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生活与信仰

  • 你看见走失儿了吗?

    …启事的左边是失踪前的照片,右边是根据小孩生长速度用电脑拟的现今的照片,希望大家看到后,帮着找。

    阅读全文…

  • 芬兰小镇奇妙之旅

    临走的前一天,我们请她到中餐馆吃了告别晚饭,然后顺着她的情绪,领她做了决志祷告。她很激动地说:很长时间没有流这么多的眼泪了!你是上帝专程派过来帮助我的人!

    阅读全文…

  • 爱你如初,我不放弃!(陈正华)

    “恋慕”与“顺服”,应当是息息相关的吧? 对你,我曾经做了那样的决定;对上帝,我曾经立下了那样的誓言。如今,我起初的爱何在?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71期。 黎端 摇晃的火车内,罗志翱挤在低头看手机的乘客中,忽然想起20年前的一桩往事。 那时他还是大学生,刚刚受了浸。不过,他的生活和信仰真没什么关系。他照样我行我素,照样不太看得起人,包括那些可怜的教授们。 一个周末,同班好友邀请他去家住两天玩玩。同学家远,要坐火车才能到达。那时少有手机。他们就事先约好,罗志翱到站后,用公用电话打到朋友家中,朋友再出来接他。 火车一到站,罗志翱就奔向公用电话亭……一摸口袋,居然忘了带硬币出来!正当他把口袋翻了又翻的时候,电话机前有一人刚刚哭着挂了电话。罗志翱看看那人,才发现是个流浪汉——大热天穿着发黑的棉袄,胡子耷拉、头发黏腻,夹着浓烈的酒臭汗味。 这两眼睛哭红的流浪汉居然看出了罗志翱的窘境,一个字没说,哆哆嗦嗦地伸了一只脏手到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硬币塞在他的手中;然后擦着眼泪离开。 罗志翱握著硬币,愣著,一直到流浪汉的背影消失。那一刻,他的脑子瘫痪了。流浪汉的举动打破了他固有的评判人的标准,让他体会到对方的善良和自己的丑恶,也粉碎了他内心的自我崇拜…… 在疾驰的火车上,迈入中年的罗志翱,继续思考着当年留下来的疑问:人到底有多少价值?《创世记》1:27说,上帝是“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也就是说,上帝的形像值多少,人就值多少。所以,不管你是企业家,还是流浪汉,都是无价之宝。 想到这里,罗志翱扫视车厢:这边两位珠光宝气的贵妇,那边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下一位,再下一位……天父是怎么评价他们的呢?《撒母耳记上》16:7说:“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那个外表又脏又乱的流浪汉伸出手的那个瞬间,是多么令人动容啊! 火车到站了,罗志翱随着人群走出车站。他的脑海依旧停不下来:如果主耶稣现在走到他面前,他能认得出来吗?自己会不会像当年的法利赛人一样,假设弥赛亚是达官贵人,因而与主擦肩而过?《以赛亚书》53:2-5描写主耶稣: “无佳形美容;我们看见祂的时候,也无美貌使我们羡慕祂。祂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祂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样;我们也不尊重祂。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想到这里,罗志翱的鼻子一酸。他顺势就街边的座椅,坐了下来。路边的行人,一位接着一位,从他的身边经过,并没有人在乎他。可是他确实地知道谁在乎。他不禁开口祷告:“天父,请原谅孩子总是凭着地位、成就、智商、打扮来给人打分!求你给孩子一颗诚实无伪的、爱人和尊重人的心。谢谢你把独生爱子赐给我,在我瞧不起祂的时候救了我,让我学习重新做人。天父,这一辈子可以认识你,被你改变,真好!” 罗志翱站起身,他开始微笑。他再次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作者现住纽约,从事于量化投资策略。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71期。 梦非 爱丽丝是我们神学院教授克利斯丁的女儿。 一年半前,师母因心脏问题,突然晕倒,入住疗养院。我们闻讯往访,爱丽丝服事母亲在侧,精神奕奕,机智幽默。 过去,不论我作学生时,还是后来教成人主日学,每逢请教克利斯丁老师问题,他总不厌其烦。但自师母身体违和,有时会找不到他们。爱丽丝了解父母的行踪,我因此常去电她家。 某次,两老远行去休养。爱丽丝问,可有为我效劳之处?我把问题提出,她即刻解答,且提供资料供我参考。我暗自庆幸老师有女可继承衣钵。其后才知,原来爱丽丝与父母一样,乃Biola大学神学院高材生,难怪! 爱丽丝在好莱坞某教会教成人主日学,且是司琴。丈夫乃教会执事会主席。 追思礼拜 今年3月,得知爱丽丝腰椎癌病变、可能不久人世的消息。起初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但爱丽丝坦然地告诉我:约莫一个月前看诊,医生说她只有六、七个星期可活。激动中,我说:“即使如此,我还是相信上帝能行使神蹟……”她说:“我也信……但我是在祂的手中!”声音响亮,语气坚定、无畏,完全听不出有病在身。后来我才听说,她其实经常极其疼痛。 没有多久,即传来她离世的消息。我们参加了她的追思礼拜。 吉姆,她的丈夫,主领聚会。他忍住悲伤,带领大家一起唱她生前喜爱的诗歌。他说,这是一个庆典,因为爱丽丝不再受苦。 他请两家共同的友人——芝加哥的一位牧师,作了祷告。然后,请在场的亲友并教会的弟兄姊妹分享:“爱丽丝与你”(What Alice meant to you)。 十几位来宾抢著举手。第一位发言者,是爱丽丝的挚友。她和爱丽丝都有病痛,经常彼此鼓励。她说爱丽丝直至最后一刻,都没有发怨言责怪上帝,或说出违背信心的话。台下好几位同时点头,表示同意——爱丽丝总是信心十足。 同教会的干事形容爱丽丝:当人有需要时,“她永远在那里……”这又引起一致的共鸣。有人说,如果遭遇挫折,肯定会得到她的安慰。 爱丽丝的表兄弟是牧师,有一次遭逢教会巨变,首先来鼓励他的,就是吉姆和爱丽丝。 爱丽丝有一位表弟,人长得英俊,却有点弱智,他说最喜欢接到表姊的电话。 一位黑皮肤的男士,朗诵自己写的诗。他举《雅各书》1章,来表明爱丽丝的信心经得起考验。众人又不住点头。 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说,希望自己未来不论遇何事,都经得起考验,像爱丽丝一样,走得优雅。 一位棕皮肤的高个女孩说,吉姆和爱丽丝有如汉堡与薯条,看见其中一个,一定会看见另一个,“他们好像我的父母”。 一个小时倏忽过去,众人还说不完。要到这样的时刻,才真正地认识一个人! “爱丽丝……1948年来到世间,2008年进入永恒……” 精致礼物 珊朵拉——爱丽丝的弟妹,率领他们夫妇收养的十几个孩子(包括依索比亚及罗马尼亚裔),唱《你信实何广大》,并朗诵《传道书》3章及12章。孩子们认真献上的音乐与经文,成为一场完美的敬拜,吸引了每一位与会者。 接下来是那位芝加哥来的牧师证道。他没有一句浮泛的安慰或溢美,而是始终围绕着上述的3处经文(《传》3、12章,《雅》1章)。他说,上帝在掌管。祂的时候总是对的,没有人能自己选择。人当趁著年轻,精力、体力俱佳时服事上帝。“生命短暂,稍纵即逝,唯为主活,存到永远。” 他说,爱丽丝没有写过一本书,没有上过电视节目,然而每一个与她接触过的人,生命都受她影响。她已作成善工,活出美好(A job well done, a life well live)。 对于她周遭的人来说,她就像耶稣。 借此题目,牧师将救恩讲解清楚,并且发出呼召。在座有几位站起回应,祷告,并接受耶稣基督作自己的救主。 师母坐在轮椅上,鼻子戴着氧气罩,神情开朗,没有一丝悲戚。老师后来才出现,说:“这是一个快乐而非悲伤的时刻!” 是的,教堂里摆着几张爱丽丝小时候的相片,以及与吉姆结褵37周年的合照。看得出,她是被钟爱的。讲台上墙壁两边,悬挂著两篮蓬松的绿色植物。讲台前是美丽的艺术花架,白底起银蓝细纹及小点的棺木上,覆蓋著一束花,像一盒精致的礼物——爱丽丝即是上帝赐给她周遭之人的礼物,她的一生祝福了周遭的所有人。 仪式结束后,大家排队安慰家属。接下来的葬礼与例行的餐会,教会的弟兄姐妹自动、自发地帮忙,带菜的,与预备饮料、餐具的,合作无间。 《传道书》7:2说得不错:“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诚然,可以学习宝贵的生命功课。 久久芬芳 几个星期后,我再与老师碰面时,他说:“我几乎无法想像,她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他老人家首次向我流露真实感受。爱丽丝向来最顾念父母亲,吉姆和岳父也向来无话不谈。 2个月以后,师母也走了。爱丽丝想必已经在天堂门口迎接妈妈了。 爱丽丝从来不是什么焦点人物,不是媒体感兴趣的对象。可是她无论何往,都带着基督的馨香之气。正如后汉名家崔瑗“座右铭”所谓,“暧暧内含光……久久自芬芳”。她虽然死了,却因信仍旧说话。 作者来自台湾,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现住美国洛杉矶。

