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要的游行(乔一)

本文原刊于《举目》63期

      编按:2013年6月26日,美最高法院判决《婚姻保护法》中,阐释婚姻为“一男一女结合”的定义违宪。2013年6月28日,加州第九巡回上诉法院,驳回支持8号提案(婚姻关系仅限定于异性之间)的上诉,恢复同性恋婚姻登记。

       《举目》特刊此文,希望有助读者对“跨出教会的墙,参与社会、影响世界”的省思。

乔一

       来美国十几年,在首都华盛顿见过很多次抗议游行,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手举标语牌,加入这样的行列。而这次游行原因──捍卫一男一女的婚姻,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天经地义的事,居然要去呐喊了。

       2013年3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开始口头辩论加州第8法案,和《保卫婚姻法令》(DOMA Section 3)第三款是否符合宪法。这两项法案中,都将婚姻定义为一男一女,从法律上禁止同性婚姻及相关福利。前者是2008年加利福尼亚州公民投票通过的州立法案,后者是1996年克林顿政府时,参、众两院通过的联邦法案。由国家婚姻组织(NOM)主办,亲家庭组织和多家教会联合协办,发起游行,定于3月26日,从国家大道麦迪逊和杰弗逊大街交汇处出发,徒步行至国会山后面、最高法院门前。

从全美各地赶来

        当天早晨,当我与友人琨夫妇,结伴开车到华盛顿时,已有一大群人聚集在史密森(Smithsonian)城堡门前的草坪上。草坪上临时搭起了主席台,主席台上方挂起一幅横幅,用英文和西班牙文写着,“每一个孩子都配得妈妈和爸爸”(Every Child Deserves a Mom and Dad,编注)。两侧条幅上书:“为保卫婚姻而游行”。

       主席台右侧,竖起了一个大萤幕。主席台对面几米开外,也搭起一个高空工作台,摄像、录影、音响已经准备就绪,四、五名工作人员正忙碌著调试。大萤幕上,活动主办方NOM总裁布莱恩‧布朗,正说著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并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游行……

       昨天夜里刚下过雨,草坪上显得有些泥泞。天空晴朗,云淡风轻。正对主席台的不远处,华盛顿纪念碑如剑出鞘,冲天而立。

       我和友人到服务台领了两张标语牌。红色的一张上,印着一对夫妇手牵儿女的4口之家的剪影,还有醒目的大字:“每一个孩子都配得爸爸、妈妈”。蓝色的一张上,印着“有爸爸、妈妈,孩子做得最好”。朋友说,口号太软,应该更强势一些。

       还没到时间,人群不断地朝这里聚集。男女中什么年龄段的都有,什么种族的都有……

       我身旁站着一对年轻白人夫妇,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年轻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一家3口,从佛罗里达州,乘坐2天汽车,昨天夜里才到。游行结束当晚,他们就要赶回去。

       我这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游行者,是从全美各地赶来的:纽约州、伊利诺州、佛罗里达州、北卡罗莱纳州、南卡罗莱纳州、新泽西州、德拉瓦州、马里兰州等等。活动主办方在许多线路提供免费长途汽车服务。

       忽然,我听到久违的母语──身后来了一群华人,身穿统一红色T恤,手举用汉字书写的大红标语牌:“婚姻:一男一女”。更直接、更一针见血!原来,他们是芝加哥华人基督教协会的基督徒,55名人乘车14小时,专程赶来参加的。

正在发生的精彩

       9点30分,游行队伍出发了。出发前,布莱恩‧布朗特意提醒大家,假如游行的路上有人恣意拦阻、寻衅挑事,该怎么办?“跪地祷告!”他说。

       人们高举标语牌,三五一组,排成长队,逶迤前进。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加入到游行队伍中,队伍很快变得浩浩荡荡(大约有1万多人)。“保持距离,小心不要踩到前面人的脚后跟!”有人喊。

       还有很多年轻父母,牵儿抱女,手推婴儿车,在人群中非常醒目。众多华裔面孔的出现,让人惊喜。过去华人给人的印象,是向来不闻窗外事,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这一次却积极站出来表明立场!

