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僵尸走上街头(王星然)

BH64-16-7195-图1-walking_dead_season_4-3200x1200

本文刊于《举目》64期

王星然

有一天,地狱拥挤到再也装不下死人时,他们将会走上街头……

——电影Dawn of the Dead                    

    正值美国万圣节期间,附近的住家社区犹如鬼城,到处挂满蜘蛛网,有的门上还喷了血印手掌。我有许多邻居在院子里,大“晒”他们自己“收藏”的骷髅头、墓碑、鬼魅、巫婆、扫帚、人体骸骨;学校、办公室、大卖场则举行变装秀,看谁的恐怖打扮最具创意;孩子们提着南瓜桶,挨家挨户trick or treat讨糖吃……万圣节是美国全民运动,受重视的程度和圣诞节有得一拼。

    就在这时候,美国AMC电视频道,开始了第四季的《阴尸路》(The Walking Dead,或译作《行尸走肉》)剧集。根据A. C.  Nielsen的统计,2013年初,《阴尸路》第三季完结篇(Season Finale),以1,240万的收视率,创下美国有线电视史“戏剧影集类”的最高记录。

《阴尸路》为什么受欢迎?

   《阴尸路》深刻探索人性,蕴含了伦理学和哲学议题,充满创意,张力十足,常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发展。过去三季,其导演、编剧实力强大,连3次获奥斯卡提名的Frank Darabont(导演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都招揽来了。

    再加上杰出的演员、画妆、场面调度,《阴尸路》获金球奖最佳电视影集,以及美国编剧工会奖,并不令人意外。

21世纪的集体恋尸癖

    《阴尸路》大受欢迎,并非偶然。分析当代文化,僵尸(zombie)绝对是21世纪的媒体新宠。走进电影院,打开电视,或翻开小说、漫画,僵尸无处不在。

    僵尸主题的电子游戏,俨然自成一类。几款大受年轻人欢迎的游戏,都是以对抗僵尸为主题,如Resident Evil, Judge Dredd vs Zombies,Plants vs Zombies,Zombie Highway,Zombie Gunship等等。当代对僵尸主题的迷恋,简直可以用“21世纪的集体恋尸癖”来形容。

    不但如此,连神学院都有人开始研究僵尸了。google一下,你可以找到不少僵尸专书和单篇论文。这些著作,光看标题,就让人很好奇:《永生的基督与行走的死人》(The Living Christ and the Walking Dead,从信仰角度分析《阴尸路》影集),《巴特与神学上的僵尸》(Karl Barth and Theological Zombie),《后现代肉身的末世论》(Eschatology of Postmodern Flesh),《僵尸电影里的末世观及其预言功能》(Apocalyptic Images and Prophetic Function in Zombie Films )……

     系统神学里有“神论”、“人论”,容我俏皮地问一句:如果有一天真的发展出“僵尸论” (Zombiology),那会是什么?

     我把“新一代”的僵尸特征,归纳了一下,给读者参考:

没有灵魂的肉体

    最近几部卖座的僵尸电影和电视剧,如:《阴尸路》,暑假引起轰动的《末日Z战》(World War Z), 都把僵尸定调为病毒感染、具有强大的传染性。

    僵尸透过噬咬健康、正常的人,把尸毒传给下一个宿主。整个攻击过程,血肉糢糊,十分骇人。僵尸加上可怕的传染病疫情,导致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成为好莱坞当前最IN(流行)的题材。

    被噬咬的牺牲者,首先会经历“死亡”,然后“复活”,变成骇人的僵尸。复活后的僵尸,会猛烈攻击正常的人类,如此病毒不断蔓延。僵尸遂成为人类的头号敌人。

    僵尸的规模,已经从小城镇、小范围,演变成世界末日的格局。末日战争就是人类与僵尸的战争。如此,僵尸引进了属于自己的末世论。Zombie Apocalypse (僵尸启示录)成为一个新词,用来描述这场虚构的末日浩劫。

    僵尸无药可救。一旦变成僵尸,就不可能再变回正常人。僵尸的世界里没有救赎。人为求自保,只能毁灭僵尸。

    僵尸的故事,很少谈及上帝及宗教。面对僵尸,人类必须团结合作,自求多福。僵尸故事里没有救主,只有英雄。

僵尸的伦理议题

     我一直犹豫,在文章里,到底要用“它”或是“他(她)”来称僵尸?

