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还在写故事 ——你也可以举目(谈妮)

谈妮

本文原刊于《举目》58期

一个芥菜种的故事

       在《举目》57期,我们整理、刊登了1992-2012年之间,上帝在[海外校园机构] 的恩典。从图表中,我们看到凭著简单的异象,居然能从一对中年夫妇,发展出一个跨国的团队;从一本杂志,发展出多元化的事工。

        这是神蹟,是上天的恩赐,见证小小如芥菜种的信心,果真能长成大树(参《太》13:31-32)。这也是天国信息在这个世界中,始终有力发展的实例。

一个始于53年前的神国故事

       其实,[海外校园机构]并非只是始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是一群人对上帝的回应,是一个无形团队在永恒之中,对基督的顺服。

        1969年,几个台湾大学的基督徒学生,每周聚集在学校对面的小木屋中,跪着为“上帝早日打开大陆福音之门”祷告。那时,他们常常因有“那么多骨肉同胞还不认识上帝”,而情词迫切、泪流满面(注)。

        53 年过去了,参加这个祷告会的同伴,竟然全数都长期投入中国福音的事工中,甚至为了福音的缘故,定居中国。这见证了当时的祷告,是出于圣灵的感动,而不仅是 青春的激情。这些大学生单纯地顺服、回应圣灵在他们心中的呼召,成为一生跟随主的人,他们的事奉,影响了许多人的生命。

       而当时的那个祷告会,也孕育出《海外校园》与《举目》杂志的编者:苏文峰和郑期英;以及认同海外校园异象,无悔于服事中国学人的支持者。他们构成了海外校园的团队,并让这团队能有效地服事华人教会。

        今天,[海外校园机构]正是以多元的形式,来传承同样的生命故事。

一个正在发展的神州故事

       阅读《举目》,是深度了解 [海外校园机构]的最佳途径。不可否认,《举目》杂志还需要改进、成长。但《举目》杂志始终目标清晰,即“唤起中国学人和海外华人基督徒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我们不仅对文字的表达,有严格的要求,并集合不同作者的视角,使重要议题得以较完整地叙述、讨论和思考。

       读者在阅读《举目》杂志的时候,会认识到[海外校园机构]的属灵视野,我们对时代的回应和对事工的前瞻。而读者的看法,也影响编者与作者的互动,使整个杂志的焦点更为集中。

        我们期望:读者、作者与编者,成为一个团队,共同服事华人教会,汇集华人教会在圣经神学、牧养辅导、灵命品格、生活实践、教会管理……的经验,作为中国教会成长的供应、榜样与鉴戒。

回应与呼召

         今天,你要回应什么样的呼召?

        《举目》杂志每年6期,免费索阅,仅受基督徒主动的奉献。我们正积极发展网络事工,以补足纸媒的限制,并让读者、作者与编者之间,有更好的互动。

        因此,我们邀请您常为《举目》杂志祷告,也按照上帝的感动,成为《举目》杂志的作者、义工,与经费支持者(2012年全年预算为14万美元,至2012年10月初,《举目》杂志的奉献只收到4万美元)。让这本杂志按照上帝的心意,使今天神国的故事,也是未来神州的故事。

注:参郑期英,《小木屋中的祷告会》,“海外校园通讯”2003年2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