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成长篇

  • 作者在《里外更新》一书中,针对今日信徒在蓬勃外表下的内心虚假本相做出了深刻批判。他指出,许多信徒与神与人的关系, 都非常肤浅与贫乏。有人以传讲心理学的自我肯定来代替整全的福音,有人则以更多的圣经知识、门徒训练,或更努力的服事及祷告,来代替真诚地面对内心挣扎。

    阅读全文…

  • 我受洗后,并没有更进一步追求神的话,更不知道如何活出一个基督徒的样式。如今回想起来,主要原因,一是内在没有追求的心,二是外在没有属灵的带领。刚发芽的生命因而自生自灭。

    阅读全文…

  • 心灵就是真我,内心深处真正的我,不是外在的地位、成就所能替代的。有时人只活在教会文化里,心灵却没有与神相遇,神的话对生命没有影响力,因而时常感觉挫折、没有方向。惟有不断回到神面前,心灵得到满足,才会有真正持久的喜乐。

    阅读全文…

  •    但这真是过时的教导吗?保罗真的主张男尊女卑吗?这里根本的问题,是出在对“头”的理解上。许多姊妹想不通的是:家中为什么要有个“头”?为什么不能男女平等?要不就大家都不作头,要不就两个人都作头?

    阅读全文…

  •     “耶路撒冷会议”意义非凡,为日后数次“大公会议”奠定了根基与榜样。所争议的问题“如何接纳外邦人信徒”,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后失去热度;主后 135年耶路撒冷教会也成为外邦人教会(罗马皇帝Hadrian驱逐所有犹太人离开耶路撒冷,重建之为外邦城市)。

    阅读全文…

  • ,

    自由之旅的驿站

    邦霍华、编译:山卉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1期        简介:《作门徒的代价》的作者邦霍华,是二战时期年轻有声望的德国牧师。因涉嫌反对纳粹而被捕。狱中他潜心精研圣经,写下许多见解独到、令人信服、感人肺腑的讲章、诗文和书信。           他对生活的热忱,对人的关心,以及他的知识、智慧、胆识和略具孩子气的谦卑,博得了其他狱囚及监狱看守的好感和厚爱。自然,这意味着他因此享受一些特别优待,如可以破例对外传递书信和文章。           邦霍华被公认为廿世纪最有前途的神学家之一,但他不是一位纯理念的学者。他在狱中极有限的条件下,以生命传扬光明之道。本文要介绍的这首诗〈自由之旅的驿 站〉写于他就义前几个月。当时纳粹战败,急于处理一批关押著的政治犯,就在联军解放前几天,盖世太保的头子希姆莱亲自下令,将邦霍华处以吊刑。他时年卅九 岁。仓促中连向未婚妻和家人道别的机会也没有。但这首诗却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望和对死亡的无畏。           人类自堕落以来,便在层层次次、方方面面 受到罪的挟制:或摆脱不了肉身欲望的 牵制,或屡败于血气骄妄之下,或心智上辨别不清,或胆小怕事裹足不前,等等。但无论何人,因着神赐下的印记,都有一 颗渴望摆脱束缚,作自己主人的心,都有一个愿天下好人一生平安的愿望。那么,这首诗便是邦霍华对这一人生追求的探讨后的结论:人要于诸事中自制律己,要大 胆敢为,要勇于承担苦难,不要畏惧死亡。死亡是短暂人生的中继站,信心坚定的人们必要转上通往真正自由的列车,在天国里瞻仰永恒的荣美。           这首诗一共分为四段:律己、敢为、苦难、死亡。Frank Clarke英译,笔者根据自己的感受重新分行。 律己 (Discipline) If you set out to seek freedom, then learn above all things to govern your soul and your senses, for fear that your passions and longing may lead you away from the path you…

    阅读全文…

  • ,

    告别三十岁(陈宇)