     这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僵尸到底是不是人?僵尸具有人的肉身,曾经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灵魂、有理性、有情感、有意志……但现在只剩下一具残破的躯壳。而奇特的是,它(他)仍是活的,会呼吸,会走路,需要进食(啃食人肉,特别是新鲜人脑),无比凶残。

    电影《末日Z战》里,有一段令人震撼的对话——当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员,向男主角Gerry Lane(联合国调查专员,由Brad Pitt饰演)自述遭遇时,提到自己的妻子被僵尸攻击,而后,儿子又被妻子变成的“东西”杀害。他不忍心用“僵尸”来称呼自己的妻子,然而也不能用“我的妻子”来称呼。他用“那个东西”来形容,因为“它(她)”早已不是那个朝夕相处、有情有爱的妻子了。

    僵尸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僵尸和我们长得太像,又和我们全然不像。僵尸好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直视自己未来死亡后,那具腐烂、朽坏的驱体。僵尸之所以令人玩味,因为在像与不像之间,它(他)尖锐地挑战我们:到底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配称为人?

    看僵尸的故事,每个人都被逼着问自己:遇见僵尸该不该杀?试想,如果你遇见的僵尸,是一个5岁小女孩,手上还拿着洋娃娃,要不要见面就杀?更进一步,如果扑向你的僵尸是你的父母、妻儿,要不要杀?甚至,如果有那么一天,你被僵尸噬咬,要不要趁著神智还清楚,选择自杀,以防自己成为僵尸,到处害人?

    对于僵尸,无论是影视的导演、编剧,还是电子游戏的创作者,他们的道德判断早有定见:僵尸不是人。尽管有人的肉身和外形,但那不过是没有灵魂的驱壳。所以,无论是在电影、电视还是电子游戏中,人类对待僵尸的手段,都是无比残忍的。在电影《末日Z战》里,人类把大批僵尸诱入陷阱,然后引爆强力炸弹。这其实是大规模集体屠杀,手段之残忍,不下于希特勒。人们认为,这些变成僵尸的人已经无药可救,若存怜悯之心,下一个变成僵尸的就是自己。

    这使得所有的僵尸故事都异常血腥、暴力、煸情,挑战你我感官的极限。因此,我并不鼓励大家去看僵尸故事。尤其是家有孩童的父母,请特别注意这些影片的暴力程度和分级。

人不只是一团横肉

    神学界近年来,在“人论”的范畴里,受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影响,一元论(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愈来愈受重视。但我想,当极端一元论者或唯物论者面对僵尸时,整个信仰体系大概会崩溃了。因为对其而言,僵尸和人的界限是不应该存在的。特别是从唯物的角度来看,人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水的组合,人生在机率碰撞下偶然产生的。那么人何异于僵尸?僵尸啃食人肉,只是因为它(他)需要,就像你我需要吃饭。虽然吃的内容大不相同,却都是基于生理上的需求。也许僵尸吃人看起来残忍了些,但不应涉及道德、价值和意义的讨论。

    如果带着这样的唯物论的眼镜,僵尸的故事就变得乏味多了。僵尸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唤起人内心最深层的恐惧,是因为人们仍愿相信:在肉身以外,人还有更重要的──说是灵魂也好,精神也好,人性也好,那种作为人不可或缺的,那种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

    人不只是一团横肉!圣经告诉我们,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应当反映上帝的荣耀,按祂的旨意而生活。这是人的价值、意义和目的。人的身份极其尊贵,和其他受造物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血肉之间,我们有灵魂,有理性,有意志,有感情,有道德意识,有爱和被爱的需要,有永恒的观念,可以认识上帝,与祂建立关系。当人失去了这一切,就不再是人。

也许我们都像僵尸

    《罗马书》3:23简洁而震撼地指出了人的处境:“……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堕落后的人类,已经失去作为人最宝贵的特质──用生命来荣耀上帝。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都像僵尸,是离弃了生命活水的泉源,不认识上帝的行尸走肉。我们在这世上往来行走,吃喝快乐,犯罪作恶,失去永恒。

    然而,“上帝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参《路》1:78-79)。我们虽死在罪恶之中,基督却叫我们再度活过来(参《弗》2:1,2:5, 《西》2:13,《罗》8:11)。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参《约》11:25-26)

    僵尸的诞生,必须经历死亡与复活。死人复活原是值得狂喜的,但复活后成为僵尸,成为一具腐烂、发臭的活尸,却是骇人的灾难。僵尸的世界里没有救赎,僵尸没有重生的机会,僵尸的故事注定是黑色、压抑、悲观、绝望的。

    上帝却给信靠祂的人一个满有荣耀的结局——有一天,死去的信徒不仅要复活,还得到荣耀、不朽坏的身体。“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这必朽坏的总要变成不朽坏的,这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感谢上帝,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林前》15:52-57)。

    僵尸的故事不断提醒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是何等有盼望,有福气!

作者任职于密西根州政府IT部门,服事重心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校园事工。

图三说明:引路天使(Guiding Angel)护送人回天家,背景的花(dogwood blossom)象征耶稣基督的被钉十架。为1890年Louis Comfort Tiffany (1848 –1933)领导的设计团队Tiffany Glass & Decorating Company的作品。现收藏于芝加哥Navy Pier的Smith Museum of Stained Glass Windows。

One response to “当僵尸走上街头(王星然)”

  1. […] 16当僵尸走上街头/王星然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