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宗教景况变化说明了什么?(临风)2015.07.04

BH75-8007-图0-谈妮摄-DSC_0357.R30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天下事专栏

2015年6月26日,因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奥贝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的判决,从此同性婚姻受到宪法的保护,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21个容许同性婚姻的国家。

这显然是1973年通过堕胎合法以来,最高法院对社会议题最重要的判案。在法律上,家庭和婚姻要重新定义,维系社会的道德观要全部改写,它所引起的震撼可想而知。

在基督教团体中,更是激起了愤怒的反对声浪,有基督徒认为,这是宪法干预宗教自由最恶劣的表现,甚至还有人认为,它违背了宪法的精神。例如,香港的基督教明光社评论,“9个法官投票,决定3亿人的婚姻制度!”

另一方面,赞成者却认为这个判例,坚固了美国宪法中的民权条款。看样子,这个争执还会不断地深化。

            美国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一个被认为以保守派为多数的最高法院,会得到这个结论?这个事件具标杆作用,正是美国社会文化转型的明证。

美国到底怎么了?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不是代表基督信仰的式微,世俗化的抬头?许多人认为,美国正逐渐成为一个异教的国度。基督徒将成为“世界不配有”的族群,世界末日即将来临……难道这是唯一的解读吗?

我认为,这个事件与2015年5月12日出炉的《美国宗教景况变化》”(America’s Changing Religious Landscape——Christians Decline Sharply as Share of Population; Unaffiliated and Other Faiths Continue to Grow.)息息相关。现在就让我们稍微仔细地分析一下这个调查报告,希望从中看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BH75-8007-图1-美国宗教改变-1

这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2014年6 – 9月间的调查报告,是继2007年第一次大规模调查之后,再度对全国所做的大规模电话访问,受访者有35071位成年人,调查误差小于0.6%。

报告显示,自认为是基督教徒的百分比从78.4%降到70.6%。也就是说,基督教徒的比例在7年中下滑了将近8%。

其中,新教“主流教会”的人数减少了3.5%(降到14.7%),天主教会减少了3%(20.8%)。不过,新教的“福音教会”仅仅减少了0.9%(25.4%),但因为人口的膨胀,在数目上还略有增加,从6,000万上升到6,200万。

主流教会”是个很松散的名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意思是,他们是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传统的教会。巴拿研究中心2009年把下面几个宗派归入“主流教会”:美国浸信会、圣公会、美国福音路德会、美国长老会(PCUSA)、基督联合教会、联合循道会,等等。

所谓“福音教会”,代表一个教会对传福音、个人的救恩有负担。它包括:无宗派的福音教会、美南浸信会、神召会(AOG)、基督教会(COC)、路德宗密苏里教区、长老教会(PCA)。

           福音教会信徒

BH75-8007-图2-无宗派福音教会与美南浸信会-中文根据Lifeway 的Ed Stetzer的研究(“The Rapid Rise of Nondenominational Christianity: My Most Recent Piece at CNN,” Christianity Today, 2015-6-12),美国基督教中成长最快的,是无宗派福音教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不过,从皮尤调查中的“个人”角度来看,对于 “你是否重生,或为福音信徒?”,2007年有34%的人答:是;2014年有35%的人答:是。可见,这个比例维持几乎不变(其中包括天主教和主流教会信徒对自己的评估)!

新教徒中,“福音信徒”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51%上升到2014年的55%!

总的来看,这些数字似乎表明,在社会变迁中,越是不关注福音的人或教会,它所流失的就越多,或者吸收的新信徒就越少。

另外,新教徒下一代有半数以上离开教会。不过福音信徒的下一代仍然有三分之二留在教会里。

同一调查还发现,认为自己没有宗教归属的人群(nones)从2007年的16%到2014年的23%,上升了7%。今天,美国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这是历史性的改变——许多人选择离开有组织的宗教。

          对调查数字的解读
第一、美国有宗教信仰的人群越来越趋向多种族化。

BH75-8007-图4-白人与少数族裔基督徒比较BH75-8007-图3-10之3美国成人为重生基督徒在自认“重生,或为福音派基督徒”的新教徒中(占人口30%),今天有超过三分之一不是白人。

 “白人福音信徒”的百分比从2007年的21%降到2014年的19%。调查并且发现,每10个“白人福音信徒”中,就有8个坚定支持共和党。也就是说,许多白人福音信徒在宗教和政党间,划上等号。

不可避免地,这种趋向,给基督教抹上了某种不协调的政治色彩。

根据《宗教新闻服务社》今年5月12日的报导,纽约大学的社会学家与人口学专家Mike Hout表示,以往宗教是政治背后的推手,但现在却刚好相反:

“今天许多离开保守的福音派或天主教的人,是因为他们看到教会与政党挂钩——他们不希望为政党的利益背书。”

基督教,被认为是上了贼船!

第二、“千禧世代”(1981-1996)的变化,反映出文化转型的加剧。

这个年龄阶段虽然还有50%的人认为自己是基督徒,但却是所有成年人中比例最低的。他们中间“没有宗教归属”的比例也最高。其中,18-24岁中有36%没有宗教归BH75-8007-图5-美国无宗教归属-中文属,25-33岁中有34%没有宗教归属,比7年前同年龄阶段的人上升了9%!

