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牧者恩言

  • 若是最後一句話,你會說什麼?(王申得)2024.04.27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10.22 王申得 經文:“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波士頓青年交響樂團的本傑明•贊德先生 (Benjamin Zander) ,是著名的指揮家,也是一位備受尊重的音樂教育家。他舉辦的大師班,不僅傳授精湛的音樂技巧,也常常分享他的人生閱歷,使人受益匪淺。 有一次,他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納粹德國蹂躪歐洲時,一戶猶太人家庭被強行送進開往集中營的火車上。姐姐看見最小的弟弟鞋帶沒有繫好,就像平時一樣訓斥了他幾句,全家人隨後在一片混亂中彼此失去了聯繫。 戰爭結束後,姐姐成了全家唯一的倖存者,再也沒有見到小弟弟,因為他遇害了。從知道弟弟被害的那一天起,她發誓再不對任何人講一句無關緊要的話,因為那可能是被聽見的最後一句話! 這位姐姐其實並沒有說錯什麼,但她一生不肯自我原諒。年幼的弟弟聽見自己說的最後一句話,竟是訓斥,成了她心中永遠的傷痛。若時光能夠回轉,她會緊緊地摟住小弟弟,對他說,“鞋帶沒繫好,沒關係,我愛你!” 人的一生,從牙牙學語到遺言,究竟講過多少話,實在無法計算。有些人心裡縱然有千言萬語,到了嘴邊只剩下兩三句;而有些人說話好像打開閘門洩洪,滔滔不絕,沒有人知道他一生到底講了多少話。 難怪聖經裡有太多關於人應該怎樣說話的教訓,因為說話是人每天必須進行的活動。對信主的人來說,首先應當牢記的是,上帝是天上永恆的聽眾。大衛明白這個道理,他說,“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139:4) 上帝不但聽見人說出來的話,也聽見人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詩篇》第10篇裡那個惡人,兩次只在心裡說的話,上帝都聽見了(參《詩》10:6,11);謙卑人內心的話,上帝也聽見了(參《詩》10:17)。 令人惴惴不安的是,上帝竟將人所講過的每一句話,都作為資料收藏起來,存檔備用。 主說,“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閑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12:36-37)。又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 上帝按著祂豐盛的恩典,塗抹和赦免我們口中一切的過犯,但同時也告誡我們,除去信主以前的汙言穢語,連一句也不可講。 也許,我們應該像那位猶太姐姐一樣,從生活中吸取教訓,不再說無關緊要的話,也不再說後悔莫及的話,只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因為我永遠不知道,我所講的,是不是他人聽見的最後一句話! 禱告:主啊!願我的舌頭被聖靈管理,叫說出來的話榮神益人。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雅比斯的人生,尊貴在哪裡?(張克敏)2024.04.26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9.22 張克敏 經文:“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說:‘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神就應允他所求的。”(《代上》4:10) 雅比斯出生於猶大支派;他的母親生他甚是痛苦,給他取了這個意思為“痛苦”的名字。聖經記載:“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代上》4:9);既然被母親取名“痛苦”,雅比斯又怎樣得到尊貴的人生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禱告中學習,看上帝在我們身上與眾不同的獨特美意。 “雅比斯的禱告”在十幾年前曾經因著一本暢銷書而被基督徒廣知,同時也引起一些人的反對。但是,雅比斯的禱告既然是聖經的記載,聖經且宣告他是尊貴的,上帝是垂聽並應允他禱告的,我們也不當回避不講這個禱告。關鍵在於,我們學習的人,出發點是以自我為中心,還是以上帝為中心。 雅比斯的禱告非常直截了當:我要上帝的祝福,我要大有作為,我要在人生中成就大事。難道他真的只關注自己的需要嗎?