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德斯寇——這面凌厲的鏡子(臨風)2014. 09. 02

臨風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 “編者心” 欄目

美國西雅圖超大型教會“馬斯山教會”(Mars Hill Church。Mars Hill 也可翻譯為“亞略巴古”,是保羅向雅典人傳福音所站之地。參《徒》17:22,http://cnbible.com/acts/17-22.htm。編註),最近成為新聞的焦點,連世俗媒體都競相報導。主角就是馬斯山教會的主任牧師,曾被列為英語世界25年(1986-2010。編註)來,最有影響力的25位牧者之一的馬可‧德斯寇(Mark Driscoll)(參:Michael Duduit,”The 25 Most Influential Pastors of the Past 25 Years”.  Preaching Magazine. Retrieved 2011-06-04。編註)。

何至如此?

1996年,25歲的德斯寇剛完成學位,與妻子葛蕾絲回到西雅圖。為了面向後現代族群的需要,德斯寇與Mike Gunn(運動員團契Athletes in Action)和Lief Moi(電臺節目主持人)三人共同創立了馬斯山教會。18年來,它由家庭教會發展到一個每週日有14,000人崇拜的超大型教會。 這是一個多據點教會,分佈在5個州,共有15個聚會點。德斯寇的講道由衛星播放到15個會堂的螢幕上。此外,每週還有超過20萬人次在網上聆聽他講道。

可是,由於一連串的事件,加上21位馬斯山教會前任牧師們聯合向教會提告,剛度假回來的德斯寇牧師,在2014年8月24日的主日崇拜中,宣佈自己暫時停職六週,接受教會調查。

接著,媒體在2014年8月28日報導,教會65位現任牧師中,有9位聯合出面,呼籲要他至少停職一年。

只是,德斯寇牧師既沒有侵吞公款,又沒有桃色事件,為什麼還會鬧到這樣嚴重呢?

德斯寇的風格

1997年,馬斯山教會成立的第二年,德斯寇在“領導力網路”(Leadership Network,為非盈利組織,由有線電視先驅 Bob Buford於1984成立。編註)的年會上發表演說,分析X-世代與基督教的關係。這篇精彩的演說使得他立刻成為基督教界的明日之星,開始受到媒體(包括《紐約時報》)的關注。

德斯寇講道主要的對象是年輕人,就是那些唾棄傳統教會的“後現代人”。

他說,他的台風受到搞笑明星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 1965-)的影響。在神學上,他完全是正統的改革宗路線,然而在表達上,又儘量與當代的開放文化接軌。這是個非常特殊的結合。

葛培理牧師的女兒,露絲‧葛培理作此描述:“他穿著運動鞋和牛仔褲,在講臺上走來走去,就像是個時髦的前拳擊手,但他的神學可是道地的老牌加爾文。”

2009年,年輕的宗教歷史學家Molly Worthen 在《紐約時報雜誌》上撰文,描述德斯寇:“是你所見到的人中,有最酷的風格和一張最髒的嘴的傳道人。”

2014年年8月22日,Michael Paulson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中, 引用提姆‧凱勒牧師的話說:

“他是當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在這個網路時代,德斯寇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福音運動。但就如他自己多次所承認的,德斯寇的莽撞、傲慢和粗魯的人際關係,從開始就很明顯,他肯定讓許多人失望了。”

德斯寇講道的內容雖然很有爭議性,但是,他很能吸引年輕人。Molly Worthen在2009年的那篇文章中還提到:

“保守者稱他為‘謾駡牧師’,希望他能把時髦的牛仔褲和搖滾音樂換成西裝和聖詩。自由派又對他地獄之火的神學,以及他妻子必須順服丈夫的堅持感覺倒胃口。”

當然,他也有穿西裝的時刻……

例如,2013年10月,為了推銷他即將出版的新書,《復興的呼籲:基督教將面臨葬禮還是明天?》(A Call to Resurgence: Will Christianity Have a Funeral or a Future?),他身著黑色禮服,乘坐黑色靈車,來到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校區的馬斯山分堂,主持週日傍晚的崇拜。真是戲劇性十足!

