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过后──教会中自杀的反思(逢生)

本文原刊于《举目》61期

逢生

           一个阴沉的2月下午,有人跑来教会告诉王牧师,张弟兄在家中自杀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王牧师十分震惊。前两天在主日崇拜,才见到张弟兄坐在往常的位置。散会时,王牧师握手问候他,张弟兄脸上还挂著微笑回答:“还好,老样子﹗”

           他怎么会自杀了呢?王牧师心里又悲痛又沉重。

            张弟兄参加教会已经有5、6年,每个主日都固定来参加崇拜。由于经营小生意,他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一年365日不休息。他没法参加教会其他的聚会,没有团契、小组生活。教会认识他的人也不多。

           王牧师特别关注这位缺乏属灵支持的弟兄,到他的店里探访,把握每次见面的机会关心他。好几次,他家中出了问题,王牧师除了辅导、代祷,也陪伴他处理事情。

           因此,张弟兄视王牧师为好友,把心中的重担挂虑向王牧师倾诉,甚至将自己不为人知的事告诉王牧师──原来,他一直患有忧郁症,精神上备受困扰。虽然医生开了药给他,但药物的反应叫他受不了。加上工作的煎熬,他觉得生不如死。

           王牧师知道事态严重,立刻为他安排了一位专业的弟兄,给他指导与帮助,并决定更多关心他……

           没想到几个月后,他竟然自寻短见﹗王牧师伤心、难过,心中不停反省:“假如我……会不会阻止他走上不归路?”他自责,心里更不禁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最近教会中这家生重病,那家闹婚变。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了﹗我还能做什么?”

           祷告之后,王牧师振作起来,安慰家属,帮助办理后事。他尊重家属的请求,不将张弟兄的死因公开。然而,张弟兄自杀的消息,还是很快在教会里传开。大家虽然不大认识他,仍然为他哀伤。有人反省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他,有人质疑牧者有没有尽到责任,有人批评教会的牧养系统不够完备……王牧师听到这些,真是痛上加痛。

 到底是什么原因?

           教会里发生自杀事件,通常都会引来一大堆问题:他/她为什么这样做?谁的过失?这位弟兄/姊妹能上天堂吗?怎样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教会能做什么?

           笔者不是心理学家、不是专业治疗师,也不是神学家,只是在教会服事几十年,愿就以上的问题进行一点儿探讨。

           美国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身亡,每13.7分钟就有人结束自己的生命。每年还有将近100万人试图自杀。自杀身亡的人比汽车失事死亡的人要多,是青少年死亡的第3号杀手(注1)。自杀者中当然也包括了基督徒。

            是什么原因呢?

            圣经也记载了自杀的例子,最广为人知的是耶稣的门徒犹大,在出卖主之后自杀(参《太》27:3-4)。旧约的参孙,在大衮庙里为报复非利士人剜他双眼,与他们同归于尽(参《士》16:28-30)。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与非利士人争战,受了重伤,为免受敌人的凌辱,自杀身亡 (参《撒上》31:4-5)。还有亚希多弗畏罪自杀 (参《撒下》17:23),以色列王心利见城墙失守,自焚而死 (参《王上》16:18-19)……

           这些例子,大多是为了逃避某些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有的是要逃避惩罚。也有的是借此自罚……圣经虽然记述这些事件,但一点儿没有默许、鼓励的意思。

           当然,自杀还有很多其他动机。专家告诉我们:有人用自杀来惩罚他人;有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获取他人的注意;有人想藉死亡,与已故挚爱亲人重聚;有人患上绝症或慢性病,不想成为家人的负累;也有人因久病,或承受不了重重打击,而厌世……

          在众多自杀因素里,精神疾病因素高达1/3,其中以忧郁症最为普遍(注2)。其实自杀背后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多种原因:健康、心理、药物、环境、人际关系、家族遗传等等。

           我们也不能忽略属灵的因素。圣经记载,魔鬼把耶稣带到殿顶,怂恿祂跳下去。耶稣拒绝了这个试探(参《太》4:5-7)。我们从中可知,魔鬼的确会毁坏人的生命。

          还有很多时候,轻生的真正原因,可能永远不为人知。

又是谁的过失?

           在追问原因之余,很多人喜欢问这是谁的过失?