如果這樣,上帝還會說他“比眾弟兄更尊貴”嗎? 雅比斯遠大的抱負,卻正是單單要成就上帝的旨意。當他向上帝祈求“擴張我的境界”時,意味著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意味著勇敢,意味著爭戰,意味著在敵人面前不妥協退後,意味著勇往直前。 雅比斯向上帝祈求三件事:1.生命中的能力;2.生命中的同在;3.生命中的保護。 他的禱告委實是我們需要常常自我提醒的,因為,上帝應允了雅比斯所求的。雅比斯的禱告中,“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這句最有爭議。上帝怎麼會應允這樣的祈求,居然還誇獎他“尊貴”呢? 讀經一定要平衡整全。我們不會單強調這節經文以及聖經中其他講到求神醫治、求神挪去患難、求神憐憫安慰、求神賜下福樂的經文,發展出“成功神學”的教義。我們當知道聖經又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 (《詩》119:71)基督徒人生在世,也會經歷許多神所許可的逆境與磨練,讓我們更加成熟像主。但若失去平衡,有人則會認為基督徒的生命就是“自討苦吃”,彷彿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士那樣苦待己身,才是屬靈。 我們基督徒也要誠實地承認我們都是軟弱的人,都是容易陷入試探當中的人(參《太》6:13)。基督徒不需要屬靈的表演,不需要屬靈的大話,而是作一個真實活在主面前的人。偉大的使徒保羅尚且說“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林後》12:9) 當眾人在迦南強敵面前退縮妥協,隨從世俗偶像時,雅比斯勇敢地禱告求上帝賜能力幫助他擴張境界。他名字的意思是“痛苦”,他知道與迦南人的爭戰是危險的,必定會遭遇許多患難、艱苦。在與強敵爭戰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比苟且一生中的“艱難困苦”不知要大多少倍! 雅比斯也知道自己是軟弱的,但他沒有選擇退後,而是牢牢抓住上帝,迫切仰望上帝的保護,因為離了主,人就不能做什麼。 聖經稱讚雅比斯“比他眾弟兄更尊貴”,不單是因為他的勇敢,也是因為他的真實,因為他在承認自己軟弱的同時,切切渴慕上帝的同在。有人認為我們的禱告不應該只顧提到自己。不錯。然而,信心的成長在乎建立我們與上帝個人的關係。若每天在個人具體的生活中,經歷上帝的恩典,自然而然會漸漸心意更新,活出重生的新生命。 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感謝你用雅比斯的禱告來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的境遇如何,你在我們身上的美意超過世俗的認定。讓我們因著信,得以成就你的美意,活出尊貴的生命來。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比翼飛(辛立)20240425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9.23 辛立 經文:“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前》3:7)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中的核心。這一關係與其他各種人際關係相互連結、相互影響。在其他關係中,比較難處的,就是婆媳關係。這一點,在我媽媽被診斷出罹患老年失智伴隨狂躁症(Senile Dementia)後,我們夫妻照顧她時,表現得很明顯。 媽媽跌倒後,因為醫生用了大劑量的止痛藥和鎮靜劑,藥物反應大,所以狂躁症的表現很強烈。她的眼睛不時被深灰色物體遮蓋,她緊緊盯著我,或是說難聽的話,或是咬我。 每當此時,我就求上帝賜給我力量和智慧,並且一邊流著淚,一邊以鎮定的口吻對她說:“媽,我知道你心裡很痛苦;兒子不孝順,沒有照顧好你。但我知道,你所說的難聽話都不是你本人的意願。上帝愛我們,誰也不能將我們從祂手中奪去。” 之後,媽媽就慢慢平靜下來,眼睛開始流淚,灰色遮蓋物慢慢褪去。我深信,上帝的愛能洗去我們身心靈的一切疾病。 老年失智的另一顯著特徵,就是對過去所受的傷害記憶很深,且無法饒恕。他們會將現在所看不慣的人和事情,和過去的人物、事件掛鉤,將所有的憤怒聚焦在一個人身上。媽媽在急診病房時,妻子和我一起去照顧她。她就把對所有媳婦們的不滿,發洩在妻子身上;並且用強烈的語言伴隨行動,要把妻子趕出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夫妻同心非常重要;同時,積極了解病患者的表現,也很關鍵。