從這裡,也可以窺見他華麗的風格和過人的魅力。

德斯寇的爭議性

2006年,在教會成立10年後,馬斯山教會已經增長到了4000-5000人,有三個聚會點。

這時,德斯寇不但是教會的負責人,還肩負幾個福音機構的責任(Acts 29 Network,the Resurgence)、寫作,和到各處演講、旅行。根據他自己說,往往每天只有2-3小時的睡眠,他很擔心自己的健康會崩潰,於是開始著手更改教會的結構,修改教會的憲章。這是個重大的轉捩點。

★ 強勢的行政領導

當時,教會中重大事務由約24位長老(包括德斯寇)組成的“長老議會”作決策。日常事務則由5位“行政長老”(包括德斯寇)處理。為了精簡決策,新憲章基本上把實權從“長老議會”挪走,德斯寇選擇少數幾個他信得過的人參與決策——從此德斯寇牧師大權在握。

2007年,當這個更動通知長老們後,有兩位資深長老表示反對。其中一位受眾人尊敬的Paul Petry。他認為,這個改變違反德斯寇自己過去立下的原則——

在2006年的一次講道中,德斯寇曾表示:“容我不寒而慄地說,如果我要是說了或做了什麼事,使得長老們必須解雇我。那時,你們不要向我效忠。要忠於耶穌,忠於你們的長老們。要對教會的長老們忠誠。”

這次,因為沒有投同意票,兩位長老被德斯寇從“長老議會”中開除。Paul Petry遭訴為“不信任資深領導”。德斯寇並要求教會與Paul Petry全家劃清界限,斷絕一切往來。

當時,一位公開表示同情Petry的長老,也受到德斯寇的申戒;有一個會友在教會網的留言欄上發抱怨,他的會友資格立刻被取消。

德斯寇對抱怨者的回覆是:“他們用問問題的方式犯罪。(我想)加爾文自己都不見得能夠像我處理得這樣好。”

不但如此,就在開革兩位資深長老之前,德斯寇還在主日講道中提到,他曾請教一位武術教師的會友,如果下屬太頑固的話要如何處理?武術教師說:“我會打斷他的鼻樑。” 德斯寇認為,這個回答“非常棒”(網上有這段錄影 )。講完道之後,他就開革了Paul Petry。

一年之後,德斯寇的好友,馬斯山教會的創始人之一,Lief Moi也離開了教會,改行賣披薩餅。這是德斯寇領導風格公開出問題的開始。

★ 偏激的男性形象

2000年,德斯寇用化名在教會的社交網站多次發表意見。

他主要的論點是:基督教徒被馴化了,沒有陽剛之氣,個個變得“敏感”、“被閹割”了。他還發明了一些詞彙,來嘲笑這種女性化的傾向。後來為人揭發,他才終於承認是這個系列的作者,並且為此道歉。

不過,他在教會極力推崇男性化的信仰,是不爭的事實。平心而論,適度地批評基督徒女性化傾向是好的,是可以糾正部分時弊和觀瞻;只是,他曾表示:

“今日教會裡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有一群溫馴、軟化、溫柔的‘母雞化’(chickified)男孩。60%的基督徒是小母雞(chicks),其他40%不過是母雞化的男性。教堂的整個佈置,建築的美術設計都是女性化的。”

他認為,聖經裡的主角,耶穌、保羅、大衛等,都是“異性戀者、競技場的贏家、打斷你鼻子的那種傢伙”。他更把這個觀點向前推了一步:耶穌不但不是個長髮、柔弱的傢伙,他更是位“終極格鬥” (Ultimate Fighting)的冠軍——德斯寇所描繪的耶穌,是男人中的男人:雙手滿了老繭,身體壯碩,臂肌發達!

德斯寇並且幾次非常“粗魯”,甚至“露骨”地,對夫妻性生活發表“少年不宜”的議論,那些不堪入耳的話簡直無法寫在紙上。這或許不太公平,但卻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個“男性中心”主義者。好幾次,因此而引起教會門前的示威,和媒體上的批評。

 操控與傷害

2013年5月,馬斯山教會長老Dave Kraft向教會正式提出告訴,聲稱受到教會領導們的“虐待”。他特別控告德斯寇的霸凌作風:“跋扈、言語暴力、傲慢、脾氣暴躁”。他並認為,德斯寇這種行為模式沒有資格在教會中負領導職責。

教會的“顧問與問責委員會”(Board of Advisors and Accountability,BOAA)在教會裡發送了100個問卷,調查控告是否屬實。結果只有18個回應。BOAA認為證據不足,沒有採取懲罰措施。縱然如此,BOAA還是啟動了一個“和解程式”,處理教會中受到傷害的問題。

2014年3月底,幾位馬斯山教會的前任長老們開闢了一個網站,站名是“悔改的牧師”(http://repentantpastor.com/。類似這樣的網站還有幾處)。好幾位以往的教會領袖們(包括Lief Moi),用這個平臺向曾經被他們傷害的人們道歉。

其中最觸動我的,是他們全都向Paul Petry道歉,承認當年為了害怕失去在教會內的地位和權力,沒有站出來反對。他們承認,教會裡面有個被“懼怕”操控的文化,為了堅持事工的成功,不顧一切代價。