            自杀带给家属,甚至周围的人(倘若死者是基督徒,教会就是他/她的延伸家庭)难以承担的愧疚、羞耻与困窘。尤其华人以羞耻为本(shame based)的文化,更是如此。

           教会也不例外,甚至更加严重﹗因为教会是爱的团体,弟兄姊妹理当彼此看守、照顾,所以发生自杀事件,死者的家属、朋友、教会,都难免愧疚、自责。又因为困窘,很难坦然面对,于是最好尽快把事情掩下,免得尴尬。

           其实,面对愧疚与亏欠感,我们要抚心自问:这是出于圣灵吗?我们是照上帝的意思忧愁,还是依从世俗忧愁?

           前者生出属灵反省,使人有盼望、有勇气面对问题,分辨出什么才是自己该负的责任。上帝的儿女在上帝丰盛的怜悯中,以谦卑反思、反省,承认过失,会带来生命的成长(参《林后》7:10-11)。

           相反,依从世俗忧愁,是完全以自我作出发点,关注的是自己的得失。人会以防御技巧去应付,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找人来怪罪,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让自己好过一点。然而找替罪羊,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

           真正的平安是从基督的救赎而来,“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4-5)无论是忧患、痛苦、怨怼、内疚、羞愧,都可以带到主面前,让祂担当、背负,因为祂知道我们承担不了。

自杀的人可以上天堂吗?

           每当有基督徒自杀,一定有人问:“这人可以上天堂吗?”圣经没有直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十诫”很清楚地说“不可杀人”(《出》20:13)。只有创造我们的上帝,才有权决定我们生命的年日。所以,自杀触犯上帝的旨意。

           中世纪教会认为,自杀者临终没机会为谋杀自己的罪求赦免,所以不得救。这个观点并非牢不可破,因为基督徒不见得知道自己所犯的每一项罪。举个例子:我们受根深蒂固的世俗文化影响,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某些行为是错的,自然无法为其认罪。然而,感谢主,祂给我们的赦免,不受限于我们对罪的了解,“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一个人得救与否,关键在这个人生前是否心里相信、口里承认主(参《罗》10:9),生命有否与上帝建立了恒常的关系,是否以讨上帝喜悦为人生大前提。不错,自杀行为不讨上帝喜悦,与信仰不符合,却非不可赦免的罪。有人说,自杀能反映出人的灵性情况,这人可能没有得救。我们只能说:人是有限的,无法掌握全貌,正如前面所说,没有人可以确定自杀背后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况。唯有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最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扮演上帝,判断一个自杀的人是否得救。判定一个人永恒去处的,是上帝。

教会可以做什么?

           教会不是最高法院,不能判定人和他的永恒归宿。那么,教会可以做什么、提供什么帮助?有什么限制与困难?

           相信每个健康的教会,都会认真地实行“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的教导。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信徒,都愿意把受的苦告诉教会所有人。单从公开的代祷事项就可以知道,来来去去不外乎身体疾病、裁员失业、亲人病逝、交通意外等“可以曝光”的苦难。至于忧郁症、婚姻触礁、儿女有严重的问题、财务困难、毒瘾、赌瘾等,绝对是“家丑不外扬”﹗

           有这些“难以启齿”困难的人,常常选择默默受苦,以至孤立无援。等到事态严重之时,才给牧者知道,往往为期已晚,耽误了处理问题的时机,也错过了上帝要透过众肢体赐给这人的援助。可叹今日不少的信徒,就这样戴着“我还好”的面具,报喜不报忧,不肯承认自己有问题,也不信任弟兄姊妹能接纳自己的问题、提供所需的帮助。

            要改变这样的风气并不容易。约翰·贝克在《谢绝完美人士》(John Burke, No Perfect People Allowed, Zondervan, 2005)中说,教会应该建立“照我本相”的文化,使得人来教会时,不必戴面具,而是诚实地带着问题来,被接纳、被帮助、逐渐改变。在这种教会文化里,人不只告诉别人“我胃痛、头痛”,也可以坦然承认自己有忧郁症、躁郁症,需要大家代祷与扶持。

          “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不能只靠牧者与少数教会领袖照顾有严重情绪问题的肢体,乃是训练弟兄姊妹一起守护。比方说,让弟兄姐妹了解自杀的信号,以及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该说哪些话,不该做哪些事,并熟悉社会上的相关资源。