妻子靠著上帝的恩典和慈愛,一邊忍受媽媽的誤解,一邊從朋友處詢得她們照顧婆婆的經驗,她也購買相關的書籍,希望照顧好婆婆。 老年失智的患者中,很多人會懷疑別人,比如懷疑親人偷他們的錢,貪圖他們的財產等等。他們防範心理強,常常藏東西;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了。 我媽媽在發病期間,會在我們房間翻箱倒櫃,看有沒有她的“重要文件”。他們也會懷疑親人要害自己、在飯裡下毒。我們回想媽媽摔倒之前,每次吃飯,都會把我們夾給她的菜夾回給我們;看著我們吃了以後,自己才吃;有好多次,她把餵給她的降血壓藥偷偷吐出來扔掉。後來住院了,我們在醫院餵她吃飯時,先要把飯自己吃一半,剩下的再給她吃;如此,媽媽心裡感覺到安全,飯量才逐步恢復。 照顧患有老年失智失智的父母,短期照顧的體能壓力大;長期照顧的心理壓力大。如果處理得不好,給家庭帶來的傷害會很大。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夫妻爭吵增多,經濟壓力加重,甚至會引發憂鬱症、正常人也變得不正常。 所以,如何將孝敬父母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夫妻的共同認知、互相體貼、彼此勉勵,這些都至為關鍵。特別是當照顧的對象是婆婆,媳婦被誤解、傷害的機率就很高。 照顧久病在床的公婆,可以說是家庭面對的很大困難。常言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但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是大難來時各自飛,而是大難來時比翼飛。當然,單憑我們自己的力量,很難做得到。 所以,我們常常禱告,禱告是我們夫妻同心照顧久病父母的力量來源。彼得在禱告是否蒙應允之前,這樣說: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是比你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在禱告前校正我們的心,特別是體貼比我們軟弱的妻子,是共同照顧久病父母的過程中,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重要環節。以此作為基礎,我們的禱告就沒有阻礙,上帝必定聽我們的禱告,賜給我們力量、能力、愛心、智慧,特別是同心。 共同照顧好久病的母親,是我們一年多來所經歷的蒙恩之路。久病的媽媽看到我們夫妻和諧、共同照顧她的時候,她也從有所學習,和我爸爸的關係也有了非常正面的改進;並且開始學習饒恕。對於老年失智、狂躁症病人來說,能從自己的牛角尖中出來,學習饒恕是很關鍵的起點。若不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和愛,人是無能為力的。 只有經歷風浪和苦難,特別是經歷過照顧久病在床媽媽,我們更體會到信仰的力量,上帝的恩典;我也從照顧媽媽的過程中,看到妻子的寶貴;我們一家人也學會珍惜彼此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 禱告:主啊,父母、夫妻、婚姻,都是你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和恩典,在這些關係裡面,我們看到自己的軟弱,但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比翼飛”!求你時時刻刻成為我們的力量、拯救;讓我們在你的救恩源泉中,歡然取水,滿有喜樂,走好一生的每一步,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我願效法彼得(小剛)2024.04.24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4.04.24 小剛 經文: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上帝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知道人心的上帝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 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現在為甚麼試探上帝,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徒》15:6-11) 回到教會歷史上第一次的大公會議,若不是彼得站起來說出這一番擲地有聲的話,那接下來教會的情況會如何呢?司提反殉道後,信徒逼迫四散,才“新生的教會”會不會因著傳統的影響,再次重走老路呢——把“福音”視為猶太人的專利,繼續認定外邦人只可通過信守摩西的律法,才能悔改歸主呢? 