根據《今日基督教》在2014年8月24日的報導,到了8月初,BOAA中兩位主要人物Paul Tripp,James MacDonald宣佈辭職。接著,21位馬斯山教會前牧師向教會正式提出告訴,控告德斯寇牧師一向用言語暴力和恐嚇的方式對待同工,而且這個情況多年來一直沒有改善。

德斯寇為此表示非常抱歉,他說:“上帝不會從衝突、鬥爭、不團結、爭論、詆毀、流言,或是任何與聖靈的果子不相稱的行為上得到榮耀。我感到很抱歉,真的非常抱歉,我沒有與人和平相處。”

這些話雖然有點避重就輕,不過他答應暫時退隱六週,讓BOAA處理控告。

又根據《今日基督教》以及《宗教新聞服務社》在8月28日同時報導,在德斯寇宣佈暫時退隱的前幾天,有9位現任牧師向教會BOAA寫了封信,要求他在一切事工上完全放手,並且希望他至少退下來一年。

在這封被洩漏的信中,馬斯山廣受尊敬的福音牧師,也是剛從BOAA辭職的Paul Tripp這樣說:“毋庸置疑,在我一生所參與的教會中,這個教會最具有謾駡、控制的文化。”可見事情還在繼續發酵中。

令人痛心的是,許多人,包括同工、信徒、非信徒在這一連串事件中受到傷害。他們或者傷心離開,或者從此排斥基督教。我相信,上帝的心也同樣地為此傷痛。

德斯寇的誠信

今年才43歲的德斯寇牧師是個多產作家。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出版了19本書,其中有兩本是電子書。還有一系列的書正在不同的寫作階段。

★ 抄襲

2013年11月,基督教電臺主持人Janet Mefferd在訪問德斯寇時,指出他的新書《復興的呼籲:基督教將面臨葬禮還是明天?》裡面,有14頁是抄襲他人而沒有註明的。當然,他對這個沒有事先警告的指控,非常不悅。事後,雖然由出版商丁戴爾公司出面否認抄襲,可是,“美國文字編輯學會”(ACES, the American Copy Editors Society,編註)監管抄襲的專家Neil Holdway卻認為,該書的確沒有適當註明出處。

後來,人們發現,不但這本書,他好幾本書都有抄襲的證據;並且發現,德斯寇經常使用代筆人和研究人員,卻並沒有適當歸功於他們。為此,他在2013年底公開道歉。

 炒作

此外,在2012年,他與妻子葛蕾絲共同出版了一本《真正的婚姻:有關性生活、友誼和共同生活的真相》(Real Marriage: The Truth About Sex, Friendship, and Life Together)。這本書對夫妻的性生活有非常露骨和詳細的建議,引起很多批評。

不過,更嚴重的指控是,基督教《世界雜誌》2014年3月號揭發,德斯寇支用教會20多萬美元,聘請廣告公司炒作、購買,把這本書炒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參:http://www.worldmag.com/2014/03/unreal_sales_for_driscoll_s_real_marriage。編註)。

“福音機構財務責任委員會”(ECFA)宣佈,用購買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推上暢銷榜,是違反職業倫理的行為。可是,因為這件

事發生在馬斯山教會參加ECFA之前,所以沒有受到處罰。

為此,2014年3月17日,德斯寇又出來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用“《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的名義來介紹自己。他表示放棄自己“名人牧師”的稱號,認為自己是“青年先知”的憤青日子已經過去了。今後,他將減少公開演講,和少在社交媒體上出現。

 失去信任

縱然如此,經過幾次私下溝通以後,“Acts 29 Network”還是在8月初宣佈,把德斯寇和馬斯山教會從這個德斯寇創辦的機構中除名。

機構一方面表示感謝德斯寇從前的貢獻,一方面認為他近來的行為“不敬虔和不合格”。

該組織本來希望馬斯山教會的BOAA會懲罰德斯寇,但是,從種種跡象看,他們對BOAA產生失望,不得不單獨採取行動。對此,雖然BOAA也有自己的說辭, 但諷刺的是,Paul Tripp和James MacDonald卻同時宣佈從BOAA辭職。

不久,擁有186個書店的全美第二大基督教書商,“LifeWay基督教資源”宣佈停止銷售所有德斯寇的書籍。

回顧馬斯山的教訓

可以想見的,馬斯山這個超大型教會,一個眾人眼中的模範,如今正處在分崩離析的邊緣,連教會的領袖們都無法統一意見。

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人人可以在網上表示意見,再沒有人能夠控制言論。由公眾意見帶來的審判比什麼都可怕。不論幸與不幸,網路社會的“無政府化”,可能是這個世紀最大的變化,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

