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好书选介

  • 领圣餐就是我们对于敬畏主的焦点操练。保罗教导我们,圣餐举行时,有两件事在进行,一是记念耶稣,一是表明耶稣的死。

    阅读全文…

  • 当我愈来愈诚实,就能承认自己汇聚一 身的矛盾。我既相信又怀疑,我既满怀希望又灰心沮丧,我既爱又恨,我为我自我感觉良好而不舒服,我为自己没有愧疚感而心怀愧疚。

    阅读全文…

  •   “家庭祭坛”这个名词,近年来常在华人教会中提起,也逐渐受到重视。愈来愈多的基督徒开始明白,“敬拜”不是限于一周的某天、在某个固定地点,所举行的某种仪式。“敬拜”应成为基督徒的心态和生活方式。

    阅读全文…

  • 某天,听Z兄分享时,谈起《暗室之后后》的作者蔡苏娟。作为后生晚辈,我一向对充满灵性又颇多坎坷的前辈,极为瞻仰与敬佩。于是从那时起,“蔡苏娟”这个名字,便一直回响在我心里。

    阅读全文…

  •   我们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大自然美景中散步时,往往嘴巴说个不停,错过整个景致的色彩、声音、气味。甚至人可能身在大自然中,心却还是留在自己的封闭、人工灯光下的起居室。

    阅读全文…

  • 上帝和进化有关系吗?《上帝和进化》一书(注1)有人倡导一种“新神导进化论”,声称进化论是上帝创造的手段。真的如此吗?本书深不以为然。

    阅读全文…

  • 不要告诉我,说记忆是种“幻象”, 我们现在所目睹的事物,凭什么就务必要比我们隔着十年的距离所回顾的事物真实?相信当你走近地平线上蓝蓝的山脉时,山脉纹路依旧幽蓝如故,这的确是一种幻 想。

    阅读全文…

  • “宗教与科学之间的战争”的错误概念,源自实证主义。18世纪启蒙时代第一代号称反对基督信仰的哲学家,提倡以一套科学的哲学取代基督信仰。本书秉承孔恩的观 点,阐明所谓的现代科学,并非基于实证的具体发现,而是基于人的理念──人会先入为主,以默认立场搜集论据。这种立场的危险是可能否认一切的超自然。

    阅读全文…

  • 有人形容他身材削瘦、秃顶、满脸胡须, 像极了修道院的苦行僧,称他为“凡尘中的旷野修士”。但是,这位灵修大师——毕德生牧师(Eugene H. Peterson) ,却以12年的时间,用现代人熟悉的语言,独立完成了《信息版圣经》翻译,如今销售量已超过六百万本。他还写了30多本书,与傅士德(Richard Foster)并列为现今北美最具影响力的灵修作家。

    阅读全文…

  •  本文原刊于《举目》50期 我们需要进入别人的感情世界,进入他们的焦虑和孤单里去,与哀哭的人同哭。 在每一个非基督徒(以及许多基督徒)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些隐藏的痛苦,就算是最开朗外向的人也不例外。只有当我们愿意进入他们的痛苦里,我们才能触摸他们的生命。 进入别人的感情世界,也包括进入他们的社会现实中,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社会真空中与别人分享福音。 我们不可能将人抽离他们的环境,而同时又盼望向他们传讲 福音;我们不可能漠视别人的痛苦,而同时又坚持要告诉他们福音的好处。 ——宣教的模式。摘自约翰‧斯托德著,《当代基督门徒》(台北:校园,1994),466页。 上帝给我们种种恩赐,以便我们能用它们来服务邻舍。我们没有如此用它们,相反地,我们误用上帝为了使我们高于别人,而给我们多于别人的每一种恩赐。 “理性不能 避免这么做。理性一旦发现自己比别人的理性得到了较多的恩典,便不把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放在眼里。”(路德,WA 10 III,238) 按照爱的律法,我们应该关心邻舍的需要。然而,人们通常反而对别人的困难感到高兴…… 对邪恶的这种高兴已经是谋杀,是对第五条诫命的一种违犯…… 如耶稣所解释的那样,上帝的诫命应该被理解为,不是对我们这种人道德的呼求,也不是对我们的自由意志的呼求;相反地,它们显示我们是完全无能的。它们要求的是完全的新人,是重生。 ——罪是对上帝的掠夺。摘自保罗‧阿尔托依兹,《马丁路德神学》(新竹,台湾:中华信义神学院,1999),206-207。 耶稣愿意那个人先知道——祂对那个人的爱,是目标,不是手段。祂不是要用这个人或是这个神蹟来达成目标,做广告或是寻求成就感,都不是,就是因为爱,爱本身就是目的。…… 祂希望祂每个孩子都活着有满足的喜乐,这是祂无条件的礼物,是祂没有目的的礼物。祂就是要你先知道这点以后,当然祂会用你一生,你可以跟别人分享这个礼物,这个祝福,而成为别人的祝福。……不是因为祂的要求,乃是在你里面有很深的意愿和喜乐。 ——妙手重抚—医治与关怀。摘自傅立德,《恩上加恩》(台北:道声,2000.6),289。 教会需要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成为好撒玛利亚人,向忧虑的人分享生活需用的。教会在态度上和金钱上分担忧虑的人的难处是必要的(《约》 13:34,15:12;《加》6:2;《传》4:9-10),这做法不是叫他们偷懒,而是在行动上表达基督的爱心。 在金融风暴时,香港失业情况恶化,基 督教内各宗派首次携手合作,成立一个一千万元的“创造职位基金”,为全港失业人士(包括非基督徒和基督徒)创造1000个就业机会。(注:《明报》 2002年1月26日A18版) 基督教会这次行动十分正确,这行动表达教会愿意与忧虑的人分享。 ——与忧虑的人分享。摘自方镇明,《克服忧虑》,香港:浸信会,2010.12),14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