       多家社会团体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红色、白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旌旗随风飘扬,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里此起彼伏。

       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社会保护传统、家庭、财产组织(TFP)的队伍。蓝色旗杆上,红色旗幡高展。红旗上,一头金色雄狮直身长立。后面跟着身穿整齐黑色制服、斜披红色缎带的乐队。每排4名乐手。大、中、小号手两列,木管、横笛手两列,行军鼓手两列。4名头戴黑毛绒高帽、身穿苏格兰式裙的乐手吹风笛,居中,一路鼓乐齐鸣,高奏进行曲。

       最后压阵的,是由6人高举的两幅巨大的横幅标语。一幅是:“上帝定的婚姻是一男 + 一女的婚姻,法院无权重新定义。”另一幅标语:“同性婚姻不是婚姻。”横幅上的雄狮威风凛凛,随风招展。雄狮胸前的十字俨然提示路人:这不仅仅是口号,这更是神圣的宣告。

       所有路人驻足围观,纷纷拿出相机啪啪拍照──这么声势浩大的游行,就是在抗议、示威如家常便饭的华盛顿,也不多见。国家大道左侧,古典样式的联邦政府办公楼,窗边不时会显出三、两个穿白衬衫、系领带的联邦公务员身影。

      

婚姻是“一男一男”?

       游行队伍越来越接近国会山庄。一辆警车横在国会山庄映水池前的大道中间,这是惯例,也暗示:此路不通。

       游行队伍只能左拐至宪法大街,从国会山庄后面绕过去。当年,林肯和国会议员们,也在国会山庄的窗棂前,注视拥挤在这条路上,高喊废奴制、黑压压的人群。他可曾想到150年后,同样一条路上,同样是聚集街头黑压压的人群,却是要捍卫一男一女的婚姻?

        历史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宪法大街上,越来越多的警车停在那里,说明游行队伍快到目的地了。拐进最高法院所在的东北1街,路两旁人声鼎沸,挤得水泄不通。不过,等在这里的,是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为挑战传统婚姻而来。

       游行队伍夹在两边人群缝隙中,几乎寸步难行。路旁的同性恋支持者,挥舞著拳头,声嘶力竭地喊叫:“圣经不是宪法!”“婚姻自由!”“这里是美国!”

       有游行者向喊声晃晃标语牌,回敬一句:“婚姻一男一女。”路旁的人伸著脖子大喊:“一男一男!”这边提高音调回敬:“一男一女!”那边气急败坏再喊:“一男一男!”

       旁边一位男性黑人应声起舞,扭腰摆臀。此人戴黄色假发,黑色假睫毛,浓妆艳抹,猩红嘴唇。瘦条条的上身,穿亮粉色透空渔网装,胸罩和假乳,一览无余。下身则穿红色连体丝袜、彩色紧身三角内裤……让我不忍直视。

       他身后正是洁白、肃穆的国会山庄的背面,仿派特农神庙式样的白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凝重,无声地见证历史的每一刻。

还要越雷池一步      

       我发现,大道两侧闹嚷嚷的人群中,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男女都有。黑人、白人比例相当。有些白人男女指手画脚,气焰嚣张,一等游行队伍出现,就夹道围攻。多亏几步间隔就是一名员警、一部警车,否则双方箭拔弩张,真不知会发生什么。

        一不留神,不见了朋友夫妇。转身寻找,发现年逾50的朋友琨,正在路边,和一位20多岁的白人男青年交谈。那个青年说,圣经上记载的奴隶制、一夫多妻制,现在都取消了。时代进步了,不能说圣经上定位婚姻是一男一女,现在就不能改变。宪法保护人人有平等、自由的权利。同性婚姻是婚姻的平等自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琨告诉他,圣经上确实出现过奴隶制、一夫多妻制,但不是上帝设定的。恰恰是人违背上帝的意愿,偏行己意的结果。取消奴隶制、一夫多妻制,是历史的进步。而一男一女的婚姻,却完全不同。婚姻是上帝专门立定的约,在新约和旧约都有多处章节,专门论述婚姻的神圣和纯洁。

       琨说,除此之外,上帝尤其憎恶同性恋。这是地处死海之滨的古代所多玛与蛾摩拉,遭毁城之灾的原因。圣经《创世记》对此有详细记载。至今,“所多玛”在多种语言里,仍是“罪恶之地”的意思。

       青年叫马克,不是同性恋,但支持同性婚姻。他表示,同性恋者不应受歧视,应有人权、自由。

       边上有一中年白人,大概是基督徒,见我们交谈甚欢,也加入进来,告诉马克怎样读圣经。马克离开时,与众人握手,说很喜欢与不同意见者交流。

        琨又与一名背双肩包、穿灰呢外套的白人女孩攀谈。女孩名叫珍,说,同性恋者要求结婚,并不危害他人。没有理由不给他们结婚的权利。宪法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这是民主社会的进步!

       琨回答,男女婚姻是有人类历史以来,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宪法赋予人自由,包括选择同性相恋的自由。称其同性伙伴也好,同性同居也好,但不可冠以婚姻之名。婚姻是另外一个层次的概念。

       人类以有限的能力,不可能完全解释自然规律,但是圣经确实明令:婚姻神圣不可侵犯。上帝憎恶同性恋,劝告身陷其中的人醒悟、悔改。看见触雷区显眼的警告牌,还要越雷池一步,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却不是聪明的做法。

       女孩连连点头,口说O.K.。不知她是否真心同意?