           教会愈多弟兄姊妹学习帮助别人,肢体间就愈能够彼此相顾。帮助有自我毁灭危险的人,是劳心劳力、非常艰钜的工作。非不得已,不要单枪匹马。要让受过训练的肢体组成团队,轮班祷告,接力陪伴关怀。这样一来,不单实行起来较容易,对当事人来说,被一群爱心天使包围,更容易感受到人间有爱。在幽暗中这一点点的光,能鼓励其活下去﹗

            张弟兄自杀多年之后,一个星期四下午,王牧师接到同工Tony的电话,转达新朋友Peter谢谢教会几个星期来对他的关心,并向大家道别,希望来生再见。

           王牧师一听,立刻同Tony到Peter工作地点找人。结果人找不到,只好告诉他老板帮忙救人﹗

           城市这么大,去哪里找人?王牧师与Tony不知如何是好,两个人站在路边祷告,求上帝阻止Peter自杀。

           Peter第一次来教会,就将心中的烦恼向大家倾诉。原来,他因酗酒驾驶,闯了不少祸,不久要出庭,心中充满忧惧。王牧师特别安排几个弟兄照顾他。Peter深受感动……想不到他现在要自杀﹗

           整个下午,王牧师动员几个关心过Peter的弟兄,不停打他的手机与他联络。Peter与弟兄一一道别,就是不肯透露所在地。最后王牧师只好报警,希望警方能找到他。

          上帝垂听祷告,Peter虽然试图自杀,却没有成功,后来进了精神病院,住了两个礼拜。弟兄们探望他、鼓励他。他后来的路虽然曲折,但因为尝过无条件的爱,心中有希望,仍然一步一步走了下来。

            每一次过年的时候,王牧师收到Peter的问候,心里都得到很大安慰。他感谢上帝保守了这个生命,感谢上帝多年前那个刻骨铭心的痛苦经验,带来了自己与教会的成长。

注:

1. 资料来源: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

2. Bill Blackburn,《啊﹗自杀?﹗》,孙宇斌译(台北:宇宙光,2002)。

编注:读者可上网查询美国各州与其他40多个国家的自杀热线:http://www.suicidehotlines.com/

作者现在美国牧会。

21 Comments

  1. 如果自杀不影响上天堂,那很多基督徒岂不是更愿意选择它吗?早一点到天堂岂不是更好?

    • 是什么样的基督徒会选择自杀,好早一点上天堂呢?基督徒追求的是什么?不是要更像基督吗?不是要在这个世界中,荣耀上帝吗?不是要在世俗中,为主作见证吗?不是要完成大使命吗?基督徒的喜乐,难道不是因为来自主的喜悦吗?基督徒不是应许要享有丰盛的生命,并有活水泉源从腹中流出,直到永生吗?那些忠心侍奉,有盼望、有活力、有异象的基督徒,是会选择自杀吗?自杀,不是因为不得已,是因为走投无路的吗?

       

    • Michael, you are too creative.
      但别忘了,十诫里说,不可杀人。不可以谋杀别人,也不可以谋杀自己。
      而且,恕我直言,你想得太美啦!上天堂不是那么容易的。人生种种磨炼,是躲避不了的。

  2. 正常的基督徒会厌恶自杀,如同厌恶其他的罪一样,不管是否影响他的永生,因为被圣灵所重生的人必会想要得到天主喜悦,厌其所厌、爱其所爱

  3. 你好 Michael,

    The very fact you ask such a calloused question, theologizing and philosophizing the issue, shows that you know nothing about depression and mental illness and that you possess none of the compassion to help the sufferer.

    Regards,

    ST

  4. Michael 多谢你。 原来做基督徒咁正。信主后一定上天堂,今生可以,杀人放火金腰带. 今世有享受,来世有永生。

    好呀!

