎ 3 基督徒应否参与社会关怀? ▎许宏度 基督信仰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但基督徒除了应该参与社会关怀外,还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6 天国的军队—对照两种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苏文峰 对照同一时期的太平军和救世军,投入社会关怀的人,需要对上帝公义的认识和顺服。
-
关怀社会,是敬拜上帝自然的反应,不仅在摩西五经中,有清楚的教导(参《出》22:25;23:11;《利》19:10;23:22,等等)同时,从上帝的公义来看,那“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箴》21:13) 本期许宏度说明,社会关怀是当今基督教一大重要议题。他从社会关怀的定义与圣经的基础出发,来探讨基督徒缺乏参与社会关怀的因由,以及实际参与的原则。苏文峰则以19世纪中叶,天平天国的社会改革,对照英美社会的改革,认为投入社会关怀的人,需要对罪的痛恶和悔改,对上帝公义的认识和顺服,有牧人般的慈悲怜悯,和被圣灵充满的丰盛能源。 在实践上,林秋如畅谈他们的教会,如何从少数个人的经验,发展到全教会的投入。在对流浪汉4个月的接待中,参与者聆听客人的故事,接近困苦无依的伤心人,更贴近耶稣基督的心。唐雅雯的教会,关心地震灾民有数年之久,后来干脆“走出”教会的墙,由教会任法人代表,另成立关怀协会,全力投入爱心行动,帮助人们脱离心灵的贫穷。快手笔则广泛地介绍温州的基督徒,过去如何在吸毒者、聋哑人、肢残人和孤儿中工作。 而谈妮却从阿威的故事中,看到社会关怀是基督生命本质的流露,能出人意料地影响生命,让孤儿阿威获得重生,且在哈佛医科毕业后,也自然地承传了对生命和社会的关怀。王林则提醒我们,在关怀社会的贫苦时,别忘了关怀教会中,有些工人在现实上紧迫的需要。 最后,姜洋点出,要有效地“爱人”,必须同时平衡地“爱己”,才能荣神益人。
-
政治,为“管理众人的事”,自古就是影响教会如何为主作见证的重要因素。有政治权柄的基督徒,需要仰望上帝,好使自己有行使公义的智慧(参《箴》8:15-16);无政治权柄的基督徒,也有必要了解政治,并为政治参与者,恳求、祷告、代求与祝谢(参《提前》2:1-2)。 本期《举目》陈宗清说明教会要在世上作光作盐,一定得涉足政治。范学德补充,政治如文化、信仰,是信徒当去影响的生活层面之一。于明捷提醒基督徒若参与政治,目标在追求人的尊严与社会的公义。王敏俐举摩西与约书亚为例,阐明基督徒政治领袖首在放弃自己的主权,才能将这个世代 “带入”合乎圣经的世界观里。临风则强调,圣徒要以谦卑来发挥政治影响力,以谋求人类社会共同的善、正义和福祉。 王星然写了一个故事,描述因时代转换而影响到学生事工方式的选择时,竟然在教会中也发生政治(权力)斗争;而谢文郁续写大陆政权改变之后,中国教会的第5个10年,即90年代的中国,因政治的变动而进入中国家庭教会大发展的时代。 显然,透过《举目》杂志作者们的书写,反映出21世纪的华人教会,逐渐脱离对政治的畏惧、疏离或反感,寻求更积极全面的福音影响力,并更诚实、坦然与勇敢地面对教会内部不完美的政治运作。
-
墙,具有保护、界限、隔离、舒适等功用和效能。墙也可以是形容词,使徒保罗就以 “墙”来形容人与上帝,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既指律法与道德上的定罪,也指犹太人对外邦人的拒绝。但耶稣基督藉十字架除掉这种隔绝,并托付教会,将和好 与平安的信息,带给世界(参《弗》2:13-18;《徒》10:36;《林后》5:18-20)。
-
成为一体,是上帝在设立婚姻时,对夫妇关系一个等同于命令的描述,既不仅止于元代管夫人、为了劝先生不要纳妾而写的《我侬词》的缠绵,也不是近代男女在婚姻中争权的依据。
-
委身教会,是个老生常谈而又知易行难的话题:到底基督徒应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定位自己与教会的关系并有所增进呢?
-
知识和灵命的关系,是《举目》2011年新策划的第三个主题(参56页)。虽然追求知识与敬畏上帝是相辅相成的(参《箴》1:7,29;11:9),但在华人教会中却对知识的看法不一,且时有疑惑:知识是否会令人远离神,以致教义偏差?
-
本期有健新和祝健两位大陆背景的传道人,分别以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信徒的品格与灵命(p.2 & p.12)。罗七对保罗与巴拿巴分裂的再思,回应了陶其敏的故事中,优秀大陆知识分子在处理教会中矛盾时的盲点(p.6 & p.10)。李梦勇敢的自我剖析,见证人人有在主里更新的盼望(p.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