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主题文章
-
感恩节刚过,今年《举目》杂志最感恩的是,3月初新网站正式上路,9月底推出微信平台。这标志着《举目》在迈向新媒体、迎向e世代造就门徒方面所作的努力,非常感谢几位专栏作者的参与和委身。
-
最近遇到一位热心的读者,他建议我应该多看各类主内杂志,将好的文章收集起来,在《举目》上转载。他说,许多很棒的文章,刊登一次就没了,太可惜,若是藉《举目》的平台广为流传,是彼此都有益的事。
-
在香港参加教会领袖会议,遇见一位来自内地的牧者。他告诉我,他读过《举目》59期,而且还让全教会的同工,大家一起来学习《举目》。我听了有点儿懵:学习《举目》?为什么?《举目》是杂志,不是教材啊!
-
主题文章Feature Articles 3 旧约五经中的环保基础/赖建国 人的善行与恶行、受罚与得救,都与大地蒙福或受诅咒密不可分。摩西临终前谆谆告诫百姓,除了爱上帝、爱人之外,还要好好爱护大地。 5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谈妮 哪有人受邀吃饭自备筷子的?是嫌免洗餐具不成敬意吗? 6癌细胞或是管家?——基督徒的环保伦理/刘志远 环保的领域很广,不是单单的气候变暖而已,还有空气污染,物种灭绝,地下水的污染,森林消失等等。我们不禁要问,圣经是否给了我们这方面一些可活用的原则? 10我们的挪亚方舟/郑荣洁 17岁那年,我进耶鲁大学学习环境科学和经济学。毕业后又去纽约大学读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环保是个更深层的正义问题,也是个关联到我们基督信仰中心的议题。 12哀哀地球,生我劬劳——谈环保的起步/张力扬 人是否像细菌或癌细胞一样,盲目地蔓延,摧残着地球的健康?我们是继续吃喝快乐?或等著太空船接我们升天? 透视篇Perspective Section ‧生活与信仰 Christian Living 14放下/吉鸣 女儿的画得了第3名。这原本是件高兴的事,我却忿忿不平…… 15在爱里无惧/姜洋 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我们的心里也多了一份欢乐和安慰。 ‧流行文化 Pop Culture 16当僵尸走上街头/王星然 分析当代文化,僵尸(zombie)绝对是 21 世纪的媒体新宠。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或翻开小说、漫画,僵尸无处不在。 事奉篇 Ministry Sections ‧校园与海归Campus and Returnees 19从方寸世界仰望星空——向新一波留学浪潮传福音/基甸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张照片:一大群中国孩子,半夜聚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沃尔玛店门口。原来,时值开学,普度大学的中国新生集体“血拼”(shopping)生活用品。 22另一条幸福路/希雅 S怀孕了!她问上帝为什么:“我不是要来服事你吗?”上帝没有回答。 ‧教会论坛 Church Forum 24发言?不发言?/冬青 为什么一般弟兄姊妹不愿意在查经参与讨论呢?我作为信主十多年的“资深”平信徒,谈谈自己的看法及经历的挣扎。 26超越改革宗—对《唯独改革宗—一封困扰的读者来信》和4位牧者文章的回应/恩霖 我们需要查找、分析并纠正改革宗沙文主义的错误,发展、完善改革宗神学,真正发挥引人归正的作用。 30重新绽放的舞娘花—记一位焦虑症患者的康复历程/苏本 秦月发现自己每天都会莫名地感到恐惧,并且越来越严重。每当恐惧袭来时,她会心跳加快,身体发麻,忍不住想要呕吐,惊恐异常。 33如何辅导绝症患者及家属/徐保罗 身患绝症,是人生最大的危机。牧者应走近这些伤心、绝望的人,借着从上帝来的爱和辅导技巧,使“逝者有善终,生者有祝福”。 成长篇 Spiritual Growth…
-