  5. 永生, 是指著在来世的生命, 而生命, 在圣经的解释, 就是对环境互动的能力。也就是, 我们信主之后, 对神的国度是否有互动的能力。如果一人口里说信了主, 却无法在生活中与神有互动, 持续在今生杀人放火, 我也不认为他是一个真正得救的人。但话说回来, 我这篇应该不是自杀者是否上天堂这个议题的讨论, 当然, 在千年国度还有奖赏的问题, 这就不提了。
    在教会里, 除了将自己交托给主之外, 我们也学习在聚会中将自己交托给弟兄姊妹, 弟兄姊妹也彼此学习当别人敞开心房交通的时候, 真实地来为他祷告, 而不只是说说听听。在教会里爱的功课很不容易, 但愿我们都能成为需要帮助的人的陪伴者, 陪伴他走一段人生的低潮。

  6. 其实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 虽然我们知道自杀是不应该, 照圣经教导要如何如何, 但一些每时刻承受不能想象的痛苦的人, 不是他人可以理解的. 所以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当然说的轻松漂亮, 谁不想要荣神益人, 谁不怕进不了天堂(因没有绝对答案). 我本身是个过来人, 很明白那些因肉身和心灵痛苦的人作这选择(不抱括其它原因自杀), 我希望我能在这方面被主用, 帮助有需要的人, 既然主许可我经过这段痛苦的时期.

    • 欢迎将痛苦的经历,以及上帝如何恩待、使用你的见证写成文字,投稿《举目》,以帮助需要的读者。

  7. 如果教会高举的价值是成功,是神的祝福
    当然不要随便把自己的失败透露出来,好像神没祝福啦!

  8. 何来失败?
    人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后过失都是教会都是牧者的责任?
    当初神赐福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日间云柱夜间火柱与他们同住同行。领受这等祝福以色列百姓仍然死在旷野。
    教会的成功如何定义?神赐福的教会如何定义?
    让人认罪知罪才是成功,知罪悔改才会有办法领受祝福,不是吗?

  9. 即便是教会不讲成功神学,但是罪人天生的本性就是以成功与否来论断他人的,我之前待的教会不传讲成功神学,但教会的长老特别喜欢提我们这边很多名校的学生,很多医师、律师、老师的。

  10. the article is very confusing.. if not biblical or logicial.. it is a important subject lately.. from Robin William who kill himself…
    Sadly .. the world look to religions and churches for answers and solutions.. but they have none…
    May be the truth, answer and solution is in the Bible which is God’s word. When is the last time, you hear the pastor, elders.. leaders encourage anyone to read the Bible from cover to cover? we are seeking man solution and theory to satisfy and justify their actions..

  11. http://www.krtnews.com.tw/…/15839-%E5%AE%89%E6%85%B0%EF…

    安慰,落空了吗? – 国度复兴报 Kingdom Revival Times
    经文:伯四至十四章;十五至廿一章;廿二至廿七章文…
    KRTNEWS.COM.TW|BY 国度复兴报

    举目这篇文章突然吸引我视线!有感而发……

    的确,教会生活中,平信徒不易透露家丑,传道人更难!因为,人言可畏!

    国度复兴报这一篇,反映了一个情况,有人需要被关怀,关怀者却在受导者身上错误介入,伤口洒盐!

    约伯在连串打击中苦不堪言之际,极有爱心的三友主动来关怀,错误前设——约伯犯罪,招上帝刑罚!约伯在本来痛苦中额外增加一件非常痛的事——朋友的误解,责难!苦上加苦!

    苦难会引发人情绪忧郁,不解,内心痛苦,煎熬,这人当其时已无法正常化一切生活日程,作息,人际,甚至回不去原来工作岗位,影响生计……

    假使身边有人不敏锐这忧郁症病人不能承受太急燥的责难!这人或许将更退缩于教会群体之间……沉默?独自承担一切?假若平日圣经真理不熟?无法在圣言中受安慰?渐渐,会走上不归路吗!?

    求主怜悯今天教会,赐下更多具安慰牧养恩赐的成熟信徒,形成危机事故介入小组,在任何苦难故事,犯罪故事发生时,与牧者配合,进行小组式群体牧养方式来介入当事人中,分担牧养压力,避免受助者或助人者独自钻牛角尖下去!

  12. 自杀,忧郁,失败是每一位牧者所面对的问题。愿神的智慧与恩惠使教会能在实际的生命中彰显祂的荣耀。也再次感谢作者提醒我一些所忽略的方向。

  13. Our need for help is not the result of the Fall but the result of being human.

    We need truth from outside ourselves to make sense out of life

    Paul David Tripp – Instruments in the Redeemer’s Hand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在新文字时代回顾《举目》2015(谈妮)2016.01.03. | 举目 Behol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