從馬斯山教會一些領袖們的自白可知,縱使他們教會在講台教導上,是重視正統的“恩典神學”,但在領導作風裡,卻絲毫看不出“恩典”與愛心。整個教會的領導階層是處在懼怕和成功的雙層壓力下——這可不是耶穌心目中的教會。

德斯寇的強勢領導作風吸引了一批死忠的跟隨者(他們也有“臉書”網頁)。同樣地,也有數批堅決的反對者,他們認為德斯寇必須辭職。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無論將來如何發展,教會的面貌將可能永遠改觀。

統治的權力儘管可以暫時把人制住,但是統治的權威必得有“正當性”,才能持久。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曾提出三個具有“正當性”的統治:傳統、理性和魅力。

依我看,如果拋棄了傳統和理性,單靠個人的魅力來維繫權威,最終就只能訴諸於“暴力”(粗暴、霸凌)了。對一個以信仰為凝聚力的組織(教會)而言,這顯然是無法持久的!

除非,德斯寇徹底看清自己的虛榮心和權力慾,以及濫用權威的習慣,承認錯誤,重新做人——虛心接受專家輔導;向受傷者道歉、請求原諒;更改憲章,讓他(領袖)的權威,能夠接受一個透明的“執行委員會”的檢查。如此,或許他有重新起來的一天。

否則,如果只是文過飾非,尋找藉口,馬斯山教會將從此式微。至少,它會失去在道德上和信仰上的影響力。

其實,暫時退出一切事工,閉門思過,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主權恩典事工”(SGM)的創辦人C. J. Mahaney,以及“渴慕神”負責人派博牧師都曾經這樣做過,全時間與家人相處,閉門思過,省察自己內在的驕傲。派博牧師曾說,2010年那次將近一年的退隱,是他人生更新的寶貴經驗,讓他一生受用不盡 。

華人教會的反思

反觀有“家長制”傳統的華人社會,有如德斯寇這樣跋扈、專斷、強勢操權的領袖,並不在少數。唯一不同的是,華人有息事寧人的“優良”文化,沒有人願意出頭去捅馬蜂窩,頂多暗暗離開,不願驚動教會——我個人就曾採取過這種方式。但我不知道,這對教會而言,究竟是禍、還是福呢?

馬斯山教會有許多優點,主任牧師馬可.德斯寇也有許多長處。例如,馬斯山教會不離世獨立,看重與文化接軌,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有許多教會自外於文化,與廣大人群缺乏共同語境,因而失去了影響文化的管道。

不過,他們在做事風格上,或許是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反思:

第一、要避免權力腐化。任何福音機構或教會,在行政權力上都不能太集中——權力一定要下放,而且,必然需要有制衡的機制,以保護權力的透明度(把權力關在籠子裡)。不能有“一言堂”,不能過分依賴人治,因為人都是靠不住的。

此外,牧者絕對不要“碰”錢,以及全權決定錢財的支配。(編註)

第二、要看重塑造人勝於事工的成敗。教會與福音機構不同於世俗的企業界,傳道人不可把人看作是達到目標的手段,而要以恩慈對待同工和會友。不要單以成功和恩賜“論英雄”,而是貴在真實無偽的愛心。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林前》12:23)

第三、領導者不要為知名度服務。人都是愛出名的:表面上堂而皇之,可是骨子裡常在有意無意間,會為了打知名度而賣命。

不論是講壇、出版書籍、寫博客、排席次……領袖要時常提醒自己:我到底是為誰效命?為誰服務?什麼是我心中的偶像?我有沒有因為私心、而失去求真的熱情?我有沒有全心全意地去成全、鼓勵我的弟兄,讓他的貢獻受到重視,受到肯定?培養品格,是領導者自我反省的第一要務。

第四、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也沒有完美的教會,更沒有完美的牧者。我們如果追星,把期望和忠心建築在這些不完美的東西上,遲早一定會失望。

基督徒的職責,就是把目光和希望建立在耶穌基督身上,用耶穌的愛心和胸懷,來服務教會和人群。教會的職責,就是設法培養這樣一種文化,而不是互相攀比,彼此以自己的見證或成就示人。

因此,教會的領導階層必須相對透明,不要僅以化妝過的面貌對人,盡是些“等因奉此”、“感謝讚美”的檯面話。

但願,我們都能汲取教訓,不讓歷史成為不斷重複的老戲。

編註:類似教訓,讀者可參考臨風《高維理——隱藏的事,必被揭露》(《舉目》67期,http://behold.oc.org/?p=22014);王星然《一場小蝦米對大鯨魚的硬仗——深入趙鏞基牧師事件》(《舉目》67期,http://behold.oc.org/?p=21741);與《“康希”來了——談何耀珊的“跨界”音樂》(《舉目》58期,http://behold.oc.org/?p=2293)。

作者為《舉目》特約編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