不过,在“千禧世代”年龄阶段中,福音信徒的比例与7年前基本相同,维持在21%。这是稍可告慰的。让我提出另一个参考点。在皮尤2007年的另一份调查中,14%的福音信徒支持同性婚姻,到201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1%,其中增加的绝大多数都是“千禧世代”。(参《不合潮流,或中流砥柱?——美国基督徒与同性婚姻(谈妮)2015.04.27http://behold.oc.org/?p=26974

BH75-8007-图6-美 • 认同同性婚姻的世代层-2015

另外,根据今年2015年6月,皮尤研究中心所发表的《对同性恋态度变化》显示,“千禧世代”今天有73%支持同性婚姻。白人福音(派)教会新教徒对同性婚姻的支持率,从2001年的13%上升到2015年的27%,14年中增长超过一倍!

BH75-8007-图6-美 • 赞同同性婚姻的基督徒与非基督徒-2015

在86%的自认生长于基督教家庭的人中,接近五分之一(19%)者承认,他们已经离开基督教。皮尤的研究统计发现,相对每一位新接受基督教的人,就有4位信徒放弃基督教。

从这些统计数字,我们感受到文化转变的加速。而文化压力带来道德观念的改变,又使人们比较容易变更宗教信仰。

这是“无宗教归属”群体增长迅速的原因之一,此在“千禧世代”中犹为显著——“千禧世代”拥抱“多样性”、不信任大型的机构和组织(不论是企业、政党、教会还是媒体)。他们认为,任何大型组织所关心的,都不过是该组织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个人的福祉。

在这个心态之下,教会当然是首当其冲。

无可讳言,“千禧世代”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动向就更为令人瞩目。

第三、皮尤的研究发现,教会人数缩减最显著的是“主流教会”与“天主教会”。福音教会反而可以大致保持人数

这说明什么?因为许多“主流教会”和“天主教会”在神学上妥协,把注意力从传福音转换为社会关怀。

一个从信仰基督出发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它的原动力,不知道为何而爱,为何而服务,如何能够有吸引力?当教会淡化了人与上帝之间的面对(直接关系),当圣经不再是基督徒得力的泉源,人的心自然就冷淡了。这是我们都要深刻反省的。

     对趋势的观察

BH75-8007-图7-By Demi DeHerrera.R20皮尤的资料是否证明,现代化(以及后科技时代)必然带来“世俗化”(即,人本、无神论、相对主义)?这是否使文化的“世俗化”加剧?这是否人类越来越成为一切意义与真理的诠释者?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没有宗教归属”群体

不过,对比皮尤在2012年的另一个调查发现,在“没有宗教归属”(nones)的人中,有14%认为,宗教对他们的人生很重要;有68%相信,冥冥中有位上帝或神灵;21%每天祷告; 37%虽没有宗教,但却关心灵性需求;只有12%是真正的无神论者。

可见,在自称没有宗教归属的群体中,有很多是“相信,但没有归属感”的人。

根据皮尤2014年的调查,美国“无宗教归属”的23%人中,真正“世俗化”的无神论者,不过占了7%,虽然比2007年的4%高出许多,但仍然是属于少数——说明全心拥抱“世俗化”、无神、认为人不需要宗教信仰的还是少数。

这个现象十分耐人寻味。

            趋势共同点

从皮尤的统计资料,我们还可总结出几个趋势的共同点:

第一、在神学上比较自由,不注重福音的教会衰退得最快。

第二、非白人的基督徒人数,比例增加很快。

第三、“千禧世代”离开宗教信仰,或是离开原属支派的比例很高,速度也特别快。这或许是最值得关注的趋势。(参《美国新的“垮掉的一代”?(临风) 2014.06.01》,《举目》官网。http://behold.oc.org/?p=22702

针对这些趋势,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不过,统计数字告诉我们,问题不是因为无神论或是“世俗化”的大大流行。社会学家曾建议,今天的问题出在“多元化”社会的现实,而不是“世俗化”的普及。

其实,纽比金(Lesslie Newbigin,1909-1998。编注)于1974年回到英国时,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他1989年出版的《多元化社会里的福音》(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 Society),第一次敲响了基督教界对这个问题的警钟。

对于这个“多元化”的现实,基督徒应当如何应对。这才是问题的重心。

BH75-8007-图8-By Joshua Earle.R40简言之,基督徒既不应有离群索居的次文化心理——那是自我放逐;也不该与世俗同流——主流教会的发展已证明这个路线的错误。值得我们探索的,乃是凯勒牧师2005年开始宣导的“追求共同福祉的抗衡文化”(a counterculture for the common good。注)。

注:参

Tim Keller, “A New Kind of Urban Christian,” MAY 1, 2006, Christianity Today.

Andy Crouch, “What's So Great About 'The Common Good'?——Why Christians need to revive the historically rich phrase,” OCTOBER 12, 2012, Christianity Today. .

 

作者为本刊特约编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