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方寸世界仰望星空——向新一波留学浪潮传福音(基甸)

本文刊于《举目》64期

基甸

       最近和朋友聊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近年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年龄越来越小。国内的朋友说,不知不觉中,身边已有很多人把孩子送到海外读书。在美国的朋友也说,明显感到美国的大学里,来自中国的孩子越来越多。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张照片:一大群中国孩子,半夜聚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沃尔玛店门口。原来,时值开学,普度(Purdue)大学的中国新生,集体“血拼”(shopping)生活用品。2012年普度大学有4千多名中国留学生,今年估计更多。

 特点低龄化

       最近有新闻说,因为大批中国留学生涌入纽约上州的大学城,小镇的商店里,因此专门增加了中国食品。上个月我回美南小城的母校,发现中国留学生比20年前我读书的时候多了很多。光是本科生,就比当年所有的中国学生、学者总和还多。如今,似乎随便一个美国大学,都有数以百计到千计的中国留学生。

        我在网上看到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这新留学浪潮。。从2008年的16万,到2012年的41万。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加6万。2012年,在美国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将近20万人(图1,注1)。2010年代这一波留学新浪潮,显著的特点,是低龄化:2012年在美国中学就读的中国小留学生,有24,000人,而相较2010年,仅有6,000多人,2006年还不到100人(注2)。

       中国父母和学生对国内教育体制的失望和厌倦,是留学生人数增加、低龄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家长普遍抱怨:“孩子在中国太累了!”2010年,近1百万考生放弃高考,其中打算出国留学的,占21%。

       2012年4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70%的中国高中生对出国留学感兴趣,80%的中国父母赞成孩子出国留学。

       有经济条件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欧美国家近年经济不景气,学校也希望通过扩大招国际留学生来创收。

新旧的不同

        中国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的上一波浪潮,是在1980、1990年代。我就是那个年代出国留学的。今天涌出国门的中国留学生,跟二、三十年前我们那一代,有显著的不同。我们大多数是到海外读理工科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多数有奖学金、助研金,或助教工资,而且学校免除学费。只有少数学生需要在餐馆等地方打工,才能维持生活。

       大多数留学生都已经结婚,甚至有了孩子。刚到海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无所有,购物需要搭朋友的车,家俱是朋友帮忙捡来的。

       那一代的人,经历过贫苦,大多吃苦耐劳、节俭勤奋、忧国忧民,相信个人奋斗、科学至上。

       今天新一代的留学生,多是单身,从小在相对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留学海外不菲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由家里提供。租高档公寓、买房、买新车,甚至开豪华跑车的,都不罕见。他们所学的专业,也不局限于理工科。除了最热门的商科,人文、艺术、音乐等科系都有。

      跟其他条件优越的中国90后一样,他们大多时尚、大方、自由、率直、聪明、有主见,喜欢用智能手机。同时,可能比较自我中心、自恋、颓废、情绪易变、不爱跟人交往、更多地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

       这些年轻的留学生,给海外华人教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当年我们那一代的留学生,物质比较贫乏。很多人一到海外,就受到华人教会的关怀和帮助,被基督徒带到查经班或教会小组,并且留下来,最终信主。我就是这样。

        从“仇恨文化”走出来的我们,本来相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却经历了基督徒真诚的爱。我们起初无法理解,但随后深深感动,因而开始仰慕基督信仰,愿意深入了解。

       今天新一代留学生,在物质上优越得多,未必需要教会为他们捡旧家具,或每个周末用车载他们去买菜、购物。查经班或教会小组免费提供的中国饭菜,也许能吸引他们来参加一、两次的迎新活动或查经聚会,但很快他们就可能因为学业忙,或者周末有更好玩的活动,而不愿意再来了。

        我们那一代的留学生,会跟基督徒争论无神论和有神论、进化论和创造论,对真理有认真的追求。基督徒拿来的《海外校园》杂志,我们会认真读,而且非常喜欢。一方面是因为《海外校园》确实好,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候能读到的中文报刊、杂志很少。

       今天新一代的留学生,也许会说“有信仰很好,我觉得所有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但不认为自己需要信仰,也不认为有什么绝对的真理。他们都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可以随时上网看海量的中文信息,跟地球另一边的亲友联系,也习惯于在手机上刷屏阅读或欣赏多媒体内容,未必会读基督徒赠送的福音纸刊……

       难怪很多海外华人基督徒,在惊叹新留学浪潮来势之猛的同时,也感觉到不知如何向这些年轻学子传福音。

 两代共通点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特点。虽然每一代人接受福音的障碍不同,但每一代人都一样需要福音。

       新一代的留学生,在年龄还小的时候就离家出国,离开父母的保护,到完全陌生的海外求学,精神压力很大。他们虽然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具”,但仍然会感到孤单、焦虑和空虚。他们对未来、对人生同样迷茫,对终极价值与意义,同样有渴望与追寻。基督徒所唱的“人们需要主”,新一代留学生也不例外。

       现今的小留学生,将是中国二、三十年后的社会中坚。如果他们能认识上帝、找到信仰,对中国的未来有难以估量的影响。今天海外华人基督徒,愿意花费数千美元,牺牲数周的假期,到遥远的异文化地区“短宣”,那么,对本地就能接触到的大批中国未来的栋梁,怎能反而无动于衷?怎能错过这宝贵的“现今的机会”(参《斯》4:14)?