主真是有奇妙的預備,讓彼得早一步在異象中聽見祂的告誡:“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10:15) 祂還讓彼得住進一位(不潔淨的專門經手死牲畜的)硝皮匠的家,且帶領未受割禮的外邦人——羅馬軍營中的百夫長哥尼流一家信而受洗。這是教會向外邦人宣教的里程碑。這個突破性的工作,是始於彼得,並讓他屆時可以站起來,成為後繼積極向外邦傳福音的安提阿教會,以及“外邦人的使徒”保羅的重要支持者! 我看到彼得生命中極其寶貴的屬靈品格:他在保羅對他的批評中,謙卑放下了自己(參《加》2:11-14);他在那些奉割禮的門徒的攻擊中,勇敢持守真道(參《徒》11:1-18);他安靜接納在他因逼迫離開耶路撒冷後,教會產生的新領袖(參《徒》15:12-29)。 禱告:主啊,願我效法彼得,專心跟隨你,或放下、或站立,或安靜、或吶喊;主啊,願我效法彼得,愛弟兄就挺身擋住暗箭,愛你就伸出手來被你束上帶去任何地方。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發生的和未發生的(許萬常)2024.04.23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4.04.23 許萬常 通常,我們會為已經發生的好事感恩,但是,我們很少為未發生的壞事,感謝上帝。我們或許從沒料到,後者比前者要多得太多。 我們要為已知的事情感恩,也要為未知的事感恩,因為上帝是護理的神,祂使事件發生,也使事件不發生。 昨天,妻子去做頭髪,我開車去接她。上75號公路時,我搶先進入交流道,突然在後視鏡看到一部摩托車,我趕緊加速,不然就撞到了。在那一剎那,一埸致命的車禍很可能發生,但是並沒發生。 妻子嚇我說:“倘若出人命,那肯定是你的錯,你恐怕要坐牢。”那時候,我驚魂甫定,趕緊向上帝謝恩。 人老反應逐漸趨緩,瞬間反應較慢,開車危險性加增,因此,妻子每度駕車之前,總會作這樣的禱告:“主啊,讓我不撞到別人,也不讓別人撞到我。” 正常人的一生中,無災無病的日子是大多數;我的人生似乎是風平浪靜地,少有風暴發生。因此,之前我常對人誇耀說,一輩子從未住過院。不過,這也高興得太早些,過一陣子,人就住院開刀了。 我的選項是:或為一次的住院埋怨上帝;或為從未住過院感恩。 這是人的通病:總覺得無事是正常現象,萬一出事則是一種反常;正常的時候我們不感恩,反常的時候我們會哀聲連連。 凡事謝恩。這個“凡事”,涵蓋已經發生的事,還有,可能發生但卻沒有發生的事。我們的上帝不但在祝福,也在保護。 今日清早,我們要飛到伯明罕參加婚禮,一切事情都安排就緒,安然抵達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然後,細想之下,還是要好好禱告才行:人一生的一切事,從來就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心想事成的順當。 之所以如此平安,是因著有上帝的愛在扶持,在支撐。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得賞賜而服事(受教舌)2024.04.22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4.04.22 受教舌 讀經:《詩》68 背誦: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叫耶和華上帝可以與他們同住。(《詩》68:18) 保羅把《詩》68:18直接用在了基督身上。他在《弗》這樣寫道: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7-12) 不過,特別有意思的是,保羅把 “你已經升上高天擄掠仇敵;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間受了供獻”改成了“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4:8)。《舊約》是“受”,《新約》變成了“賞”,方向正好相反!保羅引錯了嗎? 當然不是!原來,《詩》68篇18節的希伯來原文,就蘊含著“得了戰利品賞賜給人”的意思。保羅在聖靈默示中,用希臘文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意譯而已。 這樣的話,保羅的意思就更全面了:基督打敗了罪、死、魔鬼撒但,好把各樣賞賜賞給教會,讓教會中每位肢體都能“各盡其職”(參《弗》4:12)。“各盡其職”的希臘原文意思就是“各盡服事的責任”。這並非只是指著牧師、長老、執事們說的,而是指著每一位教會中的弟兄姊妹們說的。 有弟兄姊妹說:“我沒什麼恩賜,也沒法服事。”