本期《举目》特邀赖建国从解经的角度,谈人需要先懂得欣赏这个美丽的受造世界,才能顺服上帝的旨意,关心环保;刘志远答辩环保人士对基督信仰的攻击,说明人类共通的罪性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大地得赎的关键,在于人类的得赎;在加州成长的郑荣洁,以环保律师的身份,见证环保事件后面有更深层的公义问题;张力扬提醒我们,面对地球所受的七项苦难,我们理当将善与爱,落实在生活中;谈妮则举生活小例,或可提醒对环保观念的自我审视,或是激发更多实践环保的创意。
-
当挪亚在建造方舟的时候,邻居不断地嘲笑他,笑他胡思乱想、不着边际、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想像那个情景:挪亚在沙漠里,建造一艘巨大的船、收集一对对的动物,累得汗流浃背……还要说服他的家人像傻子一般离开家,上到竖立在旱地的船上。许多人在他身边不断讥讽他,他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的信心和祷告。
-
车子、高楼、人潮,早已成为现代人生命的一部分。路边、河边、山边的凌乱度增高了,空气里的微粒、气味、声音,变色、走调了。废弃物增加了,但可回收废物未放进废品回收箱,却丢进了垃圾桶。现代生活不仅改变了人的审美观,使人的生活品质与从前大不相同,也使凌乱取代了过去自然环境中的美。
-
这期《举目》的主题是“环境保护有救吗?”主题是大家一起决定的,但是标题是我写的——我喜欢用问号,而非句号;在议题上,我倾向引入反思和探讨,而非单向权威的教导。主题决定了,但是谁来写呢?谁能透过基督信仰的“眼镜”,来探讨这个专业议题呢?尤其是,这似乎是一个华人教会不太熟悉的范畴!我只能祷告。然后,渐渐地,从解经到实践,5篇文章如一体的5个面,出乎意料地自然形成了一个群组。
-
环保,应该实践在生活的每一方面上,包括更新观念和激发创意。
-
OC举目微信,是赶流行?还是更佳服务? 根据资料显示,在2012年,全球网民已达24.06亿。在中国,2012年网民有5.64亿,其中74.5%为手机网民,数量是4.2亿人。 微信(WeChat)是中国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免费软件,它融合了手机和社交媒体、个人与机构。微信能与好友分享文字、图片、照片和视频,并支援分组聊天和语音对讲等功能,以及一对多的消息传播。微信推出一年,在2011年12月,用户已达5000万,截至2012年底,注册者竟突破了3亿。 以我个人有限的网上经验,认为微信不但即时,而且超越新浪微博(中国式twitter)140字的限制,适合分享更具深度与细节的信息。微信也如脸书(Facebook),互动亲切且具个人性,方便维系、分享和发展友谊,但似乎比脸书更为隐秘。 2013年春末,[海外校园机构]为了方便读者手机阅读与增加互动,推出OC系列精品的微信平台,每日发布的文章选自《举目》杂志、《海外校园》杂志、OC爱看网、OC爱梦想和OC爱问网等。但为了使平台更具针对性,对OC好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2013年8月,我们申请了“OC举目”微信公共帐号,结合《举目》杂志与“建造教会领袖”材料,于9月底正式推出,对关注者按时发送有益于生命造就的信息。 我们知道,基督信仰不仅是理性的材料,或是感性的经验,而是透过人与上帝,人与己,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互动,来展现其生命本质。《举目》杂志不但以文字来记录信仰的思考或心得,更需要读者的回应,来丰富平台上的讨论。在这方面,微信提供了另一个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读者与读者……以及读者与自己的亲友之间,多方沟通的管道。 换言之,建构微信平台不是在追流行,而是深切希望借着“OC举目”微信平台的开张,提供您一个更完整的服务。 “OC举目”微信平台: 微信号(WeChat ID):FollowChrist 微信公共帐号(WeChat Official Account):OC举目(在微信平台上搜寻,要使用简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