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举目》61期
逢生
一个阴沉的2月下午,有人跑来教会告诉王牧师,张弟兄在家中自杀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使王牧师十分震惊。前两天在主日崇拜,才见到张弟兄坐在往常的位置。散会时,王牧师握手问候他,张弟兄脸上还挂著微笑回答:“还好,老样子﹗”
他怎么会自杀了呢?王牧师心里又悲痛又沉重。
张弟兄参加教会已经有5、6年,每个主日都固定来参加崇拜。由于经营小生意,他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一年365日不休息。他没法参加教会其他的聚会,没有团契、小组生活。教会认识他的人也不多。
王牧师特别关注这位缺乏属灵支持的弟兄,到他的店里探访,把握每次见面的机会关心他。好几次,他家中出了问题,王牧师除了辅导、代祷,也陪伴他处理事情。
因此,张弟兄视王牧师为好友,把心中的重担挂虑向王牧师倾诉,甚至将自己不为人知的事告诉王牧师──原来,他一直患有忧郁症,精神上备受困扰。虽然医生开了药给他,但药物的反应叫他受不了。加上工作的煎熬,他觉得生不如死。
王牧师知道事态严重,立刻为他安排了一位专业的弟兄,给他指导与帮助,并决定更多关心他……
没想到几个月后,他竟然自寻短见﹗王牧师伤心、难过,心中不停反省:“假如我……会不会阻止他走上不归路?”他自责,心里更不禁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最近教会中这家生重病,那家闹婚变。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了﹗我还能做什么?”
祷告之后,王牧师振作起来,安慰家属,帮助办理后事。他尊重家属的请求,不将张弟兄的死因公开。然而,张弟兄自杀的消息,还是很快在教会里传开。大家虽然不大认识他,仍然为他哀伤。有人反省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他,有人质疑牧者有没有尽到责任,有人批评教会的牧养系统不够完备……王牧师听到这些,真是痛上加痛。
到底是什么原因?
教会里发生自杀事件,通常都会引来一大堆问题:他/她为什么这样做?谁的过失?这位弟兄/姊妹能上天堂吗?怎样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教会能做什么?
笔者不是心理学家、不是专业治疗师,也不是神学家,只是在教会服事几十年,愿就以上的问题进行一点儿探讨。
美国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身亡,每13.7分钟就有人结束自己的生命。每年还有将近100万人试图自杀。自杀身亡的人比汽车失事死亡的人要多,是青少年死亡的第3号杀手(注1)。自杀者中当然也包括了基督徒。
是什么原因呢?
圣经也记载了自杀的例子,最广为人知的是耶稣的门徒犹大,在出卖主之后自杀(参《太》27:3-4)。旧约的参孙,在大衮庙里为报复非利士人剜他双眼,与他们同归于尽(参《士》16:28-30)。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与非利士人争战,受了重伤,为免受敌人的凌辱,自杀身亡 (参《撒上》31:4-5)。还有亚希多弗畏罪自杀 (参《撒下》17:23),以色列王心利见城墙失守,自焚而死 (参《王上》16:18-19)……
这些例子,大多是为了逃避某些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有的是要逃避惩罚。也有的是借此自罚……圣经虽然记述这些事件,但一点儿没有默许、鼓励的意思。
当然,自杀还有很多其他动机。专家告诉我们:有人用自杀来惩罚他人;有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获取他人的注意;有人想藉死亡,与已故挚爱亲人重聚;有人患上绝症或慢性病,不想成为家人的负累;也有人因久病,或承受不了重重打击,而厌世……
在众多自杀因素里,精神疾病因素高达1/3,其中以忧郁症最为普遍(注2)。其实自杀背后的因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多种原因:健康、心理、药物、环境、人际关系、家族遗传等等。
我们也不能忽略属灵的因素。圣经记载,魔鬼把耶稣带到殿顶,怂恿祂跳下去。耶稣拒绝了这个试探(参《太》4:5-7)。我们从中可知,魔鬼的确会毁坏人的生命。
还有很多时候,轻生的真正原因,可能永远不为人知。
又是谁的过失?
在追问原因之余,很多人喜欢问这是谁的过失?
自杀带给家属,甚至周围的人(倘若死者是基督徒,教会就是他/她的延伸家庭)难以承担的愧疚、羞耻与困窘。尤其华人以羞耻为本(shame based)的文化,更是如此。
教会也不例外,甚至更加严重﹗因为教会是爱的团体,弟兄姊妹理当彼此看守、照顾,所以发生自杀事件,死者的家属、朋友、教会,都难免愧疚、自责。又因为困窘,很难坦然面对,于是最好尽快把事情掩下,免得尴尬。
其实,面对愧疚与亏欠感,我们要抚心自问:这是出于圣灵吗?我们是照上帝的意思忧愁,还是依从世俗忧愁?
前者生出属灵反省,使人有盼望、有勇气面对问题,分辨出什么才是自己该负的责任。上帝的儿女在上帝丰盛的怜悯中,以谦卑反思、反省,承认过失,会带来生命的成长(参《林后》7:10-11)。
相反,依从世俗忧愁,是完全以自我作出发点,关注的是自己的得失。人会以防御技巧去应付,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找人来怪罪,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让自己好过一点。然而找替罪羊,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平安。
真正的平安是从基督的救赎而来,“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53:4-5)无论是忧患、痛苦、怨怼、内疚、羞愧,都可以带到主面前,让祂担当、背负,因为祂知道我们承担不了。
自杀的人可以上天堂吗?