       没必要扭曲人性?

       挤过嘈杂的人群,我们终于到达最高法院门前。一溜儿警车停在路边。员警在马路中间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同性婚姻支持者,摇著标语牌,有节奏地集体高呼:“婚姻平等,婚姻平等!”大楼里面,正在辩论的大法官们,可曾看到楼外上演的每一幕?心灵的天平该往哪边倾?历史的车轮往哪个方向驱?

       游行人群渐渐散开,按原计划,游行队伍要在11点回到出发处──史密森(Smithsonian)城堡前的草坪,听各界人士的演讲。

       在草坪上,先后有20位不同社会团体的领袖发言,支持传统婚姻。其中以天主教背景的人居多。他们都一再声明,反对同性婚姻不是出于歧视、憎恨或厌恶,而是为了儿童能在正常的家庭成长。发言者中甚至有坚信传统婚姻伦理的同性恋者。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说,她们这一代人多觉得今天的反同性恋游行太老套了,太不合时宜了。但是她考虑再三,时髦也好,不时髦也好,事关重大,仍愿意顶着同侪压力,站出来支持一男一女的婚姻。众人鼓掌,为她叫好,但也不乏嘘声。

       一位年长的黑人说,50年前,他在这个地方,参加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争取黑人种族平等的民权游行。今天,同性恋者声称自己受到歧视,要求像取消种族歧视一样,取消传统婚姻要求的一男一女。其实,现在同性恋所说的歧视,和那时的种族歧视,不可同日而语。

       众人鼓掌。

      不过,我身后却传来喊倒好声。我和琨回头,看到起哄者是一个白人男孩。

      他高过我一头,雪白肌肤透著少年人特有的新鲜、稚嫩。亚麻色微微卷曲的短发,眼神明亮,有着天使一般的相貌。我们走上前去,和他交谈。他自我介绍叫杰森,不是同性恋,有女朋友,在附近一所高中上学。他支持同性恋,因为自然动物界里也有同性互相吸引的现象,人和动物同样都是从单细胞演变而来。

       琨接过话茬说,如果同性恋像你说的那么“自然”,就不会有爱滋病出现了。人与动物不同。人有灵魂,有判断力,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改正错误的能力。他问男孩去不去教会,读不读圣经?

      我插嘴道,两性婚姻是全人类的话题,不一定要拿出圣经才能镇一镇。很多同性恋者并不信上帝,他们不在乎圣经怎么说。佛教、伊斯兰教、多神或无神论的国家,几千年来也遵循伦理道德规则。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是世界通用的。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即是证明。

       男孩听了后,承认同性恋是非自然现象。不过,他说,有人天生性取向如此,没有必要扭曲人性。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对欧洲口音的中年夫妻,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男士上来说,假如一个人天生有酗酒、赌博倾向,难道任由其发展吗?杰森说,同性恋不碍别人的事儿。那位男士回答,婚姻是社会的基础。社会基础颠覆了,涟漪效应是难以预测的。今天同性恋要求结婚,下一个该轮到什么了?明天,人与动物也可以要求结婚,爸爸可能要求与自己的女儿或儿子结婚。再后来,一个人与多个性伴侣结婚,有什么不可以的?都不妨碍他人啊!

       中年女士说,她的母亲是专对同性恋的心理治疗师。她见过很多同性恋得医治的案例,也分享过这些人重获新生的喜悦。他们夫妇刚刚从法国归来,在法国目睹了同性恋家庭领养的儿童,长大后却举行抗议游行──他们抗议自小所熟悉的同性婚姻。

       我问杰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跳出来,承认自已是同性恋,是不是受了新闻媒体的引导?你的观点有没有受到媒体宣传或他人的影响?杰森否认受媒体宣传的影响,但说,他身边有很多同性恋朋友,所以了解和同情同性恋。他有一个同性恋朋友,在教会里做贝司手,教会对他很宽容。因为现今社会的宽容,才造成越来越多的同性恋出柜。

        我问他,你将来结婚,希望你的孩子是同性恋吗?他说,不介意他的孩子是同性恋。他说,他的老师也是同性恋。

       男孩自始至终耐心地聆听每一个人的讲话,但坚持己见。

       站在早春的冷风中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后,我觉得丝丝凉意和辘辘饥肠。台上演讲已经结束,一支黑人乐队正在演唱。集会已近尾声,我们与杰森互道平安、告别。