這不是打保羅的臉嗎?難道基督忘了給這位肢體賞賜和恩賜?不可能!“因為上帝不偏待人。”(《羅》2:11) 我認識一位姊妹,一聽說教會誰家生了孩子,就趕過去教人家怎麼餵奶和坐月子。這看上去只是很小的事兒,但她做起來有滋有味、樂在其中。經她調教的媽媽和嬰兒,也都大得益處。這豈不也是基督給的恩賜?大事感恩,小事就不感恩? 一間海外華人教會的姊妹,有負擔要讓教會的衛生間變得乾淨、整潔,就特別上心和關心這事兒,平時也兢兢業業去做。多年以來,在她帶動和服事下,教會衛生間變得特別乾淨、整潔。這項服事竟成了那間教會中最有口碑的服事之一。 “主人說:‘好!良善的僕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權柄管十座城。’”(《路》19:17) 那麼,基督給我的恩賜是什麼?我有沒有盡上服事的責任呢? 默想:生命的意義在於找到你的才幹;生命的目的在於把你的才幹用出去。——莎士比亞 禱告:天父,謝謝你讓基督升上高天,擄掠了仇敵,將各樣恩賜賞給人,也賞給我,讓我能用文字服侍你,也服事人。求你使我以道牧心,以文牧世。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呂保羅)2024.04.20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9.19 呂保羅 經文:“耶稣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5-16) 核心問題:耶稣是誰? 耶稣呼召彼得成爲門徒之後,要彼得明白基督信仰的核心,不是複雜深奧的神學理論,不是代代相傳的宗教傳統,也不是如光似鹽的生活行爲,而是焦點聚集于上帝最高的啓示——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 這也是爲什麼耶稣問門徒:“人說我人子是誰?”門徒給出許多的回答,但都不是正確的答案。因此耶稣繼續問:“你們說我是誰?” 的確,基督教的信仰就如保羅所說:因爲知道我所信的是“誰”!(參《提後》1:12) 文士、法利賽人對舊約聖經很熟悉,他們背的滾瓜爛熟,卻被耶稣斥責,述說他們有禍了!就是因爲他們似乎明白聖經,卻不認識耶稣。他們沒有透過上帝成為肉身的道——耶稣來領受。 衆人的看法:先知! 門徒先回答:“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太》16:14) 這是當時衆人對耶穌的看法。 認爲耶稣是先知,不算全錯,耶稣在世的使命,的確包括了作爲先知爲上帝說話的角色。這與世界上許多人宗教(如伊斯蘭教)的對耶穌的看法一樣,甚至基督教中的異端(如亞流派,耶和華見證人等)也有這樣的看法。 對這不完全也不正確的看法,顯然耶稣並不滿意。所以他進一步再問門徒同樣的問題:你們說我是誰? 彼得的宣告:來自天父的啓示! 彼得是門徒中的老大,這時他福至心靈,勇敢地宣告: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16:16) 聽到這個答案,耶稣大聲誇獎他:“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爲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16:17) 耶稣聽見彼得的回答,萬分高興,對彼得大大誇獎。因爲這個對耶稣最核心的認識,不可能出于世間凡夫俗子的心思意念,一定是來自天父的啓示!這樣的認識與認信,可以成爲教會奠基的磐石,帶來教會審判的權柄。 基督:上帝的兒子! 舊約聖經預言彌賽亞(希伯來文指“受膏者”,就是希臘文的“基督”)的來臨,宣告上帝旨意的成就與國度的降臨。這是上帝再三的應許,也是以色列人從古至今的盼望。 從彼得的認信宣告開始,新約聖經反複強調的信息是: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 馬大在拉撒路死後,對來訪的耶稣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11:27) 使徒約翰在總結《約翰福音》的信息時,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 保羅在表達與耶稣的關係時,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加》2:20) 基督乃聖職 彌賽亞是受膏者,受膏是上帝僕人承受聖職(包括祭司,君王與先知)前的儀式,代表上帝的賜福,責任的託付,以及聖靈的能力。 當彼得宣告“你是基督”時,就是宣告舊約的預言應驗在人子耶稣身上,祂是上帝的道成肉身,受洗時聖靈降下,祂以人的身份受膏承接彌賽亞的職分。 