    阅读全文…

  • 钥匙又不见了

    要送儿子去上跆拳道课了。我拎起皮包,打开抽屉拿车钥匙。伸手往抽屉里一摸,“咦?”再摸,不祥的预感彷如乌云罩顶。于是我将周边的柜子、桌子、台面,快速地扫过。还是没有!

    阅读全文…

  • 在低谷中与上帝相遇,我体会到苦难中的祝福。一路走过来才发现,上帝并没有亏待我。在这所普通的大学里,我改善了不好的性格,和不良的人际关系。在短时间里,我学习到许多真正有用的东西,是课本知识不能给我的。

    阅读全文…

  • 岁末,丝毫不减一年来的忙碌,反而加上无休无止的血拼 (shopping)。忙,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时尚,一种习以为常的心境。每一个人,被这越转越快的世界,拽著不停地向前跑。

    阅读全文…

  • 我就此反省——我因为不知道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所以多年来,认为我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而且很习惯用自己的感觉去评判他人感觉的对与错。

    阅读全文…

  • 女儿恺伦到了含苞欲放的年龄,我早就想和她进行一场关于青春的私密长谈,可是平日总有儿子的身影在一旁晃动。终于等到暑假,儿子去参加航海营,我和丈夫带着女儿,进行了一次“神秘之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