       寒风吹起他敞开的外套:多么漂亮的少年,如此年轻,不谙世事。

       另两个中年男人朝我们点点头,走近杰森,和他继续辩论,好像有车轮大战的意思。这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越来越白热化。我们视他们离经叛道,他们视我们为历史的绊脚石。

20年潜移默化

       2012年5月,奥巴马总统宣布支持同性婚姻,放弃政府对联邦法案《保卫婚姻法令》的辩护。这是在职美国总统首次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就职总统时,手按圣经宣誓的一幕,形同虚设。

       国务卿希拉蕊‧克林顿也宣称,同性婚姻是人权。她的丈夫,前总统克林顿,最近也表示,后悔在1996年签署了《保卫婚姻法令》。有观察人士认为,此举是为夫人希拉蕊竞选下任总统铺路。

      反倒是以约翰‧博纳(John Boehner)为首的共和党人,出钱、出力,代表联邦政府,辩护克林顿当政时通过的《保卫婚姻法令》。这位俄亥俄州土生土长、8岁就在父亲经营的小酒吧打拼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在电视演讲里提到,他每每祷告,总要为美国的前途落泪。

     20年前,同性恋还是遮遮掩掩的话题。1996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25%的美国人支持同性婚姻。电视节目主持人,喜剧演员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在一篇文章中回顾道,1997年她曝出女同志身分,顿时舆论哗然。观众戏称她为“堕落的Ellen”(Ellen Degenerate),她也因此一度退出公众视野。然而近年来,她人气一路飙升,好像迎来了第二春。

        从1993年第一部关于爱滋病、同性恋的主流电影《费城故事》(Philadelphia)获奥斯卡奖,到2005年《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获8项奥斯卡提名、摘得3个小金人;从1998年电视剧《维尔和格蕾丝》(《Will & Grace》),到时下热播的电视剧《现代家庭》(Modern Family,暗示这是现代家庭的模式,每天电视画面上,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同性恋、同性婚姻的镜头。

        同性恋的新闻常常见诸报端。大型连锁商场JCPenney,专设同性恋促销日。人们的观念,在20年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演变着。之所谓“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所以,同性恋抗议示威往往有百万人之众,但3月26的保卫传统婚姻游行仅有一万人参加,离主办方预计的一百万相差甚远!

        即使是赞同一男一女婚姻的人,也越来越采取漠视、观望的态度。媒体对传统道德价值观亦讳莫如深。引用国家婚姻组织(NOM)总裁布莱恩‧布朗的话说:“我们现在反成起义的人了!”

       3月26日轰轰烈烈的保卫传统婚姻万人游行,包括《华盛顿邮报》、国家广播公司(NBC)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都只字未提。围堵在宪法大街上的同性恋示威、抗议,反倒成为每家新闻的当日头条。那名著粉色渔网装的舞者,也赫然上了画面。

       媒体倾向,不言而喻。

       NBC 当晚新闻说,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51%不反对同性婚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调查数据,是53%。却没人提起,还有多家民意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仅是41%。

在尘埃落定之前

       要等到今年夏天,大法院讨论的这两个法案的命运才见分晓。尘埃落定之前,同性婚姻支持者一如既往,马不停蹄,采取了有组织、高效的进攻策略。目前主攻战场设在罗德岛、德拉瓦州和伊利诺州。

       两年前,同性恋婚姻未能争取到罗德岛的支持。4月24日传来消息说,罗德岛议会中的全体5名共和党参议员,与民主党人一道,宣布支持同性婚姻。原来,同性婚姻支持者今年改变了政治策略,成功争取到该地区政客、商人、宗教人士的支持。

       迄今为止,美国50个州,有9个州,加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国际上,2013年4月,法国议会在百万民众抗议声中,通过法案,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并能领养儿童。法案通过几小时后,巴黎街头就爆发抗议示威游行。,

        始自2001年荷兰,世界上虽有10多个国家认同同性婚姻合法,但美国司法界的态度举足轻重。因有全球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推销的能力不可小觑。好莱坞追捧、渲染的文化,如洪水猛兽冲出国界,没有哪个国家招架得住。垃圾一样的美国速食,都能引领全球。假如美国联邦政府承认同性婚姻合法,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传统婚姻的捍卫者与挑战者在大街上对峙时,最高法院的辩论会上,两派也在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最高法院摇摆票”的安东尼‧甘迺迪大法官即问:“20年来刚出现的社会新现象,拿到最高法院裁决,要我们重新定义延续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我们最初为什么同意接这样的案子?”

       大法官们选择站在历史的哪一边?

       也许在一个寂静、独处的夜晚,他们中有人会扪心自问,想起康得的感悟: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作者辽宁人,1998年来美。现居北弗吉尼亚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