而彼得加上一句“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時,他再次強調耶稣不僅是人子,是完完全全的人;祂更是神子,是永生全能的真上帝。 這樣對耶稣完全神性與完全人性的理解,非但自然界沒有模型,更是超越人的理解能力,是一個極大的奧秘,也是系統神學基督論的核心,也是曆代教會分辨異端信仰的主要標准。 禱告:親愛的主耶稣,求你賜給我信心,相信聖經裡所有有關你的啓示。因著你的人性,你進入世間的苦難,替人而死。因著你的神性,你複活勝過死亡與魔鬼,帶給我們永生的盼望。在我理性的盡頭,我願意相信你,我向你敬拜。願一切榮耀都歸于你。奉你的聖名禱告,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生命中的美好時刻(主鑒)2024.04.19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10.01 主鑒 經文:“他們到了以琳,在那裡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他們就在那裡的水邊安營。”(《出》15:27) 以琳是一個什麽樣的地方呢?以琳有十二股泉水和七十棵棕樹。十二股泉水,以色列人有十二個支派,每一個支派可以坐擁一個水泉。水源足足的,誰也不需要爭搶。七十顆棕樹,以色列人有70位長老,每位長老可以坐在一棵棕樹下,指引百姓,談笑風生,揮灑智慧。在以琳,以色列人可以和睦同居,彼此團契;在以琳,資源充足,沒有抱怨;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曠野怎麽會有以琳這樣的地方? 當然有的。至今蘇伊士運河南部的西奈半島上,還有類似於以琳這樣的沙漠綠洲。問題是,以色列進入到曠野的第二站,怎麼就能找到以琳這樣的好地方呢? 很明顯,是上帝藉著雲柱和火柱帶領他們來到了這裡。 有人會問:曠野不是只有曠野嗎?曠野不是三天之久沒有水源嗎?曠野不是只有瑪拉的苦水嗎?當然不是,曠野還有以琳。對以色列人來說,以琳好得不真實,好得甚至就像應許之地一樣。 上帝藉著帶領以色列人在以琳安營,提醒他們,祂是值得信靠的、是全地的主。上帝不只是在救他們脫離埃及的時候是主,不只是在那一頭的應許之地裡是主,祂也是曠野的主。祂是全地的主。 上帝是全地的主,因此祂可以以不同的方法來供應水源,或使苦水變甜,或叫磐石出水,或者直接帶領以色列人到一個有十二股水泉的地方;祂是全地的主,他讓人在曠野之中,在跋涉途中,就預先品嘗到那應許之地的安息和美好。 此外,上帝也讓我們知道,祂不只是拯救我們的主,不只是在那一頭歡迎我們回家的主,在我們天路旅途中,從我們還未出生,到將來到新天新地的每一天、每一站,祂一直都是我們的主。 我相信,在基督徒的天路旅途中,或多或少,或遲或早,會經歷到這種好的不真實的美好。教會、團契、小組、婚姻、家庭有的時候也會好的不真實。好的,就好像我們已經經歷那種在地如同在天的生活了。 讓我們我們為著這些時刻感恩,為著這些美好的團契、關係感恩。因著這些美好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我們更認識到,上帝是全地的主。 無論是在中國,美國;無論是在學生團契,還是在職場人士的教會;無論是初信的時候,還是做同工帶領別人的時候……上帝一直是那一位帶領我們走天路的主。天路旅途的每一站,祂都同在,祂都帶領,祂都供應。 或許以琳之後,我們還會在人生的小站再次遭遇瑪拉,或遭遇水源用盡,但我們要相信,上帝依然在以祂的慈愛帶領我們,祂會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再解我們生命的乾渴。 禱告:天父,謝謝你曾賜給我們許多在主裡的美好時光,我們懷念那些時刻。我們知道這都是因為你的愛和恩典。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能沒有那麽精彩,可能沒有那麽多安歇的時候,但我們承認你既在以琳愛我們,也依然在我們今天的難處中愛我們。我們因此更期待並等候你的餵養和更新。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生命之道(昆明)2024.04.18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10.02 昆明 經文:“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證,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於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約一》1:1-4) 我們常聽說治學之道,幸福之道,致富之道,管理之道,等等。