每当有基督徒自杀,一定有人问:“这人可以上天堂吗?”圣经没有直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十诫”很清楚地说“不可杀人”(《出》20:13)。只有创造我们的上帝,才有权决定我们生命的年日。所以,自杀触犯上帝的旨意。
中世纪教会认为,自杀者临终没机会为谋杀自己的罪求赦免,所以不得救。这个观点并非牢不可破,因为基督徒不见得知道自己所犯的每一项罪。举个例子:我们受根深蒂固的世俗文化影响,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某些行为是错的,自然无法为其认罪。然而,感谢主,祂给我们的赦免,不受限于我们对罪的了解,“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一个人得救与否,关键在这个人生前是否心里相信、口里承认主(参《罗》10:9),生命有否与上帝建立了恒常的关系,是否以讨上帝喜悦为人生大前提。不错,自杀行为不讨上帝喜悦,与信仰不符合,却非不可赦免的罪。有人说,自杀能反映出人的灵性情况,这人可能没有得救。我们只能说:人是有限的,无法掌握全貌,正如前面所说,没有人可以确定自杀背后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况。唯有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最清楚。所以,我们不能扮演上帝,判断一个自杀的人是否得救。判定一个人永恒去处的,是上帝。
教会可以做什么?
教会不是最高法院,不能判定人和他的永恒归宿。那么,教会可以做什么、提供什么帮助?有什么限制与困难?
相信每个健康的教会,都会认真地实行“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的教导。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信徒,都愿意把受的苦告诉教会所有人。单从公开的代祷事项就可以知道,来来去去不外乎身体疾病、裁员失业、亲人病逝、交通意外等“可以曝光”的苦难。至于忧郁症、婚姻触礁、儿女有严重的问题、财务困难、毒瘾、赌瘾等,绝对是“家丑不外扬”﹗
有这些“难以启齿”困难的人,常常选择默默受苦,以至孤立无援。等到事态严重之时,才给牧者知道,往往为期已晚,耽误了处理问题的时机,也错过了上帝要透过众肢体赐给这人的援助。可叹今日不少的信徒,就这样戴着“我还好”的面具,报喜不报忧,不肯承认自己有问题,也不信任弟兄姊妹能接纳自己的问题、提供所需的帮助。
要改变这样的风气并不容易。约翰·贝克在《谢绝完美人士》(John Burke, No Perfect People Allowed, Zondervan, 2005)中说,教会应该建立“照我本相”的文化,使得人来教会时,不必戴面具,而是诚实地带着问题来,被接纳、被帮助、逐渐改变。在这种教会文化里,人不只告诉别人“我胃痛、头痛”,也可以坦然承认自己有忧郁症、躁郁症,需要大家代祷与扶持。
“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12:26),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不能只靠牧者与少数教会领袖照顾有严重情绪问题的肢体,乃是训练弟兄姊妹一起守护。比方说,让弟兄姐妹了解自杀的信号,以及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该说哪些话,不该做哪些事,并熟悉社会上的相关资源。
教会愈多弟兄姊妹学习帮助别人,肢体间就愈能够彼此相顾。帮助有自我毁灭危险的人,是劳心劳力、非常艰钜的工作。非不得已,不要单枪匹马。要让受过训练的肢体组成团队,轮班祷告,接力陪伴关怀。这样一来,不单实行起来较容易,对当事人来说,被一群爱心天使包围,更容易感受到人间有爱。在幽暗中这一点点的光,能鼓励其活下去﹗
张弟兄自杀多年之后,一个星期四下午,王牧师接到同工Tony的电话,转达新朋友Peter谢谢教会几个星期来对他的关心,并向大家道别,希望来生再见。
王牧师一听,立刻同Tony到Peter工作地点找人。结果人找不到,只好告诉他老板帮忙救人﹗
城市这么大,去哪里找人?王牧师与Tony不知如何是好,两个人站在路边祷告,求上帝阻止Peter自杀。
Peter第一次来教会,就将心中的烦恼向大家倾诉。原来,他因酗酒驾驶,闯了不少祸,不久要出庭,心中充满忧惧。王牧师特别安排几个弟兄照顾他。Peter深受感动……想不到他现在要自杀﹗
整个下午,王牧师动员几个关心过Peter的弟兄,不停打他的手机与他联络。Peter与弟兄一一道别,就是不肯透露所在地。最后王牧师只好报警,希望警方能找到他。
上帝垂听祷告,Peter虽然试图自杀,却没有成功,后来进了精神病院,住了两个礼拜。弟兄们探望他、鼓励他。他后来的路虽然曲折,但因为尝过无条件的爱,心中有希望,仍然一步一步走了下来。
每一次过年的时候,王牧师收到Peter的问候,心里都得到很大安慰。他感谢上帝保守了这个生命,感谢上帝多年前那个刻骨铭心的痛苦经验,带来了自己与教会的成长。
注:
1. 资料来源:American Found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
2. Bill Blackburn,《啊﹗自杀?﹗》,孙宇斌译(台北:宇宙光,2002)。
编注:读者可上网查询美国各州与其他40多个国家的自杀热线:http://www.suicidehotlines.com/。
作者现在美国牧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