    陈宇 本文原刊于《举目》第11期        带着满心的忧郁,带着对神的怨叹,我很不情愿地跨入了三十岁的门槛。我一点也不想让人知道我的生日,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无声无息地度过,不要祝福、不要生日聚会,一切与祝贺有关的,我都不要!           三十岁,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她应该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可以靠的肩膀,她应该停止漂泊,找到一个可以停泊的港湾……我多么盼望自己在三十岁前得到这一切,为此,我在神面前求了一年又一年,但我还是没能求到我所盼望的。           那个夜晚,我问神:“父啊!你还要孩子等多久?孩子已经等得很累、很疲、很乏!”           许多好心人都不断地劝我:“你再不找,就越来越困难了。找个人好的,对你好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不反对你信仰的,就可以了嘛。为什么非要找基督徒呢?现在 年轻人谁信啊?你这个条件一设,不是把大多数人都划出范围了吗?”或是:“女人的青春很短暂,更何况你已经进入大龄青年的行列。再不抓紧,一转眼就三十好几了!……”          这些话,就充斥着我的心,我被忧愁和软弱包围着……一方面我很清楚,我无法和不信的人一起生活,沟通;而另一方面,我又无法靠信心来仰望神!这种上不著天,下不着地的感觉,让我很是无奈……          我在消极的心态中等候着神。然而,神依然沉默。日子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划过,没有任何改变。          但是,我们的神是施怜悯和慈爱的神,祂不会永远把我们放在孤苦无告的状态下,祂有祂的时间,祂能让“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今年五一休假期间,我回到家,遇见了一位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姐妹,在她移民赴加前,我们一直在一起聚会。她到我家,与我谈起婚姻。当时,我的态度很无奈,她就只问我一句话:“你对你的婚姻,是否有个单纯的心志,就是为了荣耀神?”圣灵就借着这句话,在我心里作工。          节后我回到工作的城市,当我一个人默想的时候,这句话常常浮到我的面前。我对主说:“主啊,这个问题,我还确实没有想过。我的心并不单纯,我对配偶的选择标准和世人没有什么区别,我仍然有着自己的虚荣心,仍然有着自己的喜好。我并没有真正完全交托给你,我也没有真正将主权交给你,我是求你成全我的意思,而不是求你成全你的旨意。”           是的,爱我们的神,实在愿意我们这些儿女能听见祂说话,能遵行祂的旨意,不偏行己路。神有祂自己的时间!就在这段 默想的日子里,我对着神的祷告也有了改变,我不再问“为什么”,而是对神说:“主啊,我现在相信你给的就是最适合我的。过去虽然我也求,但我一直害怕你给的,是我自己不喜欢的,我对你没有真正的信心。          “我现在开始学习把主权交给你,求你让我放下自己的意思,能看见并听见你的旨意。一直以来,在道理上我知道要顺服,但我并没有在实际中顺服。主啊,我现在愿意学习顺服!”          当我这样祷告一段日子以后,我的心也就随之安息在主的平安里面了。放下自己的意思,是难受的,是挣扎的,但当你为主放下的时候,主接着带给你的释放和安息,却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感谢神,也就在五月份,我在“赞美网”上看到署名“恩泉”的一篇文章,是“基督徒婚姻一大误区”,对我帮助很大!这篇文章写道:“你要不断地求神为你预备你的配偶,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神还没有给你配偶时预备你自己,多亲近神,多与神交通,让自己的灵命不断长进。同时,也要去学习各种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技能。这样,当你将自己完全摆上,并达到适合婚姻的时候,神就会带领你的良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了。”          是的,我发现周围有很多进入婚姻的人,有各样的困难,婚姻中布满乌云。不幸的婚姻似乎越来越多,甚至在弟兄姐妹中间也有。很多是因为匆匆忙忙进入了婚姻,在此之前,却没有好好的预备!          神借着这些事情,让我看到,在进入婚姻前,需要好好预备,否则很难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难处,也不知如何与对方共同面对婚姻中许多实际的问题。于是我祷告说: “主啊,你让孩子看见,自己并没有预备好,我还不够资格进入婚姻。主啊,你实在是爱孩子的,你为了让孩子在进入婚姻后少受伤害,所以你让孩子在进入婚姻前 有所预备,有所学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我心里实在是感谢赞美主。虽然我已经毫无退路地进入了大龄的行列,但是主一直用慈绳爱索牵着我,没有放纵我,没有让我偏行己路,我的心里充满了感谢!          感谢神,让我现在还能有“选择”的余地,还能够向神求一个爱神的弟兄!          感谢神,让我还能够有机会预备自己,还能够有盼望!          感谢神,让我还能享受一段一个人的日子,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事奉,学习安静!          感谢神,让我再次经历,因着顺服,进入安息!          感谢神,让我学习在所有的环境和遭遇中感谢和赞美!          感谢神,有祂同在的日子,就是最好!          这篇随感,我想与所有正在等候神预备另一半的弟兄姐妹共勉。盼望我们都真正能有一个单纯顺服的心,仰望为我们成全万事的神!□ ——————————————————————————————- 不可估量的 ──〈告别三十岁〉回应一…

    阅读全文…

  • 莫说不能 ──合一的祕诀:谦卑(心渔)

    然而,当我思考教会内部合一的可能性时,发现“合一”根本不是人可以“做”的事。耶稣祈祷“我在他们里面,你(上帝)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的合而为一”(《约翰福 音》17:23)祂的祷词指出,信徒合一的前提是让基督住在里面。人成为基督徒,就进入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中,而这份关系也包括在言行思想上顺从圣灵的引 导。

    阅读全文…

  •   笔者以为,沃弗的这本《排斥与拥抱》特别值得海内外华人参考。诚如作者在首章开宗明义所说:人的自我中心倾向,很容易使我们在不自觉中,对于团体中的异质性感到不舒服。笔者认为,华人亦如此。因移民蔚为风潮,海外华人的同质性明显偏低,要找一个有归属感的同质团体,殊为不易。沃弗的书可以做提醒教会,基督徒 要格外小心异质文化下所产生的排斥心理,辨明哪些疏离行为并不合神心意,使教会的合一不是建立排斥异己上,而是在爱和饶恕上。

    阅读全文…

  • 这次修课,让我了解到很多以前没有机会认识的事物,同时也结交了新朋友。这些台湾的朋友,虽然他们总是把“发”读成“花”,把“曾”念成“真”,没关系,我 们有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追求,在天国里是一家人。不管我们是从世界的哪一部分来的,只要是在主里,就是相通的。一起祷告,相互分享,实在是来自主耶稣的爱,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