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不发言?(冬青)

本文刊于《举目》64期

冬青

       我参加的主日查经聚会,带领者每次都会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请弟兄姊妹讨论,就是根据刚刚查考过的经文,请大家思考如何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基本上没有统一的答案。比如,查过大卫犯罪的经文后,思考“信徒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警醒?”

       我发现,参与讨论的,往往是教会的同工。虽然带领者常常呼吁大家参与讨论,但积极响应的平信徒寥寥无几。听说某华人教会,每逢此时便采取“转笔”的方式,笔尖指向谁,谁就必须发言。

       为什么一般弟兄姊妹不愿意参加此类讨论呢?我作为信主十多年的“资深”平信徒,谈谈自己的看法及经历的挣扎。

       我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从最初的沉默到开始发言;从开始发言到发言即开炮;从发言即开炮到再次闭口不言;从闭口不言到甘心倾听,并积极、谨慎发言。

从最初的沉默,到开始发言

       我最初不愿意参加查经讨论,觉得参加聚会是要受牧养。讲圣经、参与讨论,应该是同工们的事情,平信徒没有资格东讲西讲。于是作“谦卑”状,基本不发言。

       随着学习,我开始明白,信徒都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都要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参《彼前》2:9)。

       虽然我自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够好,也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肢体中的那个阑尾,说话未必对别人有帮助,但想到圣经话语必须遵行,恐怕聚会中不发言,上帝不喜悦,再加上和教会弟兄姊妹逐渐熟稔……我开始打破沉默,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开始发言,到发言即开炮

       我所在教会的大部分弟兄姊妹,或多或少都有些神学背景,大家常常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看法。

       没有受过系统神学训练、自认为超宗派的我,认为信仰的核心就是信心和恩典,很反对强调行为和律法。每当我听到强调做法或行为,却没有提到信心和恩典时,都会提出质疑。当其他弟兄姊妹发言时,我也不注意倾听,只想着自己该如何措辞,如何反驳。

       当其他弟兄姊妹听了我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意见时,我就会再反驳……于是,往往一开始讨论,我就像一个炮筒,发射砲弹般地发表看法。

从发言即开炮,到再次闭口不言

       其实每次发生争论后,我都后悔不已:“怎么我讲话如此没有爱?没看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吗?刚才如果闭嘴就好了……”然而同时我又觉得冤枉,“明明我说的是真理!对方是错误的嘛!大家怎么就没认识到呢?”

        在参与讨论时,我一方面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讲错话、成为笑柄,另一方面非常希望自己的发言能带给弟兄姊妹帮助。结果顾虑太多,一发表看法就紧张,有时说话都是带着颤音。

       渐渐,我对讨论产生了恐惧。

       于是在聚会中,除每人必做的祷告及唱赞美诗之外,我选择噤声,还找到一个借口:“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箴》17:28)。其实,我心里对不同的见解仍有论断,只是为了不伤害别人和自己,把想法强压下去而已。

从闭口不言到甘心倾听,并积极、谨慎发言

        我没有在自我保护的套子中呆很久。就像雅比斯祷告的那样,上帝扩张了我的境界(参《代上》4:10)。我对上帝的认识、对自己的看法、对弟兄姊妹的爱,都有长进,因而重新参加讨论。

       借用《举目》60期《恩惠与真理中》中引用的一句话:“在重要的教条上一致;在次要的教条上,给人自由;在一切事上,用爱心对待。”

   ×在重要的教条上一致

        虽然弟兄姊妹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不一致,但都有着对上帝相同的信靠。“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我们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给各人的恩赐。”(《弗》4:4-7)

       我豁然明白:其实在重要的教义上,大家是合一的。只是由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我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自己所有的基本神学观点(这也没有必要)。

×在次要的教条上给人自由

        这句话是给所有信徒的。在讨论中,给弟兄姊妹自由,自己也得自由。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等千差万别,对问题的看法一定会刻上自己专有的烙印。虽然每个人生命改变的形式不同,但最终都归至十字架的救恩。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倾听时,自己的“境界”也扩展了。原来上帝使用的具体手段好多啊!上帝对每个人的方式可以完全不同啊!上帝真奇妙!

×在一切事上,用爱心对待

       倾听弟兄姊妹的发言,可以看到上帝奇妙的工作,也可以了解别人的神学观点。当我有不同看法,却不知道是否属于“重要教条”时,我就倾听,不随便发言。如果是我感兴趣的问题,我会在聚会后,找书查考一下,开阔眼界。

        对自己有把握的问题,我也不再自以为义地回答,或者火药味十足地质疑、纠正他人,而是“在这个问题上,上帝那么清楚地让我知道或经历了,我要分享上帝的恩典”。发言的原因,不再是怕上帝不喜悦,而是因为爱上帝。

       偶尔不免又说话带火药味。我会立刻仰望上帝,并知道因耶稣我已得赦免。上帝也使我话语越来越温柔。有时我觉得表达可能伤害了弟兄姊妹,就真诚沟通。弟兄姊妹也多能理解并原谅我。

       作为平信徒,有人来指出我的错误、纠正我的看法,在所难免。有一些指正切中要害,让我受益匪浅;有一些指正引发了我更加深入的思考,厘清了我的思路,反倒坚固了我本来的想法,也是好事一桩。

        还有一些指正,我并不认可,但我知道那是弟兄姊妹的良苦用心。如果那是带领者的意见,我愿意放下自己的观点,因为“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帐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致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来》13:17)。上帝把为我们灵魂警醒的责任与权柄,交给了教会的带领者。我们可以为不同祷告,但不可以因为不同就不顺服。

以宽容和爱,接纳他们

       我所在的家庭教会,没有给带领者清楚的名分,比如牧师、长老、执事等。大家都是称呼名字。虽然心里清楚谁是带领者、谁是同工,但在客观上造成了信徒对牧长不够尊重。带领者、同工在真理问题上指导弟兄姊妹时,也有些许顾虑。

       带领的弟兄姊妹,自身也处于成长的过程。他们不是天生完美的,需要大家以宽容的心为他们祷告,凭爱心接纳他们的服事。如果我们能做到,那么查经讨论时,就会受益更多,生命更加成长。

       这几个阶段使我更看到上帝的恩典。唯有仰望上帝,在参与查经讨论时,才能收放自如,既成为自己的益处,也成为别人的益处。

作者现居上海。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举目》64期目录一览 | 举目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