        向新一代留学生传福音,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结果则在上帝的掌管之中。学生接受主不是靠我们的能力,而是“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参《罗》1:16)。90后的年轻人,同样有挣扎和对爱的需要。当基督徒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用爱心去关怀他们(而不是为“传教”和他们交往,流露出功利主义的味道),他们同样能感受、会思考。基督徒可以一如既往地以生命影响生命,用上帝的爱温暖人心,进而帮助他们认识信仰、走向上帝。

善用新媒体

       福音真理的核心恒古不变,但传福音的工具应该与时俱进,“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参《林前》9:22)。

       社会化媒体和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已经非常普及,深刻影响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对于90后,这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理所当然的一部分。这些新技术,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便捷。注重关系和生命影响的基督徒,应该积极拥抱、尽力善用这些新技术,向90后见证上帝的爱。

       笔者参与的[海外校园机构](OC)福音事工,近年从纸媒向网络和新媒体转型,也正是为了回应时代的需要。无论是生动多彩、有声有色的OC电刊,还是“手机扫一扫,好文天天到”的OC微信平台,都能把福音见证用更生动、更符合现今年轻人阅读习惯的形式,传送到手机或电脑上,让读者在喜闻乐见中潜移默化,让“低头族”在掌中方寸世界里,仰望星空。

       我们相信,如果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唤之以灵”的原则,制作高品质的内容,同时借助新媒体向年轻人传播,能更好地帮助年轻朋友追寻真理,更好地服事有心向新一代留学生传福音的华人教会,为教会提供优质的传福音资源。

        2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基督徒送给他们的一期又一期的《海外校园》杂志,而认识真理、走向上帝。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如今已经成为华人教会的领袖和中坚。今天面对新一波的年轻留学生,我们盼望华人教会的弟兄姐妹,也能把OC电刊和OC微信平台推荐给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向他们传福音。

       转发一封邮件、一条微博给你所关心的年轻留学生,或者拿出一个二维码,让他或她用手机扫一扫,对基督徒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对年轻的朋友来说也很容易接受,但福音的种子,也许就此在一个心灵中种下,圣灵的工作就有了一个切入点。能以这么方便的方式向新一代留学生传福音,何乐不为?

 小小祈愿

       不久前的一个礼拜天,我去美国首府华盛顿的机场,接了一个中国新生,送他到租住的公寓。公寓条件非常不错,还有西装革履的礼宾服务员恭候房客、提供服务。我们等著拿钥匙时,看到一拨又一拨的房客找服务员办事或走过,而这些房客全是中国留学生。

       公寓大堂里有一份免费中文报纸,上面有很多中国餐馆和超市的广告,这报纸却是某某功办的。我坐在大堂里默默祷告,希望有一天,这样的留学生公寓里,摆的是传基督信仰的《海外校园》,或者是OC新媒体的二维码卡片(图2)。更巴不得这些中国留学生的手机上,都有谈信仰的OC微信平台,电脑上都有传福音的OC电刊。

       年轻的留学生需要主,若我们不去关爱他们的灵魂,不去告诉他们与上帝和好的消息,还有谁会去呢?这是我小小的感动和祈愿。

       亲爱的弟兄姐妹,但愿你也有这样的感动和负担,把上帝的爱传给新一代的留学生。

注:

1.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及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公布的统计数据。

2. 资料来源:《中国周刊》2013年第5期《未成年人出国调查》,新东方《2013年中国留学生白皮书》。

作者来自四川,现为[海外校园机构]同工。

图1、2008-201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统计

BH64-19-7222-文章图1.2018-2012.中国留学生统计.网站用.R50

图2、OC微信平台二维码

BH64-19-7222-文章图二:微信平台二维码

2 responses to “从方寸世界仰望星空——向新一波留学浪潮传福音(基甸)”

  1. […] 19从方寸世界仰望星空——向新一波留学浪潮传福音/基甸 […]

  2. sarah Avatar
    sarah

    “90后的年轻人,同样有挣扎和对爱的需要。当基督徒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用爱心去关怀他们(而不是为“传教”和他们交往,流露出功利主义的味道),他们同样能感受、会思考。”

    是的。我信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感到别人真诚地,不带功利性的关心自己。当时对于一些道理,理论性的东西,有了一些了解。关心我的基督徒老夫妇,让我真正感到,世界上有这种人,有这种生活方式,这些道理不是空的。他们对人热诚,生活简朴,但非常快乐,这种生活方式也很吸引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