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编者心
-
感恩节刚过,今年《举目》杂志最感恩的是,3月初新网站正式上路,9月底推出微信平台。这标志着《举目》在迈向新媒体、迎向e世代造就门徒方面所作的努力,非常感谢几位专栏作者的参与和委身。
-
最近遇到一位热心的读者,他建议我应该多看各类主内杂志,将好的文章收集起来,在《举目》上转载。他说,许多很棒的文章,刊登一次就没了,太可惜,若是藉《举目》的平台广为流传,是彼此都有益的事。
-
在香港参加教会领袖会议,遇见一位来自内地的牧者。他告诉我,他读过《举目》59期,而且还让全教会的同工,大家一起来学习《举目》。我听了有点儿懵:学习《举目》?为什么?《举目》是杂志,不是教材啊!
-
这期《举目》的主题是“环境保护有救吗?”主题是大家一起决定的,但是标题是我写的——我喜欢用问号,而非句号;在议题上,我倾向引入反思和探讨,而非单向权威的教导。主题决定了,但是谁来写呢?谁能透过基督信仰的“眼镜”,来探讨这个专业议题呢?尤其是,这似乎是一个华人教会不太熟悉的范畴!我只能祷告。然后,渐渐地,从解经到实践,5篇文章如一体的5个面,出乎意料地自然形成了一个群组。
-
OC举目微信,是赶流行?还是更佳服务? 根据资料显示,在2012年,全球网民已达24.06亿。在中国,2012年网民有5.64亿,其中74.5%为手机网民,数量是4.2亿人。 微信(WeChat)是中国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推出的一个免费软件,它融合了手机和社交媒体、个人与机构。微信能与好友分享文字、图片、照片和视频,并支援分组聊天和语音对讲等功能,以及一对多的消息传播。微信推出一年,在2011年12月,用户已达5000万,截至2012年底,注册者竟突破了3亿。 以我个人有限的网上经验,认为微信不但即时,而且超越新浪微博(中国式twitter)140字的限制,适合分享更具深度与细节的信息。微信也如脸书(Facebook),互动亲切且具个人性,方便维系、分享和发展友谊,但似乎比脸书更为隐秘。 2013年春末,[海外校园机构]为了方便读者手机阅读与增加互动,推出OC系列精品的微信平台,每日发布的文章选自《举目》杂志、《海外校园》杂志、OC爱看网、OC爱梦想和OC爱问网等。但为了使平台更具针对性,对OC好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2013年8月,我们申请了“OC举目”微信公共帐号,结合《举目》杂志与“建造教会领袖”材料,于9月底正式推出,对关注者按时发送有益于生命造就的信息。 我们知道,基督信仰不仅是理性的材料,或是感性的经验,而是透过人与上帝,人与己,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互动,来展现其生命本质。《举目》杂志不但以文字来记录信仰的思考或心得,更需要读者的回应,来丰富平台上的讨论。在这方面,微信提供了另一个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读者与读者……以及读者与自己的亲友之间,多方沟通的管道。 换言之,建构微信平台不是在追流行,而是深切希望借着“OC举目”微信平台的开张,提供您一个更完整的服务。 “OC举目”微信平台: 微信号(WeChat ID):FollowChrist 微信公共帐号(WeChat Official Account):OC举目(在微信平台上搜寻,要使用简体字)
-
最近这些日子,微博上的热门消息之一是,李开复得了淋巴癌。这位前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在微博上写了很经典的一句话,“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好一句“人人平等”!
-
这两天为了准备《OC举目》微信平台的推出,重新整理过去《进深特刊》上的文章。《进深特刊》也就是《举目》杂志的前身,是针对当时大批初信的基督徒编辑的,从1997年至2000年共发行了8期,主题分别是:罪、信、生命、成长、教会、顺服、无悔、生根。
-
近日,在洛杉矶基督徒中,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就是Matt & Grace Huang夫妇,被囚禁在中东卡达的监狱,罪名是饿死他们领养的9岁的加纳女孩,如果罪名确定,他们可能面临死刑。
-
因此,《举目》杂志2014-2015将用两年的时间,探讨“属灵基本功”。2014年将先谈生命长进、读经、祷告、认罪、聚会、肢体生活等,我们会从圣经和教会历史中的榜样来谈,也希望弟兄姐妹有真实经历的分享。盼望借此提醒大家重视,也一同来操练。
-
捐肾者 在巴拿马参加华福主办的泛美宣教大会时,遇到一位姐妹,她来参加我的文字讲座。 这位女士身材瘦削,脸上总是因为笑容而放光。她告诉我,目前平均约半年住加拿大,替一个宣教机构工作,另外半年住巴拿马,在一个神学院中服事。 这次会议是借用一个大型的旅馆。旅馆的建筑围绕着一个极为漂亮的游泳池。我们每天数次,挥汗绕过游泳池,去参加各种聚会和吃饭。终于到了最后一天,有一两小时的空档,让我们这些带了泳衣的人,可以下池松弛一下。我注意到这位姐妹,她抬着头,熟练地在水里来回和聊天,毫不见疲态。 我问她,是不是身体很好,常常锻炼?她愣了一下,仿佛重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她略微迟疑后回答:“是啊,我好像一直都蛮健康的。”然后她很兴奋地问我:“你猜我几岁?”答案是:72! 她告诉我,她从未结过婚,但也不算是“单身”,因为她一直有主内同伴,彼此照顾。她还告诉我,她曾将一颗肾,捐给了一位牧师。 我当时惊异地有点反应不过来:一位精神烁耀、喜乐充满的“耆老”,却是一位单身生活丰富,大方捐出一颗肾的在职宣教士? 透过媒体,每一天,我们可看到许多悲惨的、不公的、令人气馁的,或令人毛骨耸然的报导;但同时,也有许多基督徒在默默见证上帝的恩典和大能。我们需要有人来记录、传扬这些故事,给世界、甚至也给主内的肢体,更多的光亮、鼓励与希望。 注:附图是在巴拿马聚会时,借用的酒店游泳池,当地基督徒有很好的职场见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酒店泳池内常有其他住客欢乐地随音乐沉浮,我们却多半只能望水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