這些所謂的“道”,有很多人借鑒學習,因為人們認為它們有可取之處,對他們的生命有一定的價值。但使徒約翰在此所論的“生命之道”,卻遠比這些更重要,因為這道關乎人的整個生命,甚至超越了我們的生命。 首先,使徒約翰所論的這生命之道,是“起初原有的”:“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約》1:1-3) 我們的生命也在祂裡頭,從祂的創造而來,理當為祂的榮耀而活。就像廠家生產了車子,廠家最知道車子應該如何使用和維修。這生命之道,就是創造我們生命的耶穌基督,祂最知道我們的生命,應該如何使用和“維修”。 其次,這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已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即“已經顯現出來”(《約一》1:2)。這道成肉身,是使徒們3年多與耶穌朝夕相處而知道的,他們聽見祂講話,看見祂做上帝的工,親身經歷祂對他們生命的造就、傾注、模塑和愛。 體驗到這真實的愛,使徒們與詩人有深深的同感:“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我還活的時候要這樣稱頌你,我要奉你的名舉手。”(《詩》63:3-4)。 所以,他們決定要用全部生命來服事祂,見證祂極大的美德和奇妙的作為。使徒們的見證,就是要將顯現於他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我們”(參《約一》1:3)——這是 對於所愛所關心之人,我們很自然會與其分享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小到告訴商店打折的消息,或是美食配方,自己欣賞過、讚不絕口精妙的作品,大到患者得醫治後推薦良醫。使徒們也是這樣,他們得了這深厚的恩典,永遠的生命,豈不更要奔相走告,極力傳揚? 這生命之道經過代代述說,如今我們也聽到,也看到,也親身經歷了,真心知道耶穌基督是起初原有,已經顯現,又將傳承的生命之道。 這生命之道起初原有,給我們信心和把握;已經顯現,給我們力量和指引;又將傳承,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使命。正因為此,我們就與同為門徒的弟兄姐妹們親密相交了,也是與天父並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參《約一》1:3)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生命之道,也賜給我們在生命之道裡的彼此相交,並因此而來的充足的喜樂! 禱告:主耶穌,感謝你對我們的赦罪和救恩,賜予我們永遠的生命。求你給我們力量,喜樂,滿足,動力去給更多人傳這生命之道。奉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這時勢是惡的(小剛)2024.04.17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4.04.17 小剛 經文:禍哉,那些在床上圖謀罪孽、造作奸惡的!天一發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來了。他們貪圖田地就佔據,貪圖房屋便奪取;他們欺壓人,霸佔房屋和產業。所以耶和華如此說:我籌劃災禍降與這族;這禍在你們的頸項上不能解脫;你們也不能昂首而行,因為這時勢是惡的。(《彌》2:1-3) 那些床上就在圖謀罪孽,等天一亮就行出奸惡的人有禍了;就像拿伯葡萄園的故事(參《王上》21:1-16),那些貪圖且巧取豪奪別人房屋與田地產業的人,大大得罪的是耶和華,這種罪惡就像疾病一樣傳染了整個族群。 上帝說祂正在籌劃降下災禍,因為這族的時勢是惡的、這國的走向是邪的;人心向背與上帝為敵,悖逆邪惡的想法導致邪惡的行爲,他們沒有什麼壞話說不出口,也沒什麼惡事沾不上手。 這對我們來説有什麽意義呢?當我們看到周遭的不公,時勢越來越惡時,我們能做什麽呢?也許我們該小心不要一起沉淪。因爲,上帝對於罪從來沒有置若罔聞。在社會上,你我可以多一份良善,在職場中,你我可以多一份誠信,在鄰舍閒,你我可以多一份關懷,在家庭裡,你我可以多一份捨己! 禱告:主啊,願我自潔,曉得你是按著我的“所知”在衡量我,你的律法,我的良心(是非之心)都讓我知罪。主啊,願我自律,明白你是按著我們的“所是”在要求我,為人父或母,為人夫或妻,為人兒或女,為人夫子或學生,為人老闆或員工,為人榜樣(基督徒)是光是鹽。主啊,願我自省,清楚你是按著我的“所為”在審判我,多給的就要多取,許了願的就要快還,行事為人就要與蒙召的